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清
每所学校都有年终的迎新活动,在附中就是合唱节了。与其他高中学校普遍开展的迎新活动(如冬季运动会、美食节)相比,合唱节的格调似乎高一些:想象中应该是剧场内座无虚席,同学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每曲终了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然而合唱节远没有这么高雅。
这次高二年级合唱节的主题是“红歌”不少班级租借了八路军的演出服,甚至有的班级带了道具枪。台上的同学唱着雄壮激昂的红歌,不时挥动枪和旗帜,整齐的军服很有画面感。但台下的观众并不感到震撼,而是将其当作小品看待,道具枪更增添了滑稽效果。为何?台上的同学虽然唱的是激情燃烧的战争岁月,却不理解“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悲壮,因而无法表现出热血和斗志,只是装模作样地舞枪挥旗。台上的同学如是,台下的观众更无身临其境之感。他们只在每个班级演出后随意地鼓掌,在观众投票环节也很随意。
这是“一俗”,表演和赞美都走肺不走心。
合唱节目与其他年级的活动一样,后半场的空座率怎么也掩饰不住了。将近午饭时,有的班级唱完后就全员离场,还有许多同学跑到剧场外换换气,弄得剧场有点儿像自由市场,與严肃的红歌主题很不协调。我想,问题不在于班主任没有严明纪律,年级组没有安排老师在会场外“守株待兔”,也不在于没有对学生动之以情……如果你站在台上,愿不愿意看到观众离开?这几种情况下的座无虚席都是强制参加的结果,而强制参加是很难产生心灵共鸣的。问题在于合唱节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没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不能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要让“00后”的学生全体出席,积极参与,余音绕梁,曲终人才散,这是高难度的挑战。
这是“二俗”,面对个性化诉求极高的人群,落人俗套、不求革新的合唱节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或许组织合唱节活动没必要搞得像去音乐厅听音乐会一样高雅,而是要给同学们一个放松的机会,告诉同学们生活的方式不止一种。排练时,你可能突然发现身边的一个同学会改编乐谱,另一个同学会演奏好几种乐器,还有一个同学能把不同声部的伴奏带做成小样……从一开始排练时有同学迟到,到后来每个人都能准时到场,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就已经提高了。
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在一起做事,在一起做成厂事,这本身就很美好。
合唱节没有那么雅,也没有那么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