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及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8-06-04 04:20谢洪波张爱萍刘天易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4期
关键词:物理疗法超短波上肢

谢洪波 张爱萍 刘天易

(1.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2.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250031;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脑卒中指脑血管出现闭塞或破裂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1]。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上肢功能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上肢肩痛手肿,伴有关节的活动受限,严重可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可导致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异常[2-3]。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肢体功能康复方法主要有针灸、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措施[4-6]。本研究采用患者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旨在观察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和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脑卒中诊断标准[7]和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伴有偏侧肢体瘫痪;能配合完成治疗;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为审核批准;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多发、再发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痛觉过敏、肩手综合征及癫痫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栓塞患者;严重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原发病患者;脑外伤、脑炎、脑脓肿等脑实质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失语、聋哑及不配合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偏瘫方向和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基础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胞二磷胆碱0.5 g静滴,每日1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脑复康4 g静滴,每日1次;颅压增高者20%甘露醇125 mL静滴,并视病情而定;肾功能异常者改用甘油果糖注射液250 mL;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和运动康复训练处方治疗,针灸治疗:取患肢肩髃、肩井、肩贞、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穴,每次20 min,每日1次。运动康复训练处方治疗:1)保持良肢仰卧位,头部放枕头上,枕头高度适当,面部朝向患侧,上肢置身体两侧,患侧肩关节下放沙袋,保证上肢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向前突;2)患侧卧位,肢体向下,肩脚向前,肩关节弯曲90°,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3)健侧卧位,肢体向下,上肢前伸,肩脚骨抬起,肩关节弯曲90°,胸前放枕头,肩肘关节放枕头上,腕关节自由屈曲,手指伸展;4)上肢功能训练、下肢站位平衡训练及站立、坐下等训练;5)患侧上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活动度从小到大,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度。每2小时更换体位1次;6)康复师由上肢近端进行患侧上肢各关节肌肉的按摩,引导患侧上肢被动运动,避免引起患者疼痛。每日1次,每次40mi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超短波治疗机采用频率40.68 MHz,波长7.70m,输出功率200W,方形两电极置于患侧颈肩部关节处,微热量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观察。

1.4 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关节疼痛消失,活动达到正常范围,无疼痛和水肿,肌肉无萎缩为治愈;关节疼痛减轻,活动轻度受限,水肿消失,小肌肉萎缩不明显为显效;关节疼痛稍好转,活动受限明显,仍有水肿,肌肉萎缩不明显为有效;水肿、疼痛与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无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自发性疼痛程度,不痛为0分,偶发轻微疼痛为2分,疼痛频发但较轻微为4分,为疼痛较重频发为6分,持续性疼痛难以忍受为8分;剧痛不能触之为10分。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上肢被动活动范围、上肢及腕手关节的运动功能,总分34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宗教/信仰 6项,每项最高得分100分。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数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共10项,总计100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轻度≥21分,中度≥10且<20分,重度<10分。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和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与FMA评分较 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与FMA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与FMA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VAS评分 FMA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6.62±1.42 16.49±5.23(n=45) 治疗后 2.26±1.52*△ 27.14±4.21*△对照组 治疗前 6.57±1.36 17.02±5.12(n=45) 治疗后 3.14±1.47* 24.14±5.42*

2.3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信仰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n 独立性 社会关系观察组 45 74.31±11.23△ 75.11±11.43△对照组 45 68.12±11.34 69.47±11.16生理 心理71.37±11.24△ 70.65±12.32△65.26±11.53 65.24±12.11环境 精神/信仰78.57±12.59△ 68.43±14.51△72.74±13.12 62.56±14.12

2.4 两组治疗前后MBI指数和MMSE评分比较 见表5。观察组治疗后MBI指数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MBI指数和MMSE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MBI指数和MMSE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 间 MBI指数 MMSE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37.86±8.12 17.02±4.72(n=45) 治疗后 59.27±8.37*△ 25.81±4.55*△对照组 治疗前 37.45±7.81 16.82±4.63(n=45) 治疗后 52.13±8.45* 21.26±4.67*

3 讨 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的患手突然出现浮肿疼痛和肩关节疼痛,其发病可能与脑卒中患者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模式或不适当的牵拉导致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患肢不适当的过度牵拉、肩关节半脱位、痉挛、长时间腕关节强直性掌屈,上肢体液回流受阻、中枢神经损伤等有关等因素相关,此病并无特效治疗方法[8,10]。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上肢水肿、疼痛为主,主要消水肿、减轻疼痛的康复运动、物理治疗等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的治疗为主[11]。因此,如何提高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说明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处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是因为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处方促进了患者上肢功能恢复,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处方可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超短波物理疗法的高频电磁场可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干扰痛觉冲动传导,降低肌肉张力,缓解肌痉挛性疼痛有关[12]。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信仰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处方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因为超短波物理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营养,加速炎性致痛物质的清除和水肿的消散[13]。运动康复处方使患者使肌肉痉挛逐渐加重,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改善和提高生活活动能力[14]。观察组患者的MBI指数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处方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超短波物理疗法可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减轻VAS评分及水肿评分,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针灸选取的肩髃、肩井肩贞、曲池等穴均为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位,针刺可补益正气,行气通血,疏通经络,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15]。运动康复处方有效促进患肢肌力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活动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6]。

综上所述,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处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自发性疼痛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

[1]韩磊磊,龚艳菲,周潇,等.超声药物透入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4,35(6):456-458.

[2]李爱霞,徐峰.针药和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50):196-197.

[3]仲丽.中西结合分期施护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疗效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0):101-102.

[4]郭光明.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观察[J].科技展望,2016,26(13):284.

[5]赵惠霞,张红,杨惠芳,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33.

[6]朱玉健.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症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82.

[7]赵惠霞,张红,杨惠芳,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33.

[8]朱明跃,徐俊峰,杨丽华,等.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发病机制分析和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0):745-747,751.

[9]王洪流,刘冬.伸筋丹胶囊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3):138-139,142.

[10]董玲.康复疗法介入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J].光明中医,2013,28(6):1141-1142.

[11]段英春,刘芳,张彦,等.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4,34(2):190-191.

[12]佘丽亚,王培.超短波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45-47,50.

[13]张春慧,陈静,张振香,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36-1637.

[14]刘东辉,董继革.超短波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1,46(11):58-59.

[15]段英春,刘芳,张彦,等.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4,34(2):190-191.

[16]张红.康复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238-2240.

猜你喜欢
物理疗法超短波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物理疗法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效果评价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关于中医非药物疗法及物理疗法治疗运动疲劳的研究进展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超短波在TMD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康复疗法治疗中学生运动损伤肩关节疗效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