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8-05-31 14:52侯红兵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习惯教材语文

侯红兵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更要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就语文学科而言,应确立“大语文教学观念”,也就是突破课堂教学的狭小天地,课堂内外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动作,是一种持久的、自然的行为。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然地发生作用,并能终身受益。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能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內容是学生自己能理解的,哪些内容还需要老师点拨,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勤查字典、认真书写的习惯。见到不明白的字词要勤查字典,准确了解字词的音形义,不能一知半解,或凭感觉想当然。书写是语文的门面,整齐美观的书写会令人耳目一新。在考试中,书写直接影响考试成绩。教师要培养学生背诵诗文的习惯。背诵是积累词句、形成语感、学会表达的重要途径,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就能融会贯通,为己所用。培养学生阅读时记笔记、做文摘的习惯,记下读书的感悟想法,一句名言、一段描写、一个故事等,都是可供摘录的材料,做一个阅读的有心人。

二、语文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协调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个性体验去揣摩、去思考,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开展简短演讲活动。演讲内容由学生自己选取,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可就国内外重大新闻、社会热点话题、生活现象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常常为准备一个短小精炼的演讲稿去主动翻阅资料、关注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相衔接,积累了新鲜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激情,拓展了学习空间,激起了竞争意识。对演讲者是一个展示自己、教育自我的平台,对听众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其次,进行成语、俗语、格言的积累。每天由一名学生把自己精选的成语、俗语、格言抄写后贴在专栏里,要求其他学生从专栏中挑选一二条加以记诵,积累下来的成语、俗语、格言,学生在平时的会话中便能使用,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语言。另外,开展每周一诗﹙词、曲﹚活动。每次由一名学生选取一首诗、词或曲,围绕创作背景、语言、技巧、意境、思想等方面进行赏析,就任一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学生能朗诵并背诵。通过赏诗活动,把学生带入了诗歌的艺术境界,有一部分学生喜欢上了诗歌,尝试写诗,这样既积累了知识,锤炼了语言,也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情趣。

三、语文教学要与有关学科进行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有关学科内容进行联系。例如: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文章时,可以与品德《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祖国小主人的意识,使学生树立学好科学文化投身国家建设的理想信念。讲述陶渊明,可与刘禹锡、苏轼等联系。小到字、词、句、修辞、作者,大到一个单元、一本书,甚至各门学科。如果仅停留于这一课的知识中而忘了相关的衔接,那么只会让人觉得机械、死板,且容易淡忘。只有广泛联系,融会贯通,延伸拓展,才能让教学内容情趣盎然,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浓厚欲望,又会让他们从异同的比较中体验到文学独特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四、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选入现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内蕴丰富、构思巧妙、语言精美是其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教材让学生细心体悟,陶冶性情,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教师要让学生朗读与精读结合,细心品味,增长知识,健全品格。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平台。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五里铺小学

猜你喜欢
习惯教材语文
教材精读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