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炯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符合新课改的客观需要,同时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能够从思想意识上充实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主动汲取知识上和探究式学习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问题;意识
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应是一个朴素的教学方式,应将文化知识作为一个传递的工具,把教师所讲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而对于知识点是否能够讲清楚其焦点就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充分調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是以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为前提下的,在教师授课时,应照顾到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然而,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对于初中历史课程就应从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整体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充实的历史课程内容。
一、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的分析
1.从学生方面分析。
(1)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传授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不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都是顺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此外,有些学生虽然对老师讲授的历史知识存有疑问,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表述问题,如何巧妙地把问题提出来,这不仅打乱了学生的思路,也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2)缺乏提出问题的勇气在现行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扭曲,认为只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会老师讲解的内容就能够得到高分,不需要自己去思考。所以,在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愿意被动接受,而不愿意主动去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即使有提出问题的想法,也害怕提出的问题太幼稚而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所以不敢提出问题。(3)缺少提出问题的机会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根本不给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的机会。
2.从教师方面分析。
(1)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虽然新课改已实行多时,但是由于推行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依然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历史课堂上仍然是老师占主体地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由老师给出统一的答案,并要求学生记住、背会老师给的答案。对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出的质疑从来不重视,即使学生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最后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2)教师问题意识薄弱教师没有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依然习惯性地要求学生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老师自身问题意识的缺乏,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自如地把握如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老师作为课堂的掌控者,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都没有正确理解,何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1.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的有效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深入而不断活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保持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注意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探索,使问题意识得到充分展现。(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实物、图像等,而初中生群体年龄层为13~16岁,由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运用历史资料可以充实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头脑中呈现出立体的教学内容,由此引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问题意识。(2)充分利用矛盾观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历史这一学科最能体现新旧知识的交替以及现象本质评价标准的时代性。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矛盾观点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新与旧的切换当中引导学生进行异同的比较,在认知冲突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发展时,教师可以提出“中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背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现状来进行探讨,引导学生由问题表象转向问题本质的关注,这能够有效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2.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对话式”课堂。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单线教学模式,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充实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来进行教学,比如,建立讨论小组、组织辩论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让学生充分体会“课堂主人”的荣誉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下夯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持久战”这一战略方针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以往认知进行讨论,建立开放性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在多种不同观点当中学会正确历史展位,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来思考问题,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朝着严密、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又充分发展了学生多角度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
3.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
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使得学习得以保持,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应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鼓励机制建立的实行对象主要是良性行为,即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和奖励,而对学生的错误则不予鼓励,以此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和互相学习,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成绩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力求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力求丰富,即将语文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此外应包括课堂表现等方面,以此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组织有关历史学习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形成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培养独立精神和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金泉.初中历史“问题意识”教学浅见[J].华章,2009(01).
[2] 邱新平.谈初中历史“问题教学”艺术[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