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宁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便被挡住一部分,于是在地上形成一个一部分光不能到达的比较暗的区域,这便是影子。当光源与光屏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光源越近,所形成影子的面积就越大一些,反之,所形成影子的面积就越小一些。
光与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动画片里会有各种影子;有踩影子、做手影游戏;甚至天空中的弯月,也是地球遮挡了太阳光线所致。对于学生而言,控制影子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课程重点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观察光和影的变化现象,同时学习物理知识,并使用数学工具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设想、测定、衡量和预测。
【涉及领域】光学、数学
【建议年级】小学低年级
【建议时间】110分钟
二、课程任务
学生首先直观感受光和影的变化,之后对长度、角度、高度等物理量进行精确测量和记录,然后根据需要的结果猜测变量的情况。通过完成给定的任务,对角度、长度、高度、面积等综合运用有基本认识,提升总结归纳能力。
三、课程步骤
1.导入:身边的光和影现象(20分钟)
第一步:说说与影子有关的事例。可以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于影子的认识;可以给学生普及一些有关日晷和冬夏太阳高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说说踩影子游戏。比如,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后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又重新变长。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随着时间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我们熟知的踩影子游戏也有根据时间的难易之分,在中午或者阴天情况下的踩影子游戏较难,而晴朗天气下早晨和傍晚时候则最简单。
第二步:头脑风暴。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分组使用工作单汇总教室、家里、校园中有哪些光影的现象和变化(见图1)。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依次向全班汇报本组头脑风暴的结果,完成课程的导入。比较容易发现的有婆娑的树影,窗台延伸部分形成的影子等。教室中一般都有多个灯作为黑暗时候的光源,移开桌子,让学生选出代表站在中央,拉上窗帘,对这位同学站位不同情况下开灯后形成的影子进行观察或者描述,小组可以进行简单的讨论。
第三步:进阶提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向学生提出几个进阶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示例如下。
(1)谁能总结一下大家所找到现象的原因?
(2)光和影现象中,有哪些导致影子变化的变量?
(3)对这些变量如何进行人为控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变量是指那些可以人为控制和改变的因素。由于年龄所限,这里不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变量名称,如光照角度、光源大小、被射物体、本影等,但是要求学生能提出有关这些概念的部分特点的描述,如学生指出光从哪儿射过来很重要,这是个可以控制和改变的量。
2.实验与记录(20分钟)
教师给出工作单(见表1),以角度、光源距离、光屏距离为变量,每个变量变化3次,让学生测定和记录不同变量变化下的影子长度数据。材料:米尺、手电筒、10厘米长的木棍、白纸(作为光屏)、两种直角三角板。
3.宣布任务及评价量规(10分钟)
【宣布任务】基本任务:用一个光源同时制作两个同学的影子,一个长2米,另一个长50厘米。材料:米尺、调光手电筒(即可以调整光扩散角的手电筒)。
挑战任务:在墙上制作一个面积约为100平方厘米的树葉的影子(如果有足够空间的话,可以制作25平方分米的手掌的影子)。材料:手电筒、光滑的墙面、树叶、暗室。
要求每组学生都尝试任务,在空白纸上画出原理图,并用讲解的形式向全班进行基本任务和挑战任务的展示。宣布任务后,呈现评价量规(见表2)。
4.任务的执行与提示(25分钟)
正式执行影子制作任务。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以下内容。
(1)关于面积,如果没学过面积的概念,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简化的理解,如:一根尺子的长短可以衡量,那么一张桌子的大小也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方法就是通过比较面积的大小。
(2)标准图形的面积容易计算,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这样即便低年级的学生不了解面积的概念,也能很好地比较与计算面积的大小。
(3)教师需要事先制作网格,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以1厘米为边长(选择测量树叶的影子时,以1厘米为单位边长;若选择测量手掌的影子时,以5厘米或1分米为单位边长),制作正方形网格,让学生将手掌的影子投射到墙面上,然后数格子。
(4)有的格子会被阴影填满,有的填充了大部分,有的只填充了少部分。这时需要教师确定计算方式,可以进行简便的计算,让学生只数被阴影填满的格子和填充了大部分的格子,而填充了少部分的格子则忽略不计。
(5)可以让学生先预测光源、手掌、墙面之间的距离,然后再实际操作验证。
(6)在学生用手掌投影后,为了节省时间,可以拍照,让学生慢慢数。
5.反思与总结(15分钟)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手回答以下问题,完成本环节。
(1)你们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为什么?
(2)你们组成功完成了任务,能详细介绍一下设计原理么?
(3)你们组有没有从其他组借鉴一些做法?借鉴了什么?为什么?
(4)你们组没有完成挑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让你们再做一次,会有哪些改变?
(5)在地球上的你能否向月亮上投射一个巨大的影子,你需要什么材料?
对于问题(5),教师应当做一些前期的物理知识储备。首先,强烈的阳光会稀释月球上的影子,因此选择时机最好是在即将进入新月的时候,此时月球的正面是完全黑暗的。其次,要想向月球投射影子,需要一个很大的被照射的物体,这个物体不能透光,最好是在大气层以外,以减少大气层对于光的散射。最后,还需要一个功率极强的照射灯作为光源,光源必须足够大、足够亮。另外,教师应提醒学生,若以太阳作为光源的话,月全食就是地球在月球上投影的结果。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