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课程是大兴一实小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理性选择和合理建构的学校课程体系。它聚焦“生命”,包含“心智”“阳光”两个关键词。“心智”指向生命的内核,侧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凸显人的综合能力培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能根据场景识别判断;二是能根据条件解决问题;三是能根据体验感悟生命。“阳光”勾勒生命的外显状态,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内涵主要有五个具体要素:乐观积极的情绪;专注负责的态度;悦纳自我的意识;良好交往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志趣。
基于对“心智”“阳光”内涵的理解,大兴一实小提出了学校层面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Think(思考)、Read(阅读)、Art(健美)、Make(探究)、Share(分享)。它们组合起来就是“SMART”,而“SMART”正好体现出学校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培养“心智绽放的阳光少年”)的统一。同时,五大素养展现了从生命内在素养(心智)向外显特征(阳光)的过渡,呈现出由个性自主到“合作能群”的发展历程。
科學构建课程体系
1.SMART课程与国家核心素养的关系
SMART课程既立足校情,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又与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使课程既反映出国家意志,又体现出学校特色。二者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SMART课程内容结构
SMART课程体系以学校五大核心素养为基础,分“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特需课程”三个层级。二者如同塔的基座和柱子,支撑起整个课程体系(如下图)。
第一层核心课程是国家课程,用于夯实基础。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全开足了核心课程,并结合学校、学生实情,在实施标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校本化实施。
第二层拓展课程,主要围绕核心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拓展课程利用的是课表内的时间,属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例如:利用语文课研究送别类古诗,梳理出目送、酒送、歌送、语送等方式;利用数学课指导学生绘制思路图,以掌握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拓展课程其实是学科教学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必修。
第三层特需课程指满足个人定制化需求的校本课程。这类课程不限制学习时间和空间,因人而异,因需而设,鼓励特长发展,开展形式为选修或社团活动。学生一般采用团队自主抱团申请的方法提出课程需求。只要达到最低人数限制,学校就提供师资开设相应课程。
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特需课程之间既是补充关系,又是递进关系。核心课程处于基层,重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目标;拓展课程和特需课程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三个层级的课程为实现五类核心素养服务,最终目的是实现培养目标。
优化提升课程内涵
1.核心课程:打造“心智课堂”
“心智课堂”是通过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来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实践活动,其推进可以分为准备、现场、评价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建构心智思维模式。准备阶段的研究是为了规范教师的思维模式,让教师的备课显得科学而合理。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要求教师备课时撰写“四定”目标——定学习主体,定学习动词,定学习条件,定学习结果。如:“我们能在小组用内外圈法交流、介绍或修改自己的写作思路,学会布局谋篇”这个学习目标中,“我们”是学生,即学习主体,“介绍、修改”是学习动词,“用内外圈法”是学习条件,“学会布局谋篇”是学习结果。二是科学确定学科备课思路。如:语文学科的备课思路是“明确文章主旨——理清行文主线——锁定关键词句——品味表达方式——聚焦写作手法”,数学学科的备课思路是“理清知识点——梳理联系点——找准关键点——设置认知冲突——营造思维场”,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帮助教师能更好地研读教材、理清知识点的同时,实现知识性目标、过程性目标、价值性目标的有效整合。
现场阶段,探索心智教学策略。现场阶段的研究,重点聚焦课堂提问。学校要求课堂教学中20%的提问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课堂中有了高阶思维的提问,学生思维的闸门就容易被打开。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怎样驾驭课堂?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高阶思维应对策略,如反刍策略、鲶鱼策略、回马枪策略、及时雨策略、辩论会策略……它们旨在开发、保护学生的高阶思维,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评价阶段,关注学生心智发展。“心智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现场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将“会倾听、会思考、会表达、会合作”作为主要评价点,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让评价更科学,更有利于推动心智课堂健康发展。
2.拓展课程:优势项目开发
作为核心课程的补充,大兴一实小将拓展课程的开发形式定位于发挥教师团队优势,自主组建团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年组自治,聚焦年级育人目标。“年组自主管理”是学校推出的一项创新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年组为单位双向选择人员,自主组合成团队,合力负责组内教育教学事务,年组内享有充分的自主管理权;二是年组内可以从自己的育人目标出发,根据组内教师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发、开设特色课程,目前一年级开设的相声课程、四年级开设的啦啦操课程等,均属于这类课程。
项目组申报,鼓励冒尖。不怕教师“冒尖”,就怕他们碌碌无为。大兴一实小倡导有相同爱好的教师组成项目组,共同开发拓展课程。“阅读阅美”课程就是按这种思路开发出的一门校本课程。十几名热爱阅读的年轻教师的项目申请获批后,他们群策群力,从撰写《课程纲要》到拟订实施计划、搜集绘本、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逐步增强。学校的哲思阅读课程、思维导图课程等都是这样完成的。这种灵活、高效的课程开发方式有效调动了教师潜力,释放了师生智慧。
3.特需课程:面向个性特长
特需课程是满足学生个人定制化需求的校本课程。它服务于学生的个性成长,多采用社团选修的形式,有长、短课时之分。目前开设较好的特需课程有戏曲、拉丁舞、非洲鼓等。
课程是推进和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点,也是学校文化生成和发展的核心点,我们将以SMART课程建设为基础,继续探索,不断回归育人原点,努力实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与师生发展的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在接受培养过程中的体悟;同时,它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凭借。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大兴一实小”)自主构建的SMART课程,以“心智”“阳光”为關键词,提出了学校着力培养的学生的“五大素养”。这五个方面与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息息相关,又具有较强的学校特色,因而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聚焦生命成长
——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SMART课程结构浅探
文 / 应兰 曹琴
本刊视点·聚焦
聚焦·本刊视点
“心智课堂”中的“心”指心理,即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愿意学的情感;“智”指思维,即教学活动要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心智课堂的重要特征是发展儿童的高阶思维,培养心智绽放的阳光少年。它的基本框架由准备、现场、评价三个阶段组成。
准备阶段:塑造心智思维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上了一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课后,一名记者问他准备这节课用了多长时间,他说自己准备这节课只用了15分钟,但为这15分钟足足准备了一生。这位教师能如此高效的备课,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二是具备良好的思维模式。“学科知识”是教师对所教学科认识和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增长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又需要学科专业团队的相互帮助。“思维模式”是有效思考问题的方式。通过长期训练,人们既可以做到全面思考,又能形成思考问题的一般程序。
学科知识方面,学校都很重视,不必赘述,这里主要谈谈思维模式训练的问题。大兴一实小以“学习目标”为切入点,让教师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备课,以此促使教师形成“心智课堂”备课思维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以布鲁姆目标确定方式为依据,要求教师制定目标时做到“四定”(定学习主体,定学习动词,定学习条件,定学习结果)。这样定目标的好处,一是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二是便于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四定”要求明确,便于操作,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大部分教师能按要求设定目标,并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目标。然而,部分刚上岗的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仍难以达到要求。学校针对这种情况,组织学科骨干教师结合学校实情,提炼出各学科的具体备课思维模式,如语文学科的“五步备课法”等。由于这些方法既能反映本学科学习要点和备课基本思路,又容易操作,所以有效解决了新教师上手慢的问题。
现场阶段:聚焦学生高阶思维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把学习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思维层面。“记忆、理解、应用”是较低水平的思维,主要训练的是解答某一道题目的能力;“分析、评价、创造” 是高阶思维,主要训练的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能力。
优质教学既应该有低阶思维的训练,又应该有高阶思维的训练,但实际情况是,日常中的很多课堂只有低阶思维训练。“心智课堂”要求课堂中至少要有20%的高阶思维提问,正是为了解决以往教学的弊端。我们将提问分成三种:促进记忆的提问,促进理解的提问,促进迁移的提问。对照上述六个思维层面我们能发现,促进记忆的提问、促进理解的提问训练的是学生的低阶思维,而促进迁移的提问训练的是学生的高阶思维。通过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大量记录和研究,我们进一步发现,促进迁移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迁移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如何决策,如“你选哪一个,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二是如何解决问题,如“怎么办,你能提出什么方案”;三是如何做解释,如“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四是如何预测,如“明天会怎么样,事情将怎样发展”。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唯一答案,但是都需要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综合、判断和创造。这样的课堂面对的不仅仅是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养高的人才。
课堂中有了高阶思维的提问,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面对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大兴一实小的教师研究出了针对不同思维情况的各种高阶思维应对策略,如示弱策略、“鲶鱼”策略等。“示弱策略”指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向所有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想到,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回答。教师的示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激活他们的思维。“鲶鱼”策略:单独装箱的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死亡,但放一条鲶鱼在鱼箱里后,它的搅动能带动沙丁鱼的活动,从而减少沙丁鱼的死亡率。将这个事例与课堂教学对应起来看,学生无意识的“插言”就起到了鲶鱼的作用。教师保护好有价值的插言,并放大它,往往能激活学生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评价阶段:形成心智思维特质
“心智课堂”的评价突出四个观察点:会倾听,会思考,会表达,会合作。“倾听”是思维的基础,“思考”是思维的实质,“表达”是思维的外显,“合作”是思维的融合。
学校根据四个观察点提出了具体的观察指标。“会倾听”表现为:眼睛注视,目光跟随发言者;微笑点头,表示赞同或感兴趣;边听边想,迅速记录要点;不要插嘴,听完后再发表意见。“会思考”表现为:思考与其他人观点的联系;思考与书本观点的联系;思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会表达”表现为:表达有礼仪;表达有条理;表达不一样。“会合作”表现为:合作目标清晰;合作时有明确分工;合作中讲究程序;合作时能相互照顾;合作后善于汇报。
针对这些观察指标,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雾霾”是当前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了不少与其相关的新闻、资讯、纪录片。为了让学生对雾霾问题有客观的理解,五年级语文老师韩宁选择了三个非连续性文本,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并发表个人看法,然后运用“辩论星”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评价。
生1:雾霾的产生是因为工厂污染太大。我建议关掉这些工厂,因为健康是金钱换不来的。
生2:不能关,因为工厂关闭后很多工人就会失业,他们的家庭就没有办法维持生活。
生3:我赞同第一个同学的观点。钢铁厂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不光污染空气,还会污染整个环境,所以一定要关。
生4:不能关,因为把这些工厂都关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会被别人欺负。
师:这四位同学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分别给他们记一颗星——表达星。
生5:我觉得这些工厂就像一把双刃剑,关与不关都有各自的好处与坏处。如果看重经济发展就不关,如果看重健康就应该关。
师:生5能辩证地思考问题,老师觉得很珍贵!我们给他的发言记两颗星。
生6:生5的发音给了我启发。你们知道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吗?她发明的青蒿素既可以治疗疟疾,又没有副作用。我们能不能像屠呦呦发明青蒿素一样,发明一种既能发展经济又不污染环境的新能源呢?这样既不用关闭工厂,又能解决雾霾问题。
师:生6的思维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是联系,他能联系屠呦呦的案例进行思维迁移,用别人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第二,他突破了二元思维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走向了多元思维。这样的发言真精彩,我们给他记三颗星。
生6发言后,其他学生还谈到植树造林、给环保部门写建议书等建议,韩老师只给了他们一颗星,因为他们主要是在亮观点,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及得两颗、三颗星的学生。
除在课堂评价中鼓励高阶思维外,大兴一实小的教师还在练习中设计高阶思维习题。如:“老舍先生的《大明湖之春》,题目交代得清清楚楚,文章要写的内容是‘大明湖之春,作者却在文中写了大量的‘大明湖之秋,你认为作者错了吗?”“检查文章的行文顺序,看看文章是不是按照‘XXX——XXX——XXX的顺序写的。”“请你对相关要素进行归类,重新设计一份XXX”。这三道题目分别从分析、评价、创造的角度入手,体现的都是高阶思维。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
心智课堂:发展儿童高阶思维的课堂
文 / 吴莹
聚焦·本刊视点
2018.05
聚焦·本刊视点
“哲思阅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阅读课程。它以閱读实践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围绕相关哲学话题展开阅读、思考、对话,达到“知哲学文化”“立哲学思维”“练哲学表达”的目的。
课程框架
哲学指向人、道、理。学校根据这三个方面建构哲思阅读课程框架。
1.年段模块与定位
哲思阅读课程分年段建构。低段《哲思启蒙》指向人,也就是哲学家;中段《哲思探究》指向观点,主要介绍哲学家的基本思想;高段《哲辩明理》把哲学的观点、思维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三个年段分别指向基础哲思、学养哲思和特需哲思。基础哲思要求人人知晓;学养哲思指向学生的哲学认知和哲学思维方式,目的是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丰厚;特需哲思针对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特点,通过话题争鸣引导学生展开哲辩,让其在听、说、思、写中获得属于自己特需的那一份营养。
2.教学内容与安排
《哲思启蒙》引导学生认识中外哲学家;《哲思探究》分为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三部分;《哲辩明理》通过“我和哲学家辩一辩”“我和同伴辩一辩”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我和同伴辩一辩”主要让学生围绕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建构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我和哲学家辩一辩”引导学生借鉴先哲的思考方式、观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产生新的观点。
3.学习形式与目标
《哲思启蒙》的教学,主要采用“知文识人”“寻幽探胜”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哲学家,落实“阅”和“读”。例如:研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东湖行吟阁屈原纪念馆,瞻仰他的塑像,阅读他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思想;夏令营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山东曲阜游览孔子故里,耳濡目染地感受孔子的思想和观点。
《哲思探究》的目的是积淀基础的哲学思想,落实“听”和“读”,所以主要采用“兼听则明”“持经遐想”两种教学方式。“兼听则明”指听得越多,认识就越清楚,“持经遐想”是把哲学道理和其他哲学家的观点相联系、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此,这个年段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在阅读、倾听中发现哲学家的观点,知晓哲学道理,并联系生活说一说。
《哲辩明理》采用“笃论高言”“文以载道”两种教学形式,主要落实“说”和“写”。教师或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辩论,或引导学生在倾听、思考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想法,或鼓励他们在思考、辩论后口头抒怀,或要求他们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课程实施
1.准确把握课程目标
哲思课程有两个层面的目标:一是课程总目标,前面已有论述;二是年段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时期获得相应的哲思,下面分年段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哲思启蒙》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外伟大的哲学家,了解他们的故事。过程与方法:阅读故事,品味图画,实地研学,观赏影片。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阅读哲学故事;在故事阅读中对哲学思想充满好奇与敬意。
《哲思探究》目标。知识与技能:围绕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对学生进行哲思启蒙;通过对哲学思想的理解、追问和探究,初步形成哲学思维方法。过程与方法:阅读故事,追问观点,倾听思考,联系生活,探讨对话。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哲学故事中形成积极思考、善于倾听、敢于追问、乐于分享的哲思品质。
《哲辩明理》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案例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观点辨析形成辩证思维,并进行表达。过程与方法:话题故事,亮明观点,倾听辩论,写作抒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案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积极参加哲学思辨活动;在倾听与对话中构建自己的态度、价值体系。
2.遵循课程指导原则
统一性原则。大兴一实小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心智绽放的阳光少年”。哲思阅读课程通过阅读、思考、对话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心智”教育目标相统一,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保障。
生活性原则。哲思阅读课程不是晦涩的逻辑演绎,而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认知、思考和应用。因此,这门课程所讨论的哲学问题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命中去,让哲学思考伴随学生的生命成长。
思辨性原则。哲思阅读课程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多少哲学知识,而是促使他们产生哲学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遇事思辨的哲学思维能力。
开放性原则。哲思阅读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教师只是讨论的促进者,而非引导者。讨论内容往往是没有固定结论的话题或没有答案的问题。文化的渗透、探究的精神、思维的构建、思辨的表达才是哲思阅读课程的核心所在。
3.理解活用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目标定位,结合课堂实践,我们构建出哲思阅读课程教学模式:阅读故事——思考观点——话题探讨——思辨写作。阅读故事:依据学生阅读层次,精选1-3个哲学家或其他有哲学思考价值的故事,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观点:从故事中认识哲学家,了解他们的观点,发现他们的思维角度与方式。话题探讨:依据故事表达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思考、观点,与哲学家、同伴辩一辩。思辨写作:引导学生将自己思辨后新构建的认知、观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阐述。
构建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尽快掌握课型特点,使教学有法,但教学有模无定模,各年段在实际运用模式时的侧重有所不同。低年段的重点是在故事阅读中渗透观点,指向的是哲学基础文化;中年段侧重“思考观点”“话题探讨”,指向的是对哲学家思维方式的认识,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哲学家式的思维;高年段侧重“话题探讨”“思辨写作”,指向的是批判性思维的建立,目的是训练思辨表达能力。即使在同一年段,由于文本不同、学情不同、教学风格不同,课堂模式在基本模式上也会发生变化,产生变式。
我们以《哲学家康德》教学为例,对模式做简要介绍。《哲学家康德》是低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认识康德,了解“勤劳最美”的哲学观点。教学分三个板块。
一、阅读故事,思考观点
(一)哲学家的故事
1.出示故事《丑陋的康德》,要求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誰,讲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②关注故事中泡泡语的提示,边读边思考。
2.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故事中,为什么康德认为那些正在地里干活的乡村姑娘很美,而这个长得漂亮的贵族小姐不美?
4.思考观点:康德心中,什么是美?
(二)我们身边的故事
一天,一位年轻的、打扮时髦的家长问她的孩子:“你觉得班上谁的妈妈最美?”孩子脱口而出:“我觉得张俊源和张书恺的妈妈最美!”这位妈妈特别失望,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她们为班级付出最多!”
找一找,这个故事和康德的故事有什么相同?你能理解这名同学的话吗?
二、联系生活,话题探讨
1.思考:什么东西让你感受到了美?
2.学生联系身边的案例说说自己眼中的美。
3.小组讨论交流,形成自己对“美”的理解。
4.引导归纳:每个人眼中的美都不一样,我们要学会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欣赏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三、尝试表达:什么是美
自选一项完成:
1.以“我眼中的美”为话题,用1-2句话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写在爱心卡片上。
2.准备一段“美与丑”的口头说话,下一次哲思课堂上和大家分享。
这个案例把四个环节合并为三个,侧重于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理解、拓展对“美”的哲学观点的认识。这种目标定位以及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年段特点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哲思阅读课程以哲学阅读为依托、以哲学思考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思维实践中积淀哲学文化,建立哲学思考,练就哲学表达,进而实现学校“心智”“阳光”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
(本文是武汉市江汉区小学教研室夏绮云主持的教育部课题《未来小学“LCC”新读写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SDP17FS2109.)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在阅读与对话中学习哲学思考
——哲思阅读课程浅析
文 / 敖迎春 周学之
聚焦·本刊视点
2018.05
聚焦·本刊视点
“顺生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让教育有温度。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出彩;关心教师职业幸福,催生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让每个教师都出彩的教育;关注家长的合理期待,尽力让学校教育成为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公平教育。
激发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每个生命都具备发展的潜能,都具有发展的强烈愿望,小学生尤其如此。我们抓住学生发展的正常期待,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激活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1.生活上关心
前进二小的学生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多,学生家庭状况十分复杂——父母离异的多,家长有不良嗜好(如吸毒、赌博等)的多,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学校正视这种困难,在生活上对特殊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如:看到缺少照顾的单亲学生穿着单衣、破鞋子上学,我们就为他们买来新鞋、羽绒服、文具、图书等;观察到学生生病而家长因经济困难焦急无助时,我们及时给予资助;了解到沉迷赌博的家长彻夜不归,孩子一个人在家时,我们想方设法找到家长,通过多种方式耐心地做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面对反复沟通、无可救药的吸毒家长时,我们把没人照管的孩子留在学校吃晚餐,并安排专人辅导他完成作业,然后由教职工将其护送回家。学校还一直坚持把每届毕业生亲自送到初中入学,并向校长一一介绍每个特殊孩子的家庭情况,让关爱延续。
2.思想上激励
真正能唤醒人、激励人,并促进人发展的是思想,所以我们始终把思想关怀放在突出位置。
对于家庭特殊的学生,我们除想尽一切办法与家长沟通,尽力寻求家长的支持外,还积极鼓励他们加入感兴趣的社团,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因学习困难而丧失信心的学生,我们利用学校自主设计的心愿卡,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出心理阴影,找到前进的信心;对于品行暂时有缺陷的学生,我们安排专人跟踪帮辅,还开设了“爸爸课堂”“妈妈课堂”,让家长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并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感受到了爱,看到了希望,促使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
催生教师原动力,让每位教师都出彩
教师和学生一样,也具有强烈的成长愿望,这是教师工作的原动力。学校珍视、呵护这种原动力,在帮助教师实现愿望的同时达成学校的教育愿景。
1.推行“年级主任制”,陪伴教师成长
教师的工作热情同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所能达到的程度有密切联系。前进二小坚持推行“年级主任制”,要求校委会成员担任年级主任,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年级主任不仅协助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学生工作,还指导他们设计实施“学习包”、开发课程,甚至教师要上台发言时,年级主任都会耐心、细心地陪伴教师规划、设计。在陪伴教师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教师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更强了。
2.改革评价体系,助推教师发展
学校把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除定时(适时)和教师交流互动、了解教师发展需求、引导教师拟订成长规划、帮助教师达成目标外,还着力改革评价体系,助推教师发展。
学校在反复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保证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在绩效考核方面,我们坚持全员考核;坚持每项工作都及时评价、反馈、考核、公示;坚持月绩效考核分数公示并及时在集中会议上反馈,以明示评价依据,体现公平原则,起到激勵作用;坚持给教师话语权,教师对考核方案有意见,我们会请正、副班主任和术科教师等不同职责分工的教师一起面对面交流,既说付出也谈获得,在相互了解中正确认识自己的付出与获得;坚持主动和教师,尤其是爱提意见的教师沟通,积极采纳正面建议,引导负面情绪;坚持管理人员和教师一样考核、计分,把每个人都纳入规定的监管范围之内,让公平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
满足家长合理期待,让学生享受公平教育
家长对学校教育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期待。这些期待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有些短期内能实现,有些短期内难以实现。前进二小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家长的期待,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家长的合理期待。
1.基于家长需求,课后服务人性化
前文已经提到,前进二小外来务工家长占多数,他们因忙于生计没时间照顾孩子,很多学生只能到校外小摊点上吃中餐,吃罢饭回家也无人照管。这种情况牵动着家长的心,也牵动着学校的心。2013年底,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开设了学生食堂和日托班。在全体教职员工耐心、细心、全情地投入下,学校食堂年年被评为A级。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日托班的学生开设了习字、口算技巧等课程。这些举措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学生成绩,发展了学生特长,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基于学生成长,学校课程个性化
学校课程开发要充分考虑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与实际,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购买了扬琴、古筝、笛子、二胡等乐器,并与区文化馆联合构建了馆校共建模式,为学生搭建起学习民乐及展示特长的平台。学校还聘请民乐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考虑到前进二小的学生基本没有条件在校外进行特长培训,学校逐步加强了校本课程研发力度。目前,学校已先后推出23门课程,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参加书法、美文赏析、趣味生活英语口语及外教口语、英语文化掠影、汉剧、楚剧等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能够上“家门口的好学校”是前进二小全体教育人的追求。围绕这种追求,我们砥砺前行,让教育越来越有温度,让人民越来越满意。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
好的教育教人求真、向善,激发人的潜能,让人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始终以健康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这样的教育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让每个在其周边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体会到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以下简称“前进二小”)以“顺生教育”为办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关心教师的职业幸福,关注家长的合理期待,从而充分发挥了各方资源的优势,让学校在特色化办学的路上越走越远。
做有温度的教育
——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顺生教育”浅析
文 / 王红
聚焦·本刊视点
2018.05
聚焦·本刊视点
前进二小是小班化实验学校。小班化教学更注重教育的差异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正视这种情况,结合小班教育的特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建模导航
基于小班时间和空间的优势,学校在“顺生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拟订了前进二小“和乐”小班教学规程。
这套为教师量身定制的规程以“操作指南”的形式对小班教学的操作方法、行为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从预学导航、合作学习、课堂提问、有效训练、及时辅导、多元评价、反思提升七个版块细化要求,逐一解析小班教学特点。如:“预习导航”版块中,学校要求“新授课前,教师应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通过预习作业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分析学情,适当开发资源包,并在二次备课中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好不同类型的标记,进行分层设计,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学习活动,实现个性化备课”。 再比如“合作学习”版块中规定,教师每节课要尽可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开展自学和小组合作交流环节都要借助学习包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借助规程,教师很容易弄清课前、课中、课后需要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让教学更规范。
规程对小班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做了要求,怎样具体实施呢?针对教师使用中的困惑,学校完善了相关版块的具体操作方法,如“预学导航”规定,“教师在新授课前,应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通过预习作业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自主学习任务怎么设计?学校分学科为教师提供了自主学习单设计模板,如语文自主学习单包括课前搜集、读文释义、理清脉络、质疑问难四个版块,数学包含温故知新、新课先知、心中有数、预习检测四个版块。学习单设计出来了,课堂上如何操作?规程对此也做了具体说明。如:规程不仅提出了“每节课要尽可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呈现多种类型”的要求,还将合作学习课堂常用语、合作学习设计步骤范本、合作学习备课设计模板等提供给教师。
有了层层细化的要求,教师自主设计教学方案时就有据可依、有法可循了。这不仅降低了教师操作的难度,而且促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了小班教学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范本引路
小班教学规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设计、开发“学习包”。学习包是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为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所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单、课中实践单、课后实践单和资料链接四大版块。学校为每一个版块设计了模板,帮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掌握小班教学的方式方法。
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专题教研活动等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学习,让他们了解学习包的设计意图、使用意义、实施效果等,还通过理论培训、范例赏析、课例观摩等形式让教师初步建立学习包的概念,直观了解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学习包。
培训中,学校从不同学科特点出发,首先利用骨干教师的智慧共同设计学习包样本,然后组织教师对样本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主笔人结合大家的意见或建议修改、完善学习包后,使用教师根据班级实情对学习包内容做出适当调整。这样设计的学习包既科学,又实用。如:设计低段语文《今天我很忙》的学习包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内容就以图片为主,另外还选择了一些趣味性强、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小童话。设计高段《吆喝》的学习包时,教师在课前预学中设计的内容就比较全面,既有文本朗读、整体感悟,又抓住“吆喝”这条线索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课中实践单的设计则侧重于关注自然段的构段方式;课后实践单从仿写、搜集、补充阅读三方面进行,内容丰富且操作性强;资料链接版块中既有原文、重点段落的补充,又有关于“吆喝”的图片和视频。
这样的学习包范本既搭建起学习包的框架,让教师自主设计时有本可依,又集合了集体智慧,降低了设计难度,同时还发挥了使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包同中有异,体现出个性。
骨干引领
前进二小将合作学习与学习包结合起來,构建了具有学校特点的“自学—探究—合作—共享”和乐小班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新授课时利用课前自主学习单检查、反馈预学情况;课中教学重难点内容时借课中实践单将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课后利用课后拓展单的分层设计让不同学情的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这个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要求他们上好示范课。赵芳老师的《藏北草原》就是这个阶段产生的一节优质课。课前,教师将自主学习单发到班级群空间,学生完成预学任务后上传,教师逐一批阅后对学情有了准确了解。课堂上,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围绕课中实践单的提示,合作探究草原的“人美”“景美”。讨论中,学生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采用平板调阅班级空间中资料链接(如草原风景、风俗、赛马活动图片、音视频等)的方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了教师。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点组织深度学习,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样的示范课让教师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到了小班教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改革的动力。
骨干的示范让教师有了信心,大家改革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校利用这种契机组织各学科教师晒课、赛课,并在此基础上打磨出各学段的精品课,然后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听课、评课,推出各学科的校级精品课。在不断听、评、晒、研的过程中,教师对学习包的使用由被动变为主动,小组合作由注重形式变为注重内涵。这些改变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因而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
聚焦·本刊视点
2018.05
顺师而导
——在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文 / 王慧
教育质量是判断学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前进二小结合学校现状,从抓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四个方面入手,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关注学习习惯,向习惯要质量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具体的学生而言,学习成绩的偶尔起伏并不值得过分担忧,而是否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却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1.制订学习习惯训练点
学校分年级制订了学习习惯训练点,从课前准备、课堂听讲、作业练习、阅读写作等方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习惯养成要求。
如“课前准备”习惯, 一年级要求“课前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具”;二年级增加了“养成预习习惯,新课前了解所学的内容”的要求;三年级增加了“认真完成课前预习单”和“不懂的问题做上标记”的要求;四年级增加了“尝试制订学习计划”和“预习遇到难题及时查阅有关工具书”的要求;五年级增加了“制订学习、复习计划”,“尝试通过工具书、网络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要求;六年级增加了“有针对性的预习”和“提出自己的疑问”的要求。各年级的学习习惯训练点螺旋上升、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2.制订具体的评价方法
学校对应这几个习惯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币”——“预学币”“善思币”“勤学币”和“阅读币”。预学、勤学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单完成情况和课堂、家庭作业等级给予相应的学习币;善思则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综合评定。以上三种学习币采用分层等级式评价。如:成绩好、书写习惯好的学生连续五次作业“甲+”获得一枚勤学币;成绩一般、习惯一般的学生只要攒齐五次“甲+”,就可以获得一枚勤学币;而成绩较弱、习惯较差的学生只要攒齐三次“甲”,就可以获得一枚勤学币。分层发放既鼓励了习惯较差的学生继续努力,又督促习惯好的学生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向各年段分别推荐了三十余本必(选)读书目,要求教师利用美文赏析课程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为了检查阅读效果,学校在各年段开展了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低年级通过“绘本故事创编”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同时借助活动强化家校联系,让亲子阅读更丰富有效。中年级通过“小咖秀”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创编名著、表演名著,展现他们对作品及人物的个性化理解。高年级则通过“评头论足”辩论赛和“人物品评会”,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经典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某个人物进行品评。
除活动外,学校还通过阅读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读完一本书可以获得一枚阅读币,集齐十张阅读币可以到大队部兑换一件自己喜爱的奖品。奖品种类丰富,有精美的文具、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学生希望实现的心愿卡等。领到自己喜爱的奖品,孩子们开心极了!
关注习练工程,向基础要质量
前进二小结合江汉区“诵经典、习汉字、练运算”小学生素养提升工程,坚持“文化育人”教育思路, 促使学生在诵中修身、习中铸品、练中启智、常规中成长。
学校通过习字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他们书写汉字的能力。习字教育中,教师时时提醒学生习字前必须把桌面清理干净,把书写用具准备好并摆放整齐;要求习字时把握时间,心平气和,宁少而精、勿多而草,书写完毕要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细心、耐心、细致地指导让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他们习字的水平越来越高。学校还定期开展“小小书法家”评比活动,并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活动掀起了师生学书法、练书法、品书法的热潮,整个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书法艺术氛围。
前进二小的数学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开设了口算技巧课程,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升口算技巧。学校还通过“数学手抄报”“口算小达人PK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关注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
为构建扎实、朴实、高效的课堂,学校积极开展常态课、预约课研究,以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
预约课研究突出“三个重点”:重点听青年骨干教师的课,肯定其优点,直言不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想对策,找办法;重点听教学水平薄弱教师的課,发现其亮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安排骨干教师与他们结对子,使其教学水平尽快提高;重点听薄弱学科教师的课,提高学科教师落实课程的意识,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落实。
常态课研究突出“三勤”。一是勤思。学校要求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剖析观课、评课中发现的问题,改变教而不思、教而不研的状况。二是勤写。学校要求教师及时用文字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体验,并与大家交流共享,以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三是勤说。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大胆地对常态课及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评论,在评论中提升思想,提高能力。学校还根据常态课的课堂亮点,设置了“最佳效果奖”“最佳有效提问奖”“最佳教学创意奖”和“最具亲和力奖”,让每位教师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此外,学校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进行单元调研,并要求所涉及学科的教师根据调研情况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寻找改进措施,努力做到调研一次,提高一次。
关注学困生,提高整体质量
转化学困生,首要的是转变他们的思想。教师要亲近学困生,少指责,多鼓;少埋怨,多理解;少冷漠,多关心;少否定,多肯定,还要引导全班学生与他们保持融洽的同学关系,使他们感到教师没有放弃他们,同学没有拒绝他们,以此唤醒他们自尊、自爱、自强的信心。这样,学困生就会慢慢向教师敞开心扉,转化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学困生身上也有许多优点,教师要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多加鼓励,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觉得“我能行”。这样,他们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上进。
最后,趁热打铁,持之以恒。学困生一旦有转变,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防止消极思想反弹。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
提升质量要
“四关注”
文 / 俞啟燕
聚焦·本刊视点
聚焦·本刊视点
2018.05
前进二小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家庭环境差,父母文化水平低、对子女要求低。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采用“四自”德育管理方式,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优化队伍,人人自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人人自主,班主任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为班主任成长搭建平台。学校优先为班主任提供各类培训机会,以丰富他们的教育思想,增强他们的教育智慧。近年来,班主任分别参加了上海小班化教育、武汉市小班共同体及武汉市主题班会观摩等活动。
其次,以行动研究为抓手,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学校采用班主任例会、专题讲座、校内经验交流、校外专题培训等形式,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最后,加强班主任考核。学校将两操、晨(夕)会、班会、黑板报、清洁卫生、学生行规、班级财产等纳入考核范围,每月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晋升职务的依据。科学公正的考核纠正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常规教育,人人自律。自律就是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道德标准。前进二小主要通过“文明班级周周评”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意识。
文明班级周周评依托“七彩小音符”文明班级评比而展开。“七彩小音符”包括行规、晨读、两操、卫生、午餐、路队、勤学七个方面。每天,校级执勤队的学生对所有学生进行常规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录在行规训练榜上,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评比结果是期末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依据之一。每周一升旗的时候,学校为做得好的班级颁发“七彩小音符”予以奖励。
这种举措发挥了榜样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快乐服务,人人自信。前进二小的校园里有一群“小红帽”。他们头戴红色礼帽,身披红色绶带,带着快乐自信的笑容,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小红帽”引导同学们文明进校园,劝阻拥挤、奔跑等不文明行为。他们不畏劳累,坚守岗位,用汗水换来了学校的文明美丽。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学校把大厅和一楼楼梯间开辟出来,作为读书社团的活动场所,并美其名曰“诚信书屋”。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学生借书时不用办理任何凭证,当日借当日还,全凭诚信。必要的管理还是需要的,学校从“小红帽”中选择了一部分小管理员,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维护借书秩序,监督借书流程。在“小红帽”的耐心、细心的引导下,“诚信书屋”从开办至今不仅没丢失过一本书,书的数量反而越来越多——不少学生自愿把书捐给了“诚信书屋”。
家校联系,人人自育。为了在学校和家长中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前进二小在征求众多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开发了《成长加油站——家校互动联系手册》,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要求,理解教师的教育,并通过手册中的信息反馈关注孩子的成长,促使学生自育。
《成长加油站——家校互动联系手册》共有三大版块:第一版块是“成长关注点”,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引导学生关注爱国感恩、遵纪笃行、自信协作、诚信向善、乐学志趣五个方面;第二版块是“好书推荐”,分别为每个年段的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图书,鼓励他们在书海里徜徉,成为博学明理的孩子;第三版块为“每月成长足迹”,在这里,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填写“亲子阅读记载”,展示“我的成长加油亮点”,学生、家长、教师还可以进行“综合评价”。这本小册子综合记录着学生的总体情况,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
做最好的自己
——“四自”德育管理方式浅析
文 / 陶云
聚焦·本刊视点
前进二小秉持“顺生教育”办学理念,坚持走特色化与专业化办学道路,在生源质量整体不高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效。
校长引领:办学理念清晰鲜明。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价他的校长。”前进二小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校长鲜明的办学思想与理念。王红校长从自身出发,从自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带领教师团队齊心协力探索学校发展的道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她带领教师深入研究,结合家长群体和社区特点,形成了适宜学校发展的“顺生教育”办学理念,并基于“关爱生命、助力生长、服务生活”的文化内涵“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是一种关爱每一个学生发展、关心每一位教师幸福、关切每一位家长合理期待的教育。可以说,作为学校教师的思想导师、精神教练,王校长求是创新、睿智鲜明的办学理念是前进二小锐意进取、不断超越的重要支柱。
骨干引导:教师队伍协同共进。教师要培养的是集真善美于一体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同时,教师也是不断发展与前进的主体。一名教师从初入职场到成为一名专业教师,大抵会经历新手、熟手、高手、能手、圣手的发展阶段。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价值取向、责任意识、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表现相差甚远。可喜的是,前进二小能够立足于教师队伍的现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与传递、牵引与指导、辐射与助推作用,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结成共同体创造契机,从“提供规范操作指南”到“规范中引导个性化设计”再到“形成教师个人风格”,为教师之间搭建起有温度、有温情的学习交流平台,使教师由单枪匹马走向小组合作,使教师专业共同体走向内涵式发展。
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和传播爱心。在校长鲜明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家校合作,形成了特色化校本课程与教学体系。在课程开发方面,学校积极推行“常态课”“预约课”研究,设计并推广“妈妈课程”“爸爸课程”,使家长从外围走进课堂,与教师一同给予每个孩子所需的、温暖的教育。此外,前进二小的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业基础、课堂氛围、学困生转化等方面实施小班化、个性化课堂教学。德育课程立足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形式丰富多彩,彰显对生命的关怀,这与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和追求步伐无疑是同步的。
制度保障:管理服务精准高效。“最好的管理是示范。”前进二小的管理者通过进班上课、与一线教师沟通等方式,深入了解学校发展困境,让全体教职员工重燃办学信心。对教师,实施针对性培训和差异化指导,让他们拥有提出异议的话语权和专业发展的主动权;对学生,灵动的课程选择方案、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和乐性的小班管理举措形成了常规并得以落实,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的方向与选择。
更为难得的是,前进二小的学校管理工作一直注重社会服务。管理者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等方面多举措提升学校服务家长、服务社区的能力,立足于学校的时空环境和学生的现实家庭生活,实施人性化精准服务。同时,基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家长的合理期待不断扩大服务范围,让教育的温情得到延展和传播。
前进二小秉持“顺生教育”理念,已走上特色化与专业化“二路”出彩的教育征程。一方面,尊重生命,顺应天性,走特色化教育之路;另一方面,扎根实践,总结经验,走专业化教育之路。面对未来,前进二小正充满希望,朝气蓬勃,团结协作,奋力前行。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在特色化与专业化办学路上前行
文 / 白文昊
聚焦·本刊视点
2018.0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就要求从“三个维度”来具体把握课程目标,既要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关注“过程和方法”,更要“落实知识和能力”。教师不再仅仅是学科方面的专家,更是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还要与时俱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优化的学习工具和更为高效的学习策略。
有解读教材的能力
一是要弄明白引导学生获得什么。这就需要教师仔细阅读《课程标准》《教师教學用书》和单元导读,看一看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然后看一看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怎样,文章比较适合训练什么,然后确定文章的训练重点。
学生并不是一个无限大的容器,只有选择一个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的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才是教师要准备的课堂教学内容。务实、高效是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激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必定是永恒的主题。
二是要有全面的生成预设。课前,除了要充分了解学生外,还要对课文内容做预设性准备,比如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他们可能会画出哪些形式的图,会从哪些角度去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思维导图只是一个工具,学生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在哪些地方会出现阻碍,在哪些地方会有哪些误解……首先都尽量做好预设。另外,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达不到教师心中的要求,必须引导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自认为很高明地“灌”给学生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因此,课堂开放了之后,教师备每一节课都应该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知识储备接轨,抓住重点,抓住面进行块状处理,通过点和点的互动、点和点的碰撞,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有及时介入的能力
课堂开放之后,学生的发言有可能会游离在问题的表面,无法深入下去,那么,点拨最有效的学习路径就成了当务之急。如何点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抓住什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参考《教学参考书》,也可以根据班上的学情来设定。当学生交流到一定的程度,再也深入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就要站出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介入,出示相关资料,或点拨有效的学习路径等。比如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当学生只是局限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个别孩子思维导图中的想法进行引导或适当地做示范,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层次或文章的写法方面进行引导,充实画思维导图的内容;当学生仅仅能画出思维导图的第一层框架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读课文,从重点句段中找出关键词,逐步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当思维导图画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繁杂的时候,教师又要站出来,引导学生删繁就简,紧扣该图的呈现特点,言简意赅地进行归纳、整理,让“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真真切切地为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服务。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确“好的学习方式必须为目标、内容服务”这一理念。在小组合作学习、分享活动时,教师应该帮助孩子“拨开迷雾见青天”。
有推荐学习工具的能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进行高效阅读,读有所获,教师有必要发现问题并推荐学习的工具给他们。
统一批注符号。我和学生一起商量、确定了固定标注符号并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大家按照一个固定标注符号做标记,在互相交流时就能一目了然。
向孩子推荐文字批注的方法。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这些方法包括:追问式批注、假设式批注、模仿式批注、批判式批注、联想式批注、对话式批注、欣赏式批注、提醒式批注、总结式批注。
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能够对文章进行分析了。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可能会将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个完整的把握?我决定推出第三个阅读工具——思维导图。
我推荐了4种梳理方式:文字记录式梳理、罗列式梳理、三段式梳理、表格梳理,孩子们又自创了“手型”思维导图、简笔画梳理、个性化趣味梳理等梳理方式。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有趣的“思维导图绘制竞赛”。最精彩的是在“同课异构”比赛中,孩子们对同一篇课文进行梳理,星星月亮式、花朵式、小船式、鱼钩式等梳理方式让我深深地为他们的创造力所震撼。我想,只要孩子们觉得这些别出心裁的梳理方式对疏通文章脉络有效,那么它们就有存在的价值。
有创建学习方法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阅读工具了,我们开始着手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批注式阅读。大家选择喜欢的阅读工具,先用黑色笔在文章中做好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换书本,由同学用绿色笔在书上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的看法,接着书本还原,学生反思再用蓝色笔修改,最后教师用红色笔批改。这样一来,一篇课文实际上学生已经反反复复读了四遍以上,其中的含义也就基本明白了。
批改式阅读。所谓批改,是把每一篇文章都当作研究对象,学生用研究的目光去审视这些文章。同一篇文章,哪怕是名家名作也要给它写评语,不仅要找出优点,还要指出缺点,甚至可以大胆地改一改,补充一点更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或续写出下文等。
对比式阅读。顾名思义,对比式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了解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等。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在阅读时,教师不需要过多讲解,只需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归纳,真正达到“学为主体”,教师退居幕后,只是一个策划者,起一个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我班渐渐形成了“围绕关键词的对比阅读模式”“情感曲线图的对比阅读模式”“围绕单元主题的对比阅读模式”等。
提问式阅读。最开始的时候,学生仅仅能够围绕课题提问题,比较肤浅,甚至有的孩子为了提问而提问,明知而故问。为此,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个提问式阅读的模板。大大提高提问式阅读的有效性。
课堂开放了,孩子们对文本的解读更加多元化,对教师的挑战也更大了。教师只有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读文本,才能够适应教学的需要,自如地驾驭课堂。
总之,课堂上,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要想驾驭课堂,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前的付出尤为重要。
教师们,课堂开放了,您准备好了嗎?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天问国际学校)
提升对开放课堂的驾驭能力
文 / 杨华梅
课堂驾驭能力是教学要求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能力,也是体现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包括教师鼓励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合作和参与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的组织能力。它不仅约束、控制着有碍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着学生进行积极学习的行为,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驾驭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根本保证。本期,我们将讨论“如何提升教师课堂驾驭的能力”。
观察·教育圆桌
栏目主持人:陈殷
观察·教育圆桌
2018.05
课堂驾驭能力是一种实践操作能力。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成竹在胸,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等缺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
组织好课堂的开端
良好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采用恰当的开课技巧,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全班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具体做法:1.组织好教学情境。上课准备铃响,教师要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课铃响,教师立即登上讲台,环视全班学生,检查有无缺席、学生情绪如何,同时也以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为示范,暗示学生要振作精神,进入教学情境之中。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期待及对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教学情感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促使他们与教师配合的积极性。3.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开课技巧。
注意把握语速语调
“讲”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讲课时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语调的轻重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声音太小,学生听不见;语速太快,听不清;语调平平,没有重音,学生则昏昏欲睡,即使教师课堂组织得再严谨,内容设计得再充实,其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比如, 引入新课时可用联想启发寻觅性语调, 帮学生探索前进的方向 ;强调重点时, 要坚定不移、落地千钧, 使学生确信不疑。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艺术,语言要幽默、风趣,态度要和蔼可亲,使课堂生动活泼,真正达到“形散而神不散”。
注意把握神态举止
教师上课时应做到举止端庄、落落大方、面带微笑、充满信心,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好感,并由此对课堂内容增加兴趣。
有几点要注意:一是“量” 上要合适, 当用则用, 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二是动作幅度大小要与内容相关联, 防止虚构和矫揉造作;三是手眼并用要恰到好处, 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 防止漫不经心地胡乱比画。
注意把握教学细节
教师要精心把握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好的导入语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好导入语,使学生对新内容产生探索的冲动, 从而带动整堂课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创设恰当的问题,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启发性、艺术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时,态度应温婉随和,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神情应真诚,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与爱护;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予肯定,并给出正确答案。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内容难的问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只要学生的回答正确,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感觉。对学生来说,受到表扬引起的喜悦可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课堂驾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需要教师针对自身的情况, 不断实践探索,方能有所长进。
(作者单位:云梦县隔蒲潭镇中心小学)
精心设计教学 营造课堂氛围
文 / 钱双进
观察·教育圆桌
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课堂驾驭能力不仅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一种教育智慧的表现。教师们只有在日常教学时多学习、在课前课后多思考、在校内校外多历练、课堂上多鼓励,课堂才会精彩无限。
招数一:多学习
学习是教师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教师在提升课堂驾驭能力时要不断学习。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根据学习的形式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两种。线上学习主要学习优秀教师上课的视频、微课和有关的影像资料。
线下学习有两种:一是学习优秀教师撰写的文章和专著,二是到现场观摩优秀教师上课。线上学习和现场观摩学习直观、易于模仿,需要的时间短,但是会受到外界限制条件多一些。
现场观摩受到活动时间、规模、外出学习经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學习优秀教师撰写的文章和专著受到外界限制的条件少一些,但是文字需要长时间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才能变成自己教学的一部分。
招数二:多思考
课堂驾驭能力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由于课堂教学情境是复杂和不确定的,教学充满了挑战。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多思考,做好预设,课后多反思总结。只有在课前多思考做好预设,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灵活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准备。第一,准确理解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正确领会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要求,深入钻研每一篇课例。第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每一个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都要充分预设。第三,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视频资料、实验器材等。
课后反思,是对师生在课堂上学习交流的回顾。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写成备忘录,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招数三:多历练
学习、思考的结果都要在课堂上进行演练。演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说课、赛课、研讨课等。按照演练地点分校内演练和校外演练。校内演练还可以分备课组讲课、同一学科赛课、全校教学综合竞赛等。校外演练可以是区、县、市、省甚至全国的优质课竞赛、研讨课等。
教师只有积极参加备课组讲课、同一学科赛课、全校教学综合竞赛等“晒课”,暴露和发现自己课堂上有待优化的地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进步。当多次演练后,再回过头看看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效果,结果是不言而喻的,那是化蛹成蝶的蜕变。
招数三:多鼓励
学生们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多鼓励。课堂教学中,恰当、巧妙地激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树立学习和成长的自信,从而间接增强教师课堂驾驭效果。
鼓励学生要具体,要把激励的话说到刀刃上,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如“你今天听讲真认真,老师为你点赞。”“你今天敢于第一个发言,真的勇气可嘉”“你今天上课时发言很积极,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等等,学生就会感觉到教师是真正地关注他,就会收到明显不同的效果。 激励学生的方式很多,除了语言的激励外,还有各种体态语言的激励。如一个眼神、一颦一笑等。
当然,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坚持学习、不断总结、反复历练、多激励学生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陈殷
“四招”助推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
文 / 付春潮
观察·教育圆桌
2018.05
2015年1月,宜昌市教育局率先成立了湖北省首个课程工作室——“范俊明名师工作室”,同时成立了宜昌市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此后,工作室依托拖专家与团队的力量,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本土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作为研究方向,开始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并通过课程建设着力推动学校形成特色。课程建设的关键是课程建设组织者要具备良好的“课程思维”。在宜昌市教科院院长、工作室主持人范俊明看来,课程思维至少包括三个特点——独特性、宏观性和发展性,它们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形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课程。
如果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没有独特性,而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学校就没有了“生命力”
2017年3月2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华一行到宜昌市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夷陵区实验小学“夷陵版画”校本课程建设情况,并参观了宜昌市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成果展。在夷陵实小,张国华走进年级和校级版画教室,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师生亲手创作的一幅幅版画。在一幅叫《两坝一峡玉带绕》的版画前,张国华停下了脚步。画面中,滚滚长江水被葛洲坝、三峡大坝拦腰截断,江水平缓,江面宽阔,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江水中缓缓前行,两岸群峰林立,白云缭绕,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这幅主题鲜明、刀工细腻、墨色饱满、色彩协调的版画引起了张国华的极大兴趣。他驻足良久,详细询问了小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创作过程。得知这幅作品获得教育部组织的少儿美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后,他点点头,赞许地说:“夷陵实小的版画课程很有特色,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很有帮助。”
特色是校本课程建设的灵魂,如果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没有独特性,而是“你有我有大家有”,那么课程连同学校就都没有了“生命力”。不过,“独特”的发展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谈到这个话题,夷陵实小校长张继红来了兴致:夷陵实小办学时间长、文化底蕴厚,是老百姓公认的“名校”,但2014年左右,学校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如何突破瓶颈,让学校“更上一层楼”?当时,大家“苦苦思索”,却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办法。2014年春,美术老师袁鸿给学校提出了一条建议——开设版画课程。学校十分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论证。一个月后,论证结果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这条建议具有可行性。因为夷陵区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版画之乡”,夷陵版画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设这门课程既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