魏永辉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道疾病,病因与遗传基因易感性、环境因素、机体免疫损伤等因素有关,发病部位多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以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1-3]。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疗效较好[4]。笔者采用清化通络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湿热瘀阻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依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分型及疗效标准》[5]确定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诊断标准;依据《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确定湿热瘀阻证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湿热瘀阻证)诊断标准;18岁≤年龄≤70岁;预期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就诊前1周内应用可能影响本研究疗效评价的药物者;其他原因所致炎症性肠道疾病,如放射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克罗恩病等;合并出肠穿孔、肠梗阻、出凝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合并心、脑、肾等脏器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到本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 18 例;年龄 23~69 岁,平均(45.39±9.67)岁;病程 1~9年,平均(6.25±2.49)年。 治疗组男性 23例,女性 16 例;年龄 27~70 岁,平均(46.85±10.42)岁;病程1~10年,平均(6.63±2.70)年。 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25 g/片)治疗,每次1 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化通络方:黄芩 12 g,黄连 12 g,葛根 10 g,生薏苡仁 15 g,木香 10 g,焦槟榔 10 g,炒白芍 20 g,延胡索 9 g,川芎 6 g,三七粉 3 g(冲服),砂仁 9 g(后下),仙鹤草 15 g,地榆12 g,炒白术12 g治疗。每日1剂,水煎至400mL,早晚分服。两组均治疗28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 (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观察治疗前后两组Mayo指数评分、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IBDQ评分。依据《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评价Mayo指数评分、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IBDQ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将腹痛、腹泻、脓血便按照症状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将里急后重按照症状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
1.5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进行疗效评定。治愈: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00%。显效:症状、阳性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00%。有效:症状、阳性体征有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00%。无效:症状、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WBC、hs-CRP、IL-6、IL-10水平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WBC、hs-CRP、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WBC、hs-CRP、IL-6、IL-10 水平比较(±s)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WBC、hs-CRP、IL-6、IL-10 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WBC(×109) hs-CRP(mg/L) IL-6(ng/L) IL-10(ng/L)治疗组治疗前(n=39)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16.42±3.15 22.59±5.66 158.41±27.90 119.28±12.34 5.71±1.33*△ 7.06±2.25*△ 34.72±6.36*△ 177.03±15.61*△16.63±3.30 23.14±5.38 155.76±26.22 120.15±13.06(n=39)治疗后9.97±1.54* 10.82±2.76* 62.19±9.57*145.86±15.57*
2.2 两组治疗前后Mayo指数评分、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及IBDQ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Mayo指数、结肠镜、黏膜组织及IBD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ayo指数评分、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及IBDQ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ayo指数评分、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及IBDQ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 间Mayo指数评分 结肠镜评分 黏膜组织评分 IBDQ评分治疗组治疗前(n=39)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9.32±2.05 2.16±0.82 4.22±1.47 114.59±19.62 2.17±0.96*△ 0.47±0.32*△ 1.36±0.79*△ 180.33±24.05*△9.46±2.23 2.20±0.85 4.18±1.52 116.20±21.54(n=39)治疗后3.99±1.15* 0.95±0.37* 2.41±0.98* 152.64±25.31*
2.3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间 腹痛 腹泻 脓血便 里急后重治疗组 治疗前(n=39)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4.76±0.53 4.80±0.72 4.15±0.33 2.43±0.51 0.69±0.32*△ 0.63±0.39*△ 0.47±0.20*△ 0.32±0.17*△4.72±0.61 4.85±0.67 4.20±0.36 2.47±0.55(n=39) 治疗后1.13±0.36* 1.07±0.42* 0.83±0.27* 0.56±0.2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中医学认为其归属于“泄泻”范畴,发病原因与禀赋不足、情志刺激、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发病部位在大肠,涉及脾肾等多个脏腑。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为湿热蕴肠,气滞络瘀,但脾胃虚弱失于健运是发病的基础[6]。因此,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以标实为主,主要病理因素涉及湿热、血瘀、气滞等,诚如《沈氏尊生书》云“大抵痢之疡根,皆由湿蒸热壅,以至气血凝滞,渐至肠胃之病”。根据临床经验及先贤论述,笔者认为湿热瘀阻证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最为常见,治疗当以清热化湿、调气行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清化通络方是本科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 (湿热瘀阻证)在多年治疗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经验方在。方中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葛根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阳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炒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亦能防止久泄伤阴。木香、焦槟榔行气导滞以除后重。仙鹤草清热凉血止血,配伍地榆增强凉血止血之功。延胡索、川芎活血行气,散瘀止痛。三七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具有“化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的特点。生薏苡仁泄热利湿。砂仁芳香健脾化湿,配伍炒白术,显著增强健脾祛湿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苷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抑制RORC、IL23R的表达,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进而缓解机体炎症反应[8]。黄连能够通过刺激机体释放促皮质激素的释放发挥较强的抗炎作用,减轻结肠组织损伤程度[9]。葛根芩连汤能够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状况,降低结肠组织损伤指数,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增强抗氧化作用[10]。 白芍能够抑制 NF-κB p65 及 TNF-α 的表达,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保护和修复肠黏膜屏障[11]。木香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减轻肠道炎症,启动肠黏膜组织的防御机制,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12]。仙鹤草具有明显镇痛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对出凝血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改善微循环,减轻肠道黏膜炎症,促进受损肠黏膜修复愈合[13]。三七能够作用于炎性反应的多个环节,发挥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14]。地榆能够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1β水平,升高IL-10水平,发挥抗炎作用[15]。川芎、延胡索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16-17]。全方配伍,共同发挥清热化湿、调气行血、通络止痛之功,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促进受损肠黏膜及屏障功能的修复。
综上所述,清化通络方着眼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湿热、血瘀、气滞病理因素较为突出的特点,针对湿热瘀阻证进行治疗,显著降低了机体促炎因子水平,提高了抗炎因子水平,有助于促进肠道黏膜及其屏障功能的修复,改善临床症状评分、Mayo指数评分、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及IBDQ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1]孙健,高文艳,林一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94-97.
[2]刘玥宏,徐敬东.内黏液层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1):77-83.
[3]吴湘华,孙翠凤.自拟清肠排毒汤对及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0):1942-1944.
[4]王志奎,辛召平,范叔弟.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3):340-341.
[5]江学良,权启镇,王志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分型及疗效标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3):332-342.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1-89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60.
[8]于丰彦,黄绍刚,张海燕,等.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6):863-872.
[9]武涛,相芳,刘静.黄连水煎液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16,34(1):28-31.
[10]赵益,赖小东,叶争荣,等.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抗氧化及抗炎的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5):1741-1745.
[11]谢国龙.白芍总苷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D].南充:川北医学院,2013.
[12]刘海荣,马露,唐方,等.木香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干预作用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杂志,2016,24(33):4467-4473.
[13]黄兴,王哲,王保和.仙鹤草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2):172-176.
[14]黄家林,田代雄.三七总皂苷抗炎免疫药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657-4660.
[15]赵菘,郑子春,沈洪.地榆、白芷、白蔹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7):1-5.
[16]金玉青,洪远林,李建蕊,等.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3,4(3):44-48.
[17]杨波,纪宏宇,郑东友,等.中药延胡索的炮制工艺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7, 35(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