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景观和室内一体化设计探析
——以“花园中的画廊,画廊中的花园”为理念的巴恩斯基金会设计为例

2018-06-02 08:59项淑萍XiangShup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5期
关键词:巴恩斯梅里中庭

■项淑萍 Xiang Shuping

(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巴恩斯基金会由收藏家艾伯特•巴恩斯(Dr. Albert C. Barnes)于1922年成立,是一个结合艺术展览,艺术和园艺教育为一体的美术馆机构。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也是最神秘的艺术收藏,不仅拥有马蒂斯、雷诺阿、高更、毕加索等顶级艺术家的800多件印象派和现代派绘画作品,而且展览方式与众不同。巴恩斯先生亲自将收藏的画作与其它藏品铁艺、陶罐、家具等进行精心搭配和构图,将之优雅地组合在一起,布满画廊的每一面墙。基金会原址位于费城郊外的梅里恩(Merion, Philadelphia),巴恩斯先生聘请了美国当时最好的建筑师保罗•克瑞(Paul Cret)设计了画廊建筑,它是一个优雅的法式条形建筑。先生的妻子热爱园艺,画廊被掩映在她所经营的郁郁葱葱的植物花园里。199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位置偏僻等因素,画廊的运营遇到了资金困难。历经持久的法律争辩,巴恩斯基金会终于在2004年获准迁址至费城市中心,但必需严格遵从巴恩斯先生的遗愿和原则。费城市长为基金会新址提供了无比优越的条件,新建筑得以入驻费城宏伟的文化林荫大道——富兰克林公园大道,与城市其它重要博物馆和文化机构连成一片。(图1、图2)正如当初巴恩斯先生为画廊设计选择了全美“最好的建筑师”,巴恩斯基金会于2007年委托普利兹克建筑奖执行总监玛莎•索恩(Martha Thorne)把关,为新馆设计选择最卓越的建筑师,历时召集了30多家国际知名事务所参加竞标。纽约的托德•威廉姆斯和比丽·钱建筑事务所曾设计多个引人注目的教育和博物馆建筑,在两轮竞赛中脱颖而出。设计师超乎完美地诠释了梅里恩原址的精神:一个“艺术与景观掩映成趣”,“学习与冥想”的场所(图3~5)。

1 “花园中的画廊,画廊中的花园”

设计概念来源于建筑师第一次造访梅里恩原址的体验,“第一印象是进入了一个花园”,于是他们坚定地想在新址重新创造一个“花园中的画廊”。尽管喧闹的富兰克林公园大道与梅里恩的自然环境有天壤之别,但建筑师认定最关键的设计任务是在城市环境中营造出画廊被葱郁花园包裹的静谧感。另一个关键的设计策略是界定梅里恩画廊中的一些“错误”而不是原样照搬,构想在条形画廊建筑中插入两个绿色的天井,创造“画廊中的花园”。这样不仅改善了画廊的自然采光条件,也给过密的展厅序列带来一丝喘息,并进一步强化了艺术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图6)。

“花园中的画廊,画廊中的花园”这一建筑与景观密不可分的设计概念,使景观设计师的角色变得极其重要。托德·威廉姆斯和比丽•钱在多位知名景观师中选择了劳里·欧林(Laurie Olin)作为合作伙伴。欧林事务所总部设在费城,对费城的景观建设贡献巨大。从2003开始,事务所受政府委托对富兰克林公园大道景观进行整体规划和提升,并曾担任公园大道沿线的大部分景观设计和更新,如洛根圆环、罗丹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这样的丰富经验有益于巴恩斯基金会的新景观与公园大道整体环境取得和谐一致。

■图1 巴恩斯基金会总平面图

■图2 巴恩斯基金会在富兰克林大道的位置

■图3 巴恩斯基金会鸟瞰

■图4 光谷

■图5 画廊主展厅及室外台地花园景观

■图6 概念草图:画廊中的花园,花园中的画廊

■图7 入口广场花园劵■图8 冥想花园

■图9 花园挡墙立面设计

2 花园中的画廊——包裹着建筑的系列花园

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影响着建筑的决策过程。访客在梅里恩原址需穿过植物园再步入画廊的过程,启发了设计师创造一个类似的景观体验过程:通过一个个花园过滤城市的嘈杂,逐渐让访客静下来,带着一颗宁静的心步入画廊的艺术世界。于是,建筑后退公园大道,门厅也没有直接敞向大道而是设在背面。这样就延长了步入建筑的景观路径,包裹着建筑的系列花园依次展开。

2.1 南部的入口广场花园

公园大道原有的两排高大梧桐树界定了美术馆的景观边界,形成婆娑的自然屏障。建筑的条状品质延伸到入口广场的布局,长条形的睡莲水桌、优雅的木质长椅、线性栽植的核桃树,与画廊建筑和公园大道的排列式梧桐树取得美妙的和谐。溢水桌清新的水声过滤着公园道上的嘈杂,广场便成为第一个令人静心的花园。视线却又能穿过梧桐树的间隙恰到好处的敞向城市,收纳市中心优美的天际线(图7)。

2.2 雪松台地花园

入口花园之后,空间逐渐过渡到一个缓缓升高的坡道,坡道两边载有雪松的八个台地花园也随之抬升。这种升高的设计营造出步入艺术殿堂的神圣感。台地花园一侧延伸至美术馆墙面,另一侧与巴士下客广场的挡墙交界,形成一个奥空间。常绿雪松构成浓郁的绿色屏障,将视线进一步收束至坡道尽端的美术馆图腾标志。

2.3 冥想花园

绕过图腾,便进入了冥想花园,这里充满梅里恩花园的影子。欧林延续并扩大了建筑方案中的条形镜面水池,将其延伸至餐厅花园。水池紧贴建筑暖色的石灰岩艺术墙面,顺势拐进内凹的门厅,欲与室内中庭里的条形水桌相呼应。水池旁,一排优雅的日本红枫轻盈夺目,和着翩翩倒影,营造出一种引人深思冥想的意境。花园里的许多植物来自梅里恩旧址,装饰树、地被和爬藤植物重构出花园与建筑的掩映关系。从建筑室内向外观看,视线可及之处的景观尤为精推细敲。爬满藤类植物的挡墙界定了花园的边界,巧妙地遮挡了背后的停车场,并营造了繁茂葱郁的环境(图8~图10)。

2.4 餐厅花园

冥想花园和餐厅花园有一墙之隔,却隔而不断,镜面水池从挡墙底部延伸过去。花园与花园之间,挡墙处的巧妙在于水面的延伸。当冥想花园里来来往往的访客走过门厅前的平桥,倒影投入水面,将花园里的动静悄悄传递到餐厅花园。餐厅建筑完全敞向花园,透明的玻璃墙让视线穿透,聚焦于花园里的艺术:巴恩斯先生的构图手稿,爬满墙面的精美植物,精致又随意的蔬菜、香料等作物景观。(图11~图13)

2.5 公园道台地花园

另一个重要的景观要素是画廊西南面呈L型包裹建筑的两层台地花园。在这一侧,画廊紧邻公园道,直面车水马龙的喧哗。在两排梧桐树的缓冲下,台地花园成为画廊的第二道庇护,使得建筑进一步退隐。1.2米的台地高度恰好与窗台齐平,从画廊室内看向公园道,台地的设置拉远了公园道的距离。映入眼帘的是台地上精致如画的花园,弱化了公园道上车流的噪音。花园里栽满常绿树木和灌木丛,模仿了梅里恩花园典型的植物群落。葱翠欲滴的常绿树木将暖黄色的艺术墙面映衬得淋漓尽致,又丰富了台地花园的层次,令建筑显得更加亲和。

3 画廊中的花园——建筑与景观的掩映

为了尊重巴恩斯先生的遗愿,梅里恩旧址条形画廊的品质以及画廊与景观交融的掩映关系被延续到费城新址中。画廊内部的房间、墙、藏品构图等都与旧址一模一样,不同的是设计师在原先密不透风的展览序列中插入了两个天井花园,让访客在高强度的艺术赏析过程中享受自然树木与绿色的清新,构成艺术与自然的视觉互动。后来其中一个天井改成了教室,插入的天井和教室象征着画廊的两个使命:园艺与教育。画廊的北面增加了一个L形的服务建筑,为配套艺术教育和城市需求,设置了教室、报告厅、图书馆、书店、办公室、临展厅、餐厅等。一个宽敞的中庭介于画廊和L形服务建筑之间,就如巴恩斯基金会的起居室[1]。中庭的屋顶经过特殊的自然采光设计,被称为光谷,从中庭一直延伸至室外露台(图14、图15)。

3.1 天井

天井是画廊里的一个露天花园,植物接受自然的阳光雨露,从地下层贯穿各个楼面。欧林花了数月寻找适宜生长在天井里的植物,最终选了一些成熟的柱状银杏和美国枫香,因为它们能够长到足够高,充满整个竖向天井。天井成为各个楼面的绿色核心,各层的房间围绕天井布局,这样,当访客走过房间和展厅,都能不经意地与自然相遇。(图16)在地下层,天井分别与图书馆、报告厅、研讨室、咖啡吧以及大厅相邻,绿色最大程度上渗透到各个房间,建立相互之间的视线关系。访客可以步入天井,静坐休息(图17)。设计师还精心地将天井与入口门厅置于同一轴线,并且通过透明的玻璃墙打通室内外的视线。访客从入口外部可以看到室内的绿色天井,进入到中庭后回望又可看到室外的花园景观,这种呼应关系便是梅里恩旧址的特质[2]。

■图10 门厅,室内外的景观呼应

■图11 平桥与内凹门厅

■图12 从挡墙底部延伸的镜面水池

■图13 餐厅和花园

■图15 露台

■图16 天井

■图17 地下一层的天井与周边空间关系

■图18 东西向剖面图(上)、南北向剖面图(下)

■图19 模型

■图20 一层平面图

3.2 光谷

光谷覆盖着中庭并悬挑至室外露台,是一个大体量的光线扩散器,以可控的方式将自然光线引入中庭、画廊和办公室。到了晚上,轻盈的光谷变成巴恩斯基金会的标志性灯塔,发出暖暖的微光,静静地守护着富兰克林公园道。光谷下的中庭,白天作为访客进出画廊的客厅,提供闲聊休憩的场所,到了晚上,可以方便的重组以容纳多样化的活动和事件。中庭西端有一个长约13.5米的黑色花岗岩水桌,水轻轻的流动,令中庭更显优雅和静谧。水在中庭的再次出现,也暗示着它与入口广场的睡莲水桌以及冥想花园里的镜面水池之间的丝丝联系。

3.3 露台

顺着水桌,绕过巨大的青铜门廊,便到达室外露台。从中庭延伸出来的光谷就像一顶华盖,罩着露台,将室内外两个空间连为一体。露台不仅为中庭提供回风,促进空气流动,而且在视觉上也与中庭相通。宽大的木质休息平台与装饰树将露台装点成一处舒适诱人的场所,将访客吸引到室外。当中庭举办音乐会、酒会、讲座等活动时,室内的功能及人流延伸至露台,露台便是宜人的聚会和交流场地。露台南侧与台地花园相邻,俯瞰层层跌落的花坛,将视线敞向宏伟的公园大道景观。

4 能源可持续性

巴恩斯基金会建筑荣获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LEED白金认证,除了环保材料的使用,可持续性主要还包括以下方面:①拆除建筑的回收利用基金会所在地原来是青年学习中心,现场建筑于2008年被拆毁。项目承建商回收利用了现场90%的建筑垃圾。而有些被石棉等覆盖的材料不能再利用,采用了其它的处理方法。②节能。巴恩斯基金会采用了一个建筑环境和外墙、窗户与屋顶相整合的设计过程,从而使建筑的机械、电气和管道系统的能耗比强制性能源规范低40%。通过计算机模型,这一过程量化了设计概念,测试玻璃表面与较高热效的实体墙面及屋顶表面之间的关系,确保建筑“表皮”设计的合理性。通常能量流失而造成浪费的地方,设计中尽可能使热能达到最高效。③太阳能系统。光谷屋顶上覆盖了100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板,提供8%的建筑电力负荷。④景观蓄水池。绿色屋顶上收集到的雨水被汇入建筑东面的地下蓄水池。蓄水池中的水用来浇灌园内所有的植物,地被和树木。当雨水较少时,一个辅助系统将从地下室的基础排水中取水。⑤回收地板。作为建筑的客厅,光谷中庭白天人来人往,夜间活动频繁。因此,这一空间需要经久耐用的地板,材质需温馨且引人注目。一块长约60米的实木“地毯”以人字形图案铺就在中庭,回收利用了纽约布鲁克林康尼岛栈道更新时的材料[3]。

5 结语

巴恩斯基金会的设计充满了对巴恩斯先生和梅里恩原址的崇敬,在喧哗的费城市中心重构画廊与花园的掩映关系,营造宁静高雅的艺术圣地。新址用老画廊的语言延续述说着画廊的故事,延续它对艺术和园艺教育的使命,将藏品与艺术传播到更多人的心田。(图18~20)尽管新址与旧址的环境截然不同,设计师却通过捕捉建筑、景观与室内陈设之间的关系再现了相似的场景、感觉和精神品质。这一经典的项目明晰了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设计的意义,其核心在于建构每一要素与整体的本质关联。

(责任编辑:张 杨)

[1]周玲,梁晶,张乘风.自然辩证法思想在绿色生态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4):18-19.

[2]石廷金.绿色生活与绿色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4):120-121.

[3]贾金琨,刘亚兰,尹西竹.伊斯兰装饰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1):20-21.

猜你喜欢
巴恩斯梅里中庭
第六章 在医院的外面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Chapter 7 The last letter第七章 最后一封信
Chapter 6 Outside the hospital第六章 在医院的外面
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变革
既下山·梅里酒店
江湖留名
回廊式中庭建筑烟气控制方法研究
聪明的布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