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推行普惠金融政策的发展困境和对策研究

2018-05-31 02:49刘相芮
商情 2018年14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微企业风险控制

刘相芮

【摘要】文章通过探讨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当前的发展困境,分析影响普惠金融发展主要有信贷资源向发达地区、城镇倾斜;金融精准帮扶效率不高等障碍。在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是其主要的参与者也是受益方,为此笔者提出商业银行应该:创新普惠方式并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模式、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大力配合两种方向的对策。

【关键词】普惠金融 商业银行 信贷 小微企业 风险控制

一、引言

中国于2012年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正式使用普惠金融概念,并于2013年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的决定》,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就对包括账户的普及率、信贷的普及率、数字支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普及率、以及ATM机和银行网点的密度,客户账户的使用频度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指标要求,这些指标将会成为未来中国银行系统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关键性衡量指标,也为商业银行提高普惠金融执行水平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当下瓶颈,刘韬(2017)认为体现在正规金融机构账户渗透率低、信贷可得性低、金融科技化程度低这三方面。陆岷峰、张欢(2016)基于商业银行“商业性”与普惠金融“普惠性”的冲突表现,认为商业银行推行普惠金融,存在着商业银行合规性与普惠金融创新性相矛盾、商业银行“高姿态”与普惠金融“低身段”相矛盾、商业银行盈利性与普惠金融社会性相矛盾这三个主要问题。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陈国远、徐悦、纪明秀(2017)发现当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供给总量稳步上升,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小微企业申请贷款审批率均有提高,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目标,同时服务‘三农”意识不断增强、普惠方式不断创新,包括布局电子便民服务、创新贷款产品和方式、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困境

(一)信贷资源向发达地区、城镇倾斜

经济发达的行政区域的道德信贷资源更加丰富,而真正需要这些资源的多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小微企业、“三农”获取资金渠道有限,往往受制于融资困难。且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乏力,当地人民使用商业银行完成资金转移、资产储蓄等业务少,居民对科技设备、线上交易的排斥也更高,对于银行而言设立科技设备和分支行成本收益太低,出于这些理由,商业银行在贫困地区网点布局少,金融供给不足。

(二)金融精准帮扶效率不高

扶贫脱贫是中国政府的当前主要责任,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并且提供服务、调节经济是其功能,所以商业银行有义务参与、帮扶精准扶贫脱贫项目。现在我国正处于脱贫事业关键阶段,金融精准扶贫缓慢有序进行,但是金融扶贫这一仗还需要亟待解决精准帮扶效率问题。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会使商業银行害怕贷给小微企业或者贫困群众遭遇收不回账款的情况,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小微企业不知道国家、商业银行有哪些政策町以切实帮助自己公司发展运作。简而言之,银行对贫困对象信息掌握不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无法实现动态调整。

三、解决普惠金融政策发展困境的对策

(一)创新普惠方式,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模式

针对贫困地区,为了提高贫困群众对于商业银行普惠政策的熟悉度和好感,可以推广电子便民服务,即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社交网络开展相关金融服务,比如在微信上注册自己的微信号、提供动账通知、银行卡消费优惠活动、消费交易提醒等服务;另一种是直接设计网上智能交易平台(app),将此平台和智能手机终端、自助设备、银行网点机器等连接起来(IoT),客户可以在上面缴纳水点煤气费、完成外汇贸易、话费充值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金融或非金融服务。

以规模收益为目标,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关分析技术,完善小微企业授信流程,构建“营销批量化、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风险分散化”的“互联网+集群”的小微获客模式(陈皓,2017),与电子银行等在线商品和服务相结合,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综合金融服务,让他们知道有哪些渠道、有哪些优惠政策可以利用。并且商业银行为了贯彻普惠金融政策,应该有更多动力去不仅仅将“商业性”当做运营准则,而是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实际行动上派人去往小微企业或者贫困个人地点,了解具体情况,从实地调研中确认潜在借款方到底有没有信誉、有没有归还能力,如果有,应该怎样具体为其提供特殊、定制的贷款支持,并在该地建立专门的考核和资源配置机制。

(二)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大力配合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政策离不开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的支持。首先是政府应该为商业银行的社会性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还应该设立普惠金融政策的标准、规划,比如在未来五年内,全国范围内大型银行应该完成怎样的普惠任务,考核衡量的标准是哪些,只有先制定好了标准和大致路线,才能带领银行这个大团队为了目标一起努力。第三在于政府,尤其是国家层面上的,要对不同地区的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推行实施差异化评判标准,正如前文讲到,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贷款总数、生产总值差异巨大,所以监管部门在监管时需要做到公平公正,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下达指令或者给予表扬和批评。

四、结语

让所有人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是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检验标准,各类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和组织都有机地融入金融体系,才是一个完整的金融普惠体系,才是以达到社会和谐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和理想的指导路线。为了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普惠金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IMF: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重大进展[N].经济参考报,2017.

[2]刘韬.普惠金融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商业银行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7,(03).

[3]陆岷峰,张欢.商业银行发展惠普金融的策略研究——基于商业性与惠普性本质冲突的分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10).

[4]陈国远、徐悦、纪明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及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金融,2017,(01).

[5]陈皓.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基于商业银行视角[J].金融监管研究,2017,(07).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小微企业风险控制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