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1946 丙戌 带有明显的传统工业特征
1968年,江苏沙洲,中专毕业的沈文荣进入锦丰扎花剥绒厂当钳工。1946年出生的他,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位生于狗年的企业家。
几经升迁,正逢1983年扎花厂剥离钢铁子业务,沈文荣随之出任钢铁厂副厂长,一年后他接过帅印。这家钢铁厂,就是后来的沙钢,2017年“世界500强”名列第365位。今年将满72岁的沈文荣,也因此被冠以“钢铁教父”之名。
就在沈老大赴任钢厂那一年,福建福清,一位采购员没掏一分钱就承包了镇玻璃厂。因为这厂子连年亏损,采购员向镇政府许诺,年底上交利潤6万元。当年,该厂水表玻璃的销量从几十万片激增至两百万片,净利润20多万元。
第二年,旅途中的新厂长偶然听闻一块汽车玻璃要卖几千元,明明盘算着成本不会超过200元,只因外企垄断,就被漫天要价——于是他筹划起汽车玻璃生产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做到业内全球前五。不难猜,这是“玻璃大王”曹德旺和福耀集团的发家史。
这一代企业家的履历,带有明显的传统工业特征。不单民企大佬如此,国企大佬也是如此。
1966年,翟若愚进入辽宁发电厂,自此投身电力行业,直至在大唐集团总经理任上退休。
还有中建总公司前总经理孙文杰,被王石称为国企中工匠精神的代表;恒天集团前董事长王天凯,退休后成为国际纺联主席,这是中国人首任该职;等等。
在有限的选择里尽己所能,他们是奠基的一代人。
第二代:1958 戊戌 赶上“大事儿”的一代
1975年,读完高中的宁高宁下乡插队。一年后“文革”结束,他的人生第一次出现了新选项,他决定报名参军。
又一年后,高考制度恢复,部队里也可以报考大学了,宁高宁又选择继续读书。
1983年,大学毕业,得知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可以拿到公派留学名额,宁高宁再一次抓住机会出国深造,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回国之后的宁高宁,进入华润,一路做到华润集团总经理。后来调任中粮董事长,华润的人怀念他,再后来调任中化董事长,中粮的人又怀念他。
和宁高宁同岁的王晓初,也得到了类似待遇——他在中国电信救场的时候,移动的人怀念他,他到中国联通主持混合所有制改革时,电信的人又怀念他。
用《霸王别姬》里关师傅的话说: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这一代人,正赶上“恢复高考”“开辟特区”“下海潮”,他们的事业靠的则是自己成全自己。
1991年,张兰在北京开设阿兰餐馆,并在几年后与人合作创立“俏江南”餐饮公司。
1992年,许家印辞去河南舞阳钢铁公司车间主任一职,到深圳闯荡,从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做起,一直做到子公司总经理。几年后,他带着原公司的七八个人创办了广州恒大实业,开始涉足房地产。
到2017年年底,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上,许家印加冕“双料首富”。回首过去,当他初到深圳睡在公司小厨房里时,有多少人捧着铁饭碗笑他傻瓜。
1994年,陈凯旋创办广州立白。
1996年,苏志刚启动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项目,几年后集团更名为长隆。
第三代:1970 庚戌 遇上“第三次浪潮”的一代
虽然这一代的企业家年龄小了一轮,但他们步入的行业如此之新,不讲究论资排辈。
1993年,一个毛头小子频频受人之托,在香港与深圳之间捎送包裹信件。他心想,既然市场需求这么大,何不成立一家公司专做运送业务呢?于是,在广东顺德,23岁的王卫创立了顺丰公司。
2017年顺丰上市之时,王卫身家一度逼近1500亿,位列大陆第三。没过几个月,顺丰又牵头开怼菜鸟网络,平素低调的王卫,终于不得不高调了一回。
同样是1993年,在深圳打工的周群飞拉着家中的兄弟姐妹,也开始了创业之路。从丝网印刷到手表玻璃,再到手机玻璃,他们的蓝思科技随着产业转移之势越做越大。到了2015年,蓝思科技上市,周群飞借此成为中国女首富,蓝思也已是全球最大的触控玻璃面板生产商。
1999年,腾讯公司成立,“腾讯五虎”之中最年长的(其实都差不了两岁)曾李青出任首席运营官。2004年腾讯上市,几位创始人早早成了亿万富豪,曾李青也在随后卸任,做起了天使投资人。
还有神州通的黄绍武、中通的赖海松、美图的蔡文胜、威马的沈晖……互联网行业、服务行业已成为这一代企业家的首选。他们在最好的年纪里,遇上了第三次浪潮。
他们是百花齐放的一代,中国企业家到这一代人,才可以开始谈“繁荣”。
第四代:1982 壬戌 转型一代
最后要讲的这一代,人数不多,只能挑两位大家熟悉的。
一是聚美优品的陈欧,二是摩拜单车的胡玮炜,前者在2010年之后登场,后者在2015年之后走进公众视野。
其余诸人,大多是公司尚未走到C轮的创业者。毕竟,给他们成长的时间还不够多。
1982年之后的世代,是属于你我的一代又一代,还在发育,还在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