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安
[摘 要]研读党史国史既可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文化等综合素养,也可以帮助党员领导干部修炼好“心学”,是应对“四个危险”和“四大考验”,克服能力不足等“本领恐慌”的最好“营养剂”。研读党史和国史应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此基础上,思考新时代习近平党史国史思想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党史国史;习近平;精神品格 ;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5-0018-0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和国史的学习研究,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史和國史作为一门必修课,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对于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学习领会习近平党史国史思想,认真研读党史国史,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要求。
一、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的
必修课
(一)研读党史国史可以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历史一定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历史意识,想问题做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要以自觉的历史思维从以往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善于运用历史思维、以历史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近百年的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充满着历史的智慧和辩证法思想的鸿篇巨著。通过对党史知识的学习研究,一方面可以看到党在不同时期顺势而为、因时而化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又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在工作中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工作路线,这些对提升党员干部的历史文化素养和辩证思维能力无疑是有着巨大帮助的。
(二)研读党史国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修炼好“心学”。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这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谆谆告诫。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有一大批为党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党史,党员干部可以以这些优秀人物为参照,查找党性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党史中找到激励,继承和弘扬先辈们的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和个人价值追求,坚定政治立场,为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筑牢思想政治基础。
(三)研读党史国史可以提升领导水平与工作能力。能力不足是新形势下许多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党的“四个危险”之一。党史是化解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本领恐慌”问题的最好“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1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善于学习,在革命和斗争实践中开创出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至今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借鉴意义,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党史是做好工作的最好教科书。
二、重点研读中国共产党人的
崇高精神品格
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近百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学好这门必修课,既要通读和泛读,对党史和国史要有宏观的掌握;更要精读和细读,重点研读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品格。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首先,重点研读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近百年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能在磨难面前百折不挠,归根到底是因为共产党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磨难和考验,都从未放弃对革命理想的追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其次,重点研读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担当。坚定的理想信念还体现在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敢于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以共产党人特有的担当,纠正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减少因指导思想和路线政策的失误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再次,重点研读纪律面前没有例外的刚性原则。理想的坚定既来自于自身对理想的信仰,也来源于外部纪律的严格约束。党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纪律面前执行一视同仁、不徇私情、大义灭亲的坚定原则,就不可能教育所有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会从根本上动摇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二)不当“算命先生”的务实精神。毛泽东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中写到:“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实事求是而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条文,是中国共产党崇高精神品格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在党的历史上,就曾出现过脱离客观实际、照搬国外经验、奉行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时候,给党的事业带来了较大损失的惨痛教训。通过研读党史,深刻认识“算命先生”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深刻认识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为党的事业开辟了崭新的出路,从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必须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工作路线。自成立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就把联系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党的事业就不会走到今天。因此,党的群众路线史是研读党史和国史的重要内容。一是研读战争中锻造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人民群众的生死呵护,才使中国共产党得以开辟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路,得以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逐渐发展壮大。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制定了一条全民族抗战的人民战争路线,采取各种方式,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形成人民抗战的洪流。解放战争时期,仅三大战役期间,老百姓支援前线的人数就达886万人次,大小车140万辆,担架36万多副,这些都是群众路线的成功运用,成为战争胜利的根本法宝。二是重点研读群众路线和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和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得到了新发展,如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江泽民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时,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90年里实现的三大成就,都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而取得的。在2018年全国两会闭幕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讲话中数十次提到“人民”,成为贯通全篇讲话的关键词和热词,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三、习近平党史国史思想的
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薄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因此,学习党史国史的目的就是要立足当下,以史为鉴,回应继续前行中的现实问题,为完成新时代党的新使命服务。
(一)不忘初心,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学习党史和国史可以幫助人们思考,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等问题。近百年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没有放弃过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以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成功化解了前进中变幻莫测的艰难险阻。正是因为娴熟地处理了时代发展潮流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化夯实和补充“不变”的根基和内涵,才保持了昂扬的精神境界和朝气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全党和全社会营造敬畏历史、敬重英雄的健康氛围。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党员意识不强现象令人担忧;有的党员甚至是党的高级干部,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和其他公开场合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错误言论;一些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肆意亵渎和曲解党史,过度娱乐化党史、国史人物和党史、国史事件的现象时有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是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亵渎和抹黑英雄决不能成为时尚!
(二)牢记使命,夯实为民服务之本。学习党史国史也可以帮助人们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从当初只有五十余人、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也没有执政经验的政治组织发展成为今天执掌全国政权,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亿万人民拥戴的大党,而且在成立90多年、执政近70年之后,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等问题。研读党的发展历史,不难找到解开这个谜面的答案,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执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党90多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坚持的根本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具体实践中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不强、群众工作不力的现象得到了纠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四风”现象仍时有反弹,一方面反映了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群众观念不强的根源依然没有彻底改变,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在工作方法上,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方法有问题,出现群众工作上的“本领恐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研读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史,参考党在近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方法,从而增强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和自觉性。
(三)砥砺前行,勇担开拓创新之责。学习党史国史还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如何在前人取得的辉煌成就基础上砥砺前行、续写辉煌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扎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体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当前,正值改革强力推进、正风肃纪攻坚之际,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决胜阶段,改革是对已知的挑战和对未知的探索,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道路上将会遇到大量已知的和未知的困难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困难、有风险、有危机、有曲折,都不可怕,关键在于要勇于面对,善于克服和战胜它们。一旦战胜了,就会峰回路转,光明在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敢于开拓创新,在经历各种困难与风险中来历练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力量的。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既是从正在推进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也是从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得来的。以习近平党史国史思想为指引研读历史,最根本的现实意义就是能帮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尽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周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