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
迪化街是台北老街。我在夏天的时候去过那里,这条800米长、8米宽的老街两边,拥立着众多的绸缎店、中药铺、食品店、餐馆,当时烈日当空,街上行人三三两两而已。然而春节前夕的迪化街,完全是另一种景象,那里变成一条人的河流。往日的那些绸缎店、中药铺等等都“退居二线”,在这些店铺前搭起了临时的货摊,原本就不很宽敞的路面变得更窄。
从台湾各地的屏东黑豬肉、澎湖花枝丸、台中太阳饼、绿岛比目鱼、阿里山芥末、拉拉山雪梨,到世界各国的德国猪脚、日本北海道海苔、印尼鲜虾饼、美国开心果、纽西兰(即新西兰)巧味燕麦片……对于南门市场,我比迪化街更加熟悉,因为我在2007年受邀访问台湾的时候,就在离南门市场只有一箭之遥的南海路住了十多天。
南门市场历史悠久,自从1906年开市以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年这里是一大片平房,是台北的果蔬集散地。在1983年,拆除了平房,改建成高楼。南门市场设在大楼的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往日,我去南门市场,看见地下一层是菜场,出售新鲜肉、蛋、菜、禽以及水产品,地上一层是南北食品干货集散地。这一次我来到南门市场,顾客盈门,可以用“爆棚”两字来形容。
在南门市场大门口,我就看见一个小摊挂着“上海鱼丸”的招牌,那白色、椭圆形的鱼丸,刚刚做出来,又鲜又嫩,飘浮在水中。走进南门市场,又看到另一家商铺在卖“上海菜肉馄饨”。不言而喻,这些上海小吃,使来自上海的我倍感亲切。接着,我看到黄底红字的“上海火腿行”的大招牌,这家商铺占了好几个店面,出售火腿、酱肉、香肠。此外,还有“上海万有全”“上海合兴糕团店”,出售种种上海风味的小吃、干货。其中特别是一瓶瓶黄泥螺,是典型的上海货。
在“福州老店”的招牌下,我看见品种繁多的福州燕丸(即燕皮馄饨)、福州鱼丸、福州面线、佛跳墙,“宁波年糕”的红色横幅也非常醒目。广式腊肠、湖南香肠、湖州粽、金华火腿、宁波呛蟹、山东酸白菜……丰富多彩的大陆南北货,在这里足以慰藉台湾“外省人”的乡思。南门市场的许多“老字号”商店大都是在1949年、1950年开张的。
2010年春节前两天,台湾嘉义在中午居然出现33℃的高温,打破嘉义气象站设站41年来二月最高气温纪录。台北也暖如初夏。除夕那天,台北气温一下子猛降十几度,下起了蒙蒙细雨,又湿又冷。原本只穿一件长袖衬衫的我,在寒风中穿起了毛衣和外套。这雨一下起来竟然淅沥淅沥没完没了,使台北的虎年春节全都泡在冷雨之中,到处滴滴答答。
台湾在除夕便放假了,司机张先生不来上班,长媳驾车,带着全家外出。台北街头车稀人少,一天前开车出去曾被堵了好几次,眼下畅行无阻。除夕,台北大街一片空荡荡,是因为台湾春节从除夕至正月初八放假9天,一放假很多人就“猫”在家里,忙着准备“围炉”(台湾称年夜饭为围炉——一家人围着炉子吃饭)。再说台北的很多人来自台湾中南部,赶回老家过年,使台北的人口一下子减少将近一半。在松山机场,我看见许多岛内航线一票难求,在那里等待候补的乘客排起长队。还有不少台北人乘长假出岛旅游。
迪化街和南门市场是台北两条最著名的年货街,前几天我去那里,人潮汹涌,寸步难移,现在却陡地变得冷冷清清,因为该买年货的人差不多都已经买好了。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年货街休市。
亮黄色的出租车在雨中寻觅客人。按照惯例,春节期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正月初八),台北出租车车费在白天每旅次加价20元新台币,夜间则加价40元新台币。在除夕或者大年初一,也有不少客人通常再给司机小费。
一辆辆豪华旅游巴士从眼前驶过,透过宽大的车窗我看见车里座无虚席。春节期间将近3万“陆客”涌向台湾,使台湾诸多景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其中有7 000多位“陆客”在台湾度过除夕。
在台北街头众多的红灯笼、春联之中,见到英籍上海钢琴家傅聪音乐会的海报。街道两侧的商店,十有八九大门紧闭。倒是摆满红玫瑰、白马蹄莲的花店生意红火。打算找一家饭店吃中餐。在上海,除夕是饭店的黄金营业时间,可是台北的很多饭店却打烊了。一天之前,我们在仁爱路四段的九如餐馆中餐,那是一家上海风味的名店,顾客爆满,排队等候许久才好不容易等到座位,可是今日车过仁爱路,九如餐馆已是铁将军把门。
那饭店门口竖着一块招牌,上书“真的好”三字。这是一家海鲜餐馆,以“吃原味,不吃调味”的独特风格烹饪海鲜,颇受好评,已经把连锁开到上海去了。令我惊讶的是,偌大的店堂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包厢里有一桌客人。倒是外卖部的长桌堆满“府外烩”,因为台湾人喜欢在家中吃年夜饭,阖家团圆,而“府外烩”好让客人享用美食不出户。我注意到,许多“府外烩”装在镶着红边、红把手的五层竹提篮里,装入四菜一汤。也有的是用塑料薄膜紧紧包裹大砂锅,装的是台湾人最喜爱的“佛跳墙”,往往用作年夜饭的“压轴菜”。
入夜,用成千上万小彩灯装饰的行道树犹如火树银花。大楼用五颜六色泛光灯包裹起来如同穿上节日的彩衣。台北街头的爆竹、烟花稀稀拉拉,如今上海也禁燃烟花几年了,收效很理想。
在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是家家户户的“荧屏年夜饭”。然而,按照台湾当局的规定,台湾电视台不能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所以在台湾的六七十个电视频道中,我搜索不到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节目。于是,我浏览着台湾电视台的节目,由于“水牛角、黄牛角——各归各”,各自组织种种歌舞晚会,显得很分散,不如中央电视台春晚节目集中众多文艺精英联袂演出那样精彩。倒是两档在黄金时间推出的名人谈话节目吸引了我。其中之一是故旧回忆蒋经国的节目,讲述蒋经国的种种鲜为人知细节,使我对那一段逝去的台湾历史有了翔实的了解。
往日,台湾海峡如同一道深渊阻隔了两岸的交流。如今,我从上海直航台北,只用1小时40分钟,“海峡若比邻”。除夕子夜,我打开手提电脑,收到来自大陆和台湾朋友的诸多电子贺卡,倍感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