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玲 王鑫雅
摘要:《边城》是中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优秀的中篇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英译本美学研究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本文采用翻译美学这一独特的视角,从词汇、句式、意象等方面对比和赏析戴乃迭和金隄的两个英译本。
关键词:翻译美学;美学价值;《边城》英译本;对比赏析
一、《边城》简介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是一部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故事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借主人公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同时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的山水之美和人性之美。《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作品中最能体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
二、翻译美学理论
当代翻译美学的基础其实是中国的传统译论,比如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其中的“雅”就是对美的一种追求,还有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许渊冲的“三美”,这些都是对传统美学译论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是针对汉语语言和文本的特点提出的适用于汉外互译的翻译理论。因此,翻译美学理论也被称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理论(李洁,2007)。
当然,传统的译论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统一的范畴和术语体系,也没有严密的论证和分析(刘宓庆,2005)。在此基础上,当代翻译美学吸收了西方翻译系统化、条理化的研究方法,学习、吸收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比如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渐渐走上了一条科学化的严密的发展道路。
近几年,翻译美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翻译美学》这本书以分析美学思想为核心,以英汉两种语言为媒介,从音、意、形等角度进行了美学分析,提出了多种翻译方法(毛荣贵,2005)。很多研究者采用了美学视角,对文学翻译中各个层面的美的对等讨论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如翻译中的音韵美、对等美、修辞美和意境美等。
三、翻译美学视角下《边城》英译本比较分析
《边城》的英译本迄今一共有四个版本,四个版本因翻译时间和译者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用词、句式、意象等角度对金隄和戴乃迭的版本进行对比赏析。
(一)用词
例2: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怪兽。
戴乃迭译:Wind and sun have tanned this growing girls skin... Nature is her mother and teacher, making her innocent, lively and untamed as some small wild creature.
金隄译;“Green Jade grew up in wind, so her skin was black... Nature has nursed and educated her, and she was as innocent and agile as a young animal. ”
这一段对翠翠的描写是为了突出翠翠美丽动人、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在对“皮肤变得黑黑的”这句进行翻译时,戴乃迭使用了“tanned”,这是一种被太阳晒过之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健康的肤色,与翠翠成天在风日里晒着正好对应;而金隄直接用了“black”,有一种天生皮肤黝黑的感觉,与原作作者所要表达的自然之美不符。另外,作者把翠翠比喻成一只小怪兽,戴乃迭在这里把它翻译成了“some small wide creature”,“wild”有野生的意思,“creature”是指生物、动物,这里充分译出了翠翠的活泼可爱,具有灵气。而金隄把它翻译成“a young animal”,仅仅是体现了翠翠年龄小这一特点,语言不够生动,没有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用意。
(二)句式
例3: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戴乃迭译:There's no place on earth where fire cannot spread, water flow, sun and moon shine, or love makes its way.
金隄译: The fire burns everywhere, Water flows everywhere,
The sun and moon shine everywhere,And love reaches everywhere.
这段话讲述的是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翠翠这件事,原文的边地俗语用了四个平行结构,在戴乃迭的译文中,她改变了句子原本的结构,将四个短句合成了一个用“where”引导的主从复合句;而金隄的翻译沿用原文的句式,将平行结构保留下来,仍然是四个短句,符合美学的特点。
(三)意象
例4: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想起了一个可怕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戴乃迭译:As the setting sun fell on the girl's home upstream, a fearful thought crossed her mind:Can granddad be dead?
金隄译;The sun was setting in the direction of her home, and dusk was already covering the waters with a veil of fog. And suddenly, watching the changing lights over the water, a terrifying thought occurred to her: “What if grandfather is dead?”
这段中最美好的一个意象是落日,戴乃迭的译文总体上比较简洁,将落日翻译成了具体的事物“the setting sun”,省略了中间一句景致描写,直接跳到翠翠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假若爷爷死了?其实这里的落日是有指向性的,落日虽然美好,但终归是转瞬即逝的,而爷爷如今已经70多岁了,用爷爷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没几年活头了,所以这里的落日代表的就是爷爷,落日向翠翠家那一方落去意味着爷爷也在慢慢地走向人生的终点,所以这是一个过程。金隄把落日翻译成了句子“The sun was setting”,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夕阳在缓缓落下,与下文翠翠突然萌生出的可怕的念头相照应,代表爷爷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而且,金隄的翻译忠实原文,没有删去对景致的描写,更能烘托一种氛围。
四、结语
《边城》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好理想,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因此,对《边城》英译本美学价值的研究意义非凡,本文以翻译美学为基础,从用词、句式、意境等角度对戴乃迭和金隄的译本进行比较和赏析发现,两位译者在重现原文本的美学价值方面,各有千秋,可圈可点。但他们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注意到译语读者的理解问题。译文要不断探索原文的美学价值,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再现。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5.
[2]李洁.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
[3]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沈從文.边城[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