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根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做好课堂教学应适当是每个教师教学计划的重点环节。目前为止,新课改的实施及推广已有数年,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老师课堂上唱独角戏,既压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在新课改时代下,应当用创新的角度去探究新的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一、做好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就要使语文教学目标科学化,确定目标时要做到明确、扎实、具体,既有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能体现综观全面、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参照性,又有在教学中付诸实践、谋求达成的可行性。例如鲁迅的小说很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选进中学语文教材的《故乡》一文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但教学时如果仅仅让学生知道“公式化”的“中心思想”而没有设计恰当的文章分析内容和分析层次,那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显得有点空洞,不那么明确。在这篇小说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哪些方法途径去体会感受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意义,这在确立课文的教学目标时都必须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把握。
二、优化教学过程
1.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语文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叶圣陶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课堂。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春酒》时,可以请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家乡过年过节的习俗,探究传统节日的价值,领悟课文的文化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的启示。
2.让课堂情境化。让课堂情境化就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灵活地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诸如故事法、问题法、视听法等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走进文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作者、与文本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沟通、交流,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提高教学实效。如“创设导入情境”、“设计问题情景”、“结尾创设情景”等。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1.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我们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没有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自己当作是注射器,把學生当作是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常常是卸作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难道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吗?没有注入创新因素的教育必然导致:一面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另一面学生听得不厌其烦。而学生在听、读、说、写的能力方面却几乎空白,更别提情感体验、感悟创新了。无奈之下教师只能在临考前实施题海大战,让学生在时间和汗水中“苦”出一个个分数,学生的创新能力能不被抹杀?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必须改进,我们更应该反思:要怎样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如何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大胆的走出课本,努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古人对“师”的定义。然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义,他们在知识的传授上只限于课本,就课论课,方法是教的,知识是死的,学生的学习所有权都在于教师主宰,提问是教师的专职回答是学生的基本义务,他们不是在提问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是在重重的提问中扼杀了创新能力。
因此,转变教学观念,让单一的课本知识的传授变成多样化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吸收,将我们教师的一言谈变成学生的群言谈,转变师生的提问地位,鼓励学生多动脑筋、不疑处多疑、多发现;变人之“道”为“事”之道,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文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就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 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
1.把真爱带进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应该看到面前的学生都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跨世纪的人才。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把爱的目光投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让自己的真爱充满整个教学的课堂。
2.把激励引进课堂。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用充满信任、赞美的语言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激励:“你很聪明!”,“你的见解很特别!”,“你的意见非常正确!”;对发言意见不够完满,不太准确的,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加以启发和点拨.尽量挖掘他们发言的闪光点。有时教师可激励性的启发,如“这位同学的发言不错.还有和他比一比的吗?”“我们来PK一下,看谁说的更好”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主动的更新观念,不断地钻研教法、学法,努力适应时代变化,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应德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0(5).
[2] 马列锋.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