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骏 ,徐卫青 ,金一春 ,曹向英 ,孙文梅 ,许柯
(1.上海市松江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上海 201611;2.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农业服务中心,上海 201607)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ti)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1]。该病首发于澳大利亚,人和动物普遍易感,人Q热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牛、羊。由于该病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故它的流行不易控制。
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对该病的相关报道[2-5]。为掌握和了解上海市松江区规模牛场的Q热感染情况,我们采用ELISA方法分别于2016、2017年对松江区两个规模牛场的Q热感染情况开展了血清学抗体监测。
1.1 材料
1.1.1 被检血清 采自上海市松江区两个规模牛场,牛血液样品共720份(2016、2017年各360份),分离血清后于-20℃保存待检。
1.1.2 检测试剂 Q热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 IDEXX 公司,批号分别为:E121(2016)、H651(2017)。
1.2 方法
1.2.1 操作步骤 将被检血清及诊断试剂置21℃平衡至试验要求;用超纯水将浓缩洗液作10倍稀释,用洗液将被检血清及阴、阳性对照作400倍稀释;在微量反应板各相应孔中加入已处理过的被检血清及阴、阳性对照各100μL,振荡混匀,封膜,37℃下孵育60 min;用约300 μL洗液洗涤板孔,重复3次,最后一次洗涤后将板拍干,每孔加入酶标抗体100μL,混匀,封膜,37℃下孵育 60min;用约300 μL洗液洗涤板孔,重复3次,最后一次洗涤后将板拍干,每孔加入TMB底物溶液100μL,避光21℃孵育15min;每孔加入终止液100μL,混匀,置酶标仪上,用单波长450nm读取结果。
1.2.2 结果判定 在试验成立的(阴性对照OD平均值≤0.5,阳性对照OD平均值≤2.5,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OD平均值差≥0.3)条件下,按以下公式计算样品S/P:
S/P<30%判为阴性;30%≤S/P<40%判为可疑;S/P≥40%判为阳性,对于可疑样品需进行重新检测。
2.1 血清样品数量 共检测了720份牛血清,其中成年牛血清520份,育成牛血清200份。
2.2 阳性检测结果 用ELISA法共检出抗体阳性血清256份,总抗体阳性率为35.6%;其中成年牛阳性血清182份,抗体阳性率为35.0%;育成牛阳性血清74份,抗体阳性率为37.0%。详见表1。
表1 牛血清样品Q热抗体检测结果 份
3.1 本次试验采用ELISA方法,分别于2016、2017年对上海市松江区两个规模牛场的Q热抗体进行了血清学监测,以了解松江区规模牛场牛群的Q热感染状况,结果表明松江区牛场存在一定程度的Q热感染。
3.2 Q热在我国分布广泛,经血清学和临床病例证实,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重庆、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广东、广西、海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区均有Q热分布[2],由于Q热在公共卫生上的重要性,国内一些学者均对该病开展了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3-6]。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松江区规模牛场牛群感染Q热的总抗体阳性率为35.6%,其中成年牛抗体阳性率为35.0%,育成牛抗体阳性率为37.0%。
3.3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的牛均可感染Q热,成年牛群与育成牛群的Q热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5.0%、37.0%),牛群总抗体阳性率2017年度略高于2016年度(分别为38.6%、32.5%)。该结果也反映了Q热在松江区的存在现状。由于牛是人Q热的主要传染源,应引起高度重视,增强预防意识,预防该病在畜群乃至人群中的感染与流行。
3.4 加强对Q热流行病学的学习与认识,对于Q热的有效预防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不接触可能污染Q热病原的物品;加强牛场卫生管理,完善人员和牛群的保护措施,做好牛场产犊场地和物品的消毒;对胎盘及分泌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气溶胶产生;引进牛要先进行卫生检疫;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杀灭老鼠、蜱、螨等传播媒介。
3.5 本次针对牛群的血清学监测,真实反映了松江区牛群Q热的感染现状。由于Q热在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开展对羊、猪、禽及宠物等动物的Q热血清学抗体调查,全面了解Q热在松江区动物间的感染现状,掌握其流行病学资料,从而控制该病在动物间循环,防止人类Q热的发生。
[1]俞树荣.中国Q热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6):456-459.
[2]张启恩,鲁志新,韩光红.我国重要自然疫源地与自然疫源性疾病[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1-250.
[3]李忠,陈桐,黄捷通.山东省畜间Q热血清学初步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6(1):12.
[4]何剑峰,黎薇,董新民,等.广东省人群Q热感染现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17(3):97.
[5]张永根,史永林,刘红,等.安徽省不同地区人群和家畜Q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16(2):87-88.
[6]范德生,徐琪毅,禹惠兰,等.新疆伊犁地区人及家畜贝氏柯克斯体血清学调查[J].疾病监测,2011,26(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