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8-06-02 10:27杨娜
速读·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培育

杨娜

摘 要: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虽有一字之差,但究其实质却有较大差距,工匠精神是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背景下最为重要的精神。职业院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融入办学理念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营造走进工匠、学习工匠、成为工匠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探析。

关键词:校园文化;工匠精神;培育

1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笔者查阅资料对其内涵进行初步的解释。工匠,主要指生产、服务一线具体操作或依靠自身技能提供服务的人。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技艺千锤百炼,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永葆创新的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更是一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其核心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专业、敬业。工匠们对从事的职业,坚守的岗位,抱有极大的热情。对工作全情投入,绝不敷衍。二是严谨、一丝不苟。工作中不偷工减料,不投机取巧,在细微之处下功夫,确保每个零部件的质量,每件产品不达标绝不交货。三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改进技术方法,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四是淡泊名利,有自律精神。只有淡泊名利,把心沉下来,对产品负责,才能成为杰出工匠。

2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国家发展需要“匠人”

“十三五”规划已进入关键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升级,出口面临新挑战等。市场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产生了新变化,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社会就需要大量精艺湛技、勇于创新的“大国工匠”及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型“匠人”。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发展培养所需人才。而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高职学生认清市场需求,深刻领会专业内涵,向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人”目标奋进。

2.2高职进步需要“匠心”

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工匠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可见,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毕业生的质量品质,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能极大地调动高职院校师生工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学校、专业的责任意识,培养高职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匠心”情怀。

3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路径

3.1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与时俱进地进行产品和服务标准的修订,提高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等违法行为。对技术工人在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要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创新创造,给工匠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消除社会对工匠的偏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争当工匠的良好氛围,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需要媒体、社会广泛宣扬国家重视工匠的方针政策,报道大国工匠的事迹,如央视推出的教育片《大国工匠》,其中介绍了多名技术工人的用勤劳的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此外,要对普通工人晋升制度评选的激励措施进行制度性规定,建立工人立足岗位成才成长的完善制度。

3.2深化校企合作,创造融合“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主动吸收企业文化进校园。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各类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实践来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紧扣工匠精神主题融合企业文化来凸显职业特色,营造职业氛围,使得置身于校园中的师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注重技术、崇尚技能的浓郁氛围,同时也使得进校的企业体会高等学校多年积淀的校园学习文化。高职校企文化的融合,不是企业与学校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通过多元文化互动来实现和完善。比如,高職学校可以结合专业实际,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的系列活动,请能工巧匠、行业楷模等进校园做报告,引导学生从优秀工匠身上学习可贵的工匠精神。此外,举办校园技能大赛、校园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通过校园文化丰富多样的形式,寓教于各类活动中,使工匠精神进一步得到弘扬。

3.3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校园职业文化

高职校园实体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宣扬阵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要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室、学生公寓等建筑的每一面墙壁都可以融入职业元素,体现工匠精神和专业特色,实现校园文化的思想化和艺术化。通过学校报刊亭、橱窗、灯箱、展板等传统媒介,使得能工巧匠的典型事迹的宣传常态化。通过强化实体环境文化建设,形成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职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引导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4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匠心品质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专业技能竞赛、职业证书、志愿者服务及创新社团活动等多样化途径,自觉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学校要完善专业课程的考评体系,重视考查学生在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职业操守,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并内化到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4结束语

总之,弘扬和发展“工匠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我国要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必须要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重要担当,应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逐步建立融合工匠精神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为行业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孙标.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6):5-7.

[2]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03):53-56.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培育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