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至关重要。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内化,那么这也需要情感教育的媒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让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加主动、认识更加深刻,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深入文本,激活情感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就是激活学生的情感,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深入文本,善于捕捉文本中的情感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有深刻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和触动,实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其中深厚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通过题目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而文本中确实渗透着浓厚的情感因素,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是因为作者在文本中使用了细节描写。那么,你能将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找出来进行仔细分析,从中具体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吗?”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深入文本进行精读,品味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有的学生抓住文本中描写母亲为儿子缝补衣裳的内容进行体会分析:“在文本中作者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时间方面的细节,母亲为儿子缝补衣服时间是在深夜;另一方面是动作方面的细节,作者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也非常细致到位,使用了‘一针针一线线来描写,这样的两个细节让母亲对儿子的深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学生这样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那么,我们的母亲做过什么让我们感动且记忆犹新的事情呢?”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二、课件辅助, 渲染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精品,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面对这样包罗万象的内容,由于自身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经验方面的欠缺,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文本情感体会不到位。但是,如果我们将形象的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就能化抽象为具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接受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长江之歌》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课件辅助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丰富情感,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在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的难点就是对诗歌学习兴趣的调动。很多学生对于学习诗歌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不喜欢阅读诗歌。所以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的具体方法是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同时将长江的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听完歌曲之后的感受。很多学生从这首歌曲中感受到了长江带给我们的那种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豪迈之情。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容:“同学们,这首《长江之歌》抒发的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以及热爱之情,其实它也是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具体体会一下这首诗歌的丰富情感。”
三、换位阅读,体验情感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的情感,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和文本中的主人公进行换位,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文本中的深厚情感。而这就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到文本解读中,用自己的经验去体验文本情感,让学生在情感的引导下体会到语文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通过换位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本之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关键词进行体会,例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老是缠着”这个词语中蕴含的情感:“同学们,这个词语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你有怎样的感觉?”这样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认识到文本中这个词语表现的是儿童的那种可爱的形象。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换位,让自己成为文本中的人物进行阅读,体会文本情感。
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情感教育,就是语文课堂的催化剂,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课堂的精彩,收获不一样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