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远
【摘要】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是以订单生产为主,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新产品多。由于这种控制难以用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样本来判断整体质量,或者通过样本来预测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因而需要控制的环节多,特别是新的环节多,导致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的难度很大。如何使单件小批量企业质量保证能力适应客户需求,要通过重视产品可靠性设计等策略是质量之路。
【关键词】单件小批量 企业 质量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型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工作20年,对其质量之路感触良多。
让我们先以宏观的视野来放眼企业质量之路。回顾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在作坊式生产时期,产量很低,质量管控主要是由师傅或工头进行把关的。当以蒸汽机、电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来临,企业生产量迅速扩大,劳动分工日益细化,这时质量管控是由专职的检验人员进行管控的。随后的大批量生产使检验人员疲于应付,质量管控效果每况愈下。这时统计质量管理的通过样本判断整体的方法,成了质量管控的一剂良药,有效地解决了大批量生产导致的巨大的检验工作量,从而稳定了产品质量。之后出现了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从工序质量管控扩展到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过程、每个人,使产品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时人们总结了质量管控的经验,把其上升到了国际标准的高度,这就是ISO9000系列标准,使企业质量管理有了一个先进的规范。在这同时,为取得质量优势,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可靠性质量管理方法也被不同的企业和组织创造出来。
我国是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质量管理都是学的工业先进国家创造的体系和方法,改革开放40年是我们学习外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40年。通过引进学习,中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独资合资企业,由于同时引进了硬件和软件,管理水平提高更快。但由于不同的管理方法产生于不同的文化土壤,这些体系和方法在中国的土壤上生长,其果实也必然会产生变异。这是为什么在外国非常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而在中国很多企业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日本的团队文化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文化土壤,而欧美的精英文化、精确文化是六西格玛管理的文化土壤。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从文革形成的群众性政治文化向竞争性精英文化转化的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法必须与这种文化的转变相适应。企业与员工的合同关系,使员工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其主人翁意识已经是昨日黄花,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实施的土壤已日益贫瘠。而与之相反,与六西格玛管理相适应的精英文化,在中国正在与日俱增。因此,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六西格玛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是中国企业质量管理之路的选择。
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是以订单生产为主,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新产品多。理论上说,产品形成的每一个过程都要得到控制。由于这种控制难以用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样本来判断整体质量,或者通过样本来预测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因而需要控制的环节多,特别是新的环节多,导致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的难度很大。 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可靠性试验是一个大难题。批量或大批量生产一般有比较明显的设计、试制、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的阶段过程,在试制阶段通过可靠性试验,可以将产品存在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而加以消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单件小批量企业基本没有试制阶段,就是说新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必须一次成功,市场不会给你试制的时间。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产品差异性大,可靠性试验的装备配置和试验实施价格高昂,从成本角度而言,对如此多的产品做可靠性试验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由于以上原因,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产品售后质量问题多发,产品质量问题发生以后,问题原因也难以查找。首先是用户使用不当还是产品自身问题,难以判断。当产品发生故障以后,用户使用现场已经被破坏,有的用户为了推卸责任,也会故意破坏现场,或提供虚假的损坏原因和过程。质量问题的内部原因也难以查找,往往是设计部门推质管部门,特别是对那些处于临界质量状态的产品,只有部分的产品的发生故障,这似乎很能证明是质量管控的问题。其实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产品设计得保险系数偏小,而用户使用时超负荷,或者不按规范安装、使用、保养,两个因素重叠,故障就发生了。
如何使单件小批量企业质量保证能力适应客户需求,筆者以为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首先,要十分重视产品可靠性设计。例如机械产品强度设计都是按固定的许用应力值确定零件尺寸,而零件的许用应力值其实是一个随机变量,这时如果零件的实际许用应力值处于随机变量的下限,则质量故障就可能会发生。因此工艺水平不高,自己不能进行材料强度试验取得第一手材料许用应力数据,只是查阅设计手册进行产品设计的企业,不能为节省材料而冒险提高材料许用应力值,宜采用降额设计的方法,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其次是要通过FTA、FMEA方法的应用,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仔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对关键和重要质量特性,通过制定质量计划、设置质量控制点的方法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在进行产品质量特性分级时,要注意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小细节可能引起大问题的情况,这样的细节必须定为关键或重要质量特性进行控制。在进行质量管控的过程中,对于不合格外购件、零件的让步接收要非常慎重。不能因为赶时间、抢进度而使用不合格的的零件,这会给产品质量带来极大的隐患。通过对不同等级的质量特性重要性的零件或工序进行不同程度的管控,也是降低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质量管控工作量的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单件小批量产品多为非标准类产品,其安装、使用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如果用户不具备这种专业性要求,产品产生故障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单件小批量企业必须加强售后服务。要做好产品在用户安装过程中的指导,确保用户正确安装设备。要对用户进行培训指导,确保用户能够正确使用设备。还应不定期的进行用户现场巡查,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中是否存在问题。特别是对新产品要加大巡查的频次,及时发现用户使用的问题,以及产品设计制造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事故。 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提出了质量免费的重要论断。要提高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加大质量投入,必然会产生正收益。通过模块化设计减少产品可变性结构数量,并对变化的部分进行可靠性试验,能大大降低质量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可靠性。
以上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之策,就是单件小批量企业的质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