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苗乡的美丽之路

2018-05-31 01:29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彭水县彭水贫困户

文 摄 本刊记者 耿国彪

“听到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兴奋的几天几夜睡不着,我有了更大的梦想。我想以生产、生活、生态,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真正把家乡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健康的食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站在自己的合作社山坡上彭水县花千谷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晏洲兴奋地对记者说。

晏洲来自彭水县润溪乡樱桃村,日益火爆的乡村旅游,让他看到了机会。他拿出所有积蓄,流转了220亩地,想打造一个集养殖与旅游一体的生态度假村,并命名为“寻梦山谷”。从合作社的养殖户,到经营乡村旅游,通过政策扶持,如今,晏洲的“寻梦山谷”已基本成型,在这里可以赏花、看孔雀、吃绿色蔬菜、湖边垂钓……有61户贫困户以产业资金入股度假村,每年可享受15%的分红。

晏洲的“寻梦山谷”只是彭水县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转换,今天的世界苗乡正成为美丽的富庶之地。这个有着世界苗乡之称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正在“让农民群众找到致富之路,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逐一实现,一幅幅生态美、百姓富的画卷已悄然在田间大地徐徐展开。

因地制宜培植产业,打牢扶贫攻坚本底

3月看花,7月摘果。在彭水县岩东乡的河坝村,1100亩李子产业园里种满了果树,成片的李子树挂满成串的果子,在阳光照耀下玲珑剔透,令人垂涎欲滴,远远望去,一片生机盎然。

“一人富不算好,重要的是人人富,村民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岩东乡负责人对记者说,“以前,我们也在这里尝试过种植很多东西,但大都无疾而终。比如最开始种植的花椒,由于种植技术跟不上、管理方法不得当而面临停产,现在河坝村的土地,通过专家长时间分析研究,发现十分适合种植青脆李。”

在这片土地上,首先“尝到”李子园甜头的是村民王天禄。今年67岁的王天禄,家中有10口人,2012年以前,主要靠外出务工来支撑家庭生活,后来由于年龄大了,出去务工也变得不太现实,但光靠家里土地种植那点收入,也只能勉强将生活维持过去。“那时候,我们河坝村还是泥巴路,因为道路不通,就只得把蔬菜、鸡蛋背出去卖,当时一个鸡蛋只能卖到一毛钱。”王天禄笑着说,“现在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我在基地给村民安排工作,负责一下基地的巡逻,就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土地流转得到的钱,一年加起来能收入20000元左右,基本能够满足我和老伴的生活开支了。”

2017年是岩东乡全乡青脆李挂果的第三年,基地每棵树挂果在10斤左右,总产值约600余万元。今年,预计每棵树挂果30斤,预计总产值约1800余万元。青脆李产业涉及的用工基本由当地农户组成,尤其以当地贫困户为主,常年用工量达1万余人次,共带动两个村的贫困户162户、600余人的脱贫致富,能带动当地农户增收10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当年增收70余万元,很好地发挥了产业扶贫的作用。

实施“旅游+”战略,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

地处渝东南的彭水,森林覆盖率达到54.2%,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最好结合点就是发展旅游产业。近几年来,彭水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生态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战略,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旅游系列产品更加完善。不仅如此,“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彭水全域旅游品牌形象也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对于来彭水旅游的人而言,“民族、生态、文化”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三张名片,蚩尤九黎城、摩围山、阿依河3个AAAA级景区成为彭水旅游新宠和游客首选。作为重庆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了解苗族文化,感受苗乡风情,在婀娜多姿的青山绿水中修身养性,闲暇之余再去往乡间道路赏花踏春、体验摘果,正是彭水旅游的最大卖点之一。

庙乡风情

目前,彭水正在举全力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加快建设重要交通道路和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把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完善住宿、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伴随着服务行业的兴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解决,从而带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阿依河社区6组,村民王安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利用自家在通往景区道路边上的房屋开起了农家乐,腊肉、腊猪蹄、腊排骨是他们家的首要招牌,再配上一些农家特色菜,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游客。

“眼看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的生意也逐渐变得火爆起来。”王安均告诉记者,“现在阿依河已经开始进入旅游旺季,按照往年的生意状态预计,平均每天都要接待10来桌客人,销售收入在2000元以上。”

6月是各类水果成熟的季节,在阿依河入口的勃西葡萄园里,随处可见市民拿着采摘小篮穿梭其间。来自大渡口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这里不仅空气好,而且还能摘到新鲜的葡萄吃!这次趁着女儿中考放假,带她去九黎城看看苗家建筑,然后再去阿依河漂流,只是没想到彭水耍的地方还有很多。”

巴渝民宿,深度贫困乡村的扶贫探索

巴渝民宿是重庆市国土房管局针对既具有良好旅游资源,又处于深度贫困之中的乡村,在全市投资建设的扶贫项目。彭水县万足镇廖家村、润溪乡樱桃村、靛水街道大厂坝名列其中,经过两年来的建设施工,3个项目或已经开始接待旅客,或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今年将迎来项目完工,届时将是重庆主城百姓又一避暑纳凉的选择。

彭水的这3个试点项目,廖家村的丹阳寨民宿项目原地名就叫美人窝,地处800米的高山之上,鸟瞰乌江画廊,如果天气晴好,一泓碧水可谓美不胜收;润溪乡樱桃村的黄帝峡项目和靛水街道大厂坝村项目,海拔分别为1200米和900米,同属4A级的摩围山景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据了解,巴渝民宿是以贫困户以地入股、以房联营的方式推出的旅游扶贫项目,通过建卡贫困户破旧的宅基地的复垦,统一规划和新建极具民族特色的三层小楼。通过复垦之后的补偿资金加上地票交易的收入,再加上由市国土房管部门担保贷款筹集的建设资金,贫困农户住上漂亮的别墅一样的小楼,平均自住100多平方米,楼上200多平方米13个标准客房提供民宿出租。这样,既可以彻底盘活农民宅地院坝资产,彻底告别贫困的身份;又可以以长期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走上持续的富裕之路。

据统计,彭水县的3个巴渝民宿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7900余万元,受益建卡贫困户39户123人,其中万足乡廖家村丹阳寨示范点已投入试营运,累计接待游客400余人,为参建农户创收3万余元。

对口帮扶,倾力介入夯实脱贫基础

说起脱贫攻坚,彭水县龙射镇党委书记王昌高用“效果非常明显”来形容。他说,银木村和大地村的土地整治投入达1800余万元,看今天这两个村入户路、产业路、机耕道路四通八达,还真找不到一点泥巴路。除了银木村和大地村之外,中山村600万元和沿河村600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正在审批之中。

从年初开始,彭水县国土房管局就组织100余名干部职工每月点对点到对口帮扶的龙射镇大地村、沿河村、白果村、银木村等开展实地走访,进行政策宣传、产业规划、意见征求、矛盾排查、情绪疏导等工作。紧接着,又将12名中层干部或者业务骨干派驻贫困村,今天已经有看得见的效果。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92名职工点对点、人对人帮扶93户贫困户,确保到2019年实现龙射全镇脱贫。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大地村全村400多名农户利用冬春换季土地的空闲,进行榨菜种植。在银木村,去年栽种的800亩甜柿和1200亩油茶同样可以为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

在全县最偏远,属于深度贫困的沿河村,在派驻“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同样引进合作社的模式,村民以地入股、退耕还林的3000亩坡地,已经科学栽种小米核桃和花椒,经果产业的发展就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出路。

其实,政策扶贫是贫困户生活最大的改变。龙射镇的建卡贫困户基本全部享受宅基地复垦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每户都有近10万元的收入。

庙池农庄,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如何让贫困山区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走上山地农业与农村建设发展之路?

地处彭水南部的一个边远乡村——诸佛乡庙池农庄,开了股份合作经营的先河,238户农户以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建立起11个合作分社,这种模式还幅射带动周边2个乡镇、3个村共349户农户参与,让入股农户、龙头企业和村级组织之间按6:2:2比例分配模式,实现乡村振兴。

四面环山的盆地,盆地内是密密麻麻的钢架葡萄大棚,盆地边的山上是正挂果的桃林,山脚下是星星点点各具特色的小楼,一条修葺一新的街道和两楼一底的崭新的民居,条条黑色的沥青公路连接小楼、街道、田地。烟雨朦胧之中,时隐时现的田垄房舍,清新美丽——这就是彭水县诸佛乡的庙池村,距离县城约70公里。

庙池村的改变还得从2014年说起。恢复高考后该村第一批高考出去的张儒斌,已经在成都事业有成。可是,赤子之心总是感怀舔犊之情。抱着回馈乡里的愿望,他毅然投资,并牵头成立了庙池农庄股份制合作社,村民以地和房入股,持股60%,合作社集体持股10%,他个人持股30%。从此,村民的土地和房产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股金,村民理所当然也变成了股东。

股份制合作社的成立,庙池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得到了彭水县委、县政府大力关心和支持。两三年间,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多次率领县里相关职能部门前往现场调研,以解决示范园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据庙池村主任兼合作社理事长张泽信介绍,莫看今天满山的桃林,红彤彤的桃子煞是喜人,那可是土地深耕3遍、深度达40厘米,让其彻底熟化之后栽种的。经果林要产生效益,没有土地整治资金的投入,就没有土地质量的保证;没有全县相关职能部门的倾情投入,就没有今天道路交通及村容村貌的整体改观。同样,没有专家们科学的园区规划及栽培指导,也肯定没有今天一派环境优美、瓜果飘香丰收在望的美丽景色。

据了解,近3年时间,庙池村整治土地2230亩,新修2.5米宽的硬化入户路3.28公里、机耕道路13公里、6.5米宽沥青路4.55公里,总投资达600余万元。张泽信说,今年桃子预计约有70万元的收入,初见成效。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的样板已经有了雏形。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生活也必须跟上。庙池农庄在积极倡导以文化为灵魂的过程中,挖掘“一户一故事”和坚持农民夜校为特色的乡村文化,形成了以体验和分享武陵民俗文化为载体的文化内涵。随着农民夜校的开办,不少农民以“拉家常、摆龙门阵、随意聊”的方式,坐下来促膝长谈,相互之间分享经验,再结合松散的课堂模式,让农民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以“让城市人享受田园生活,农村人过上城市日子”为目标,彭水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世界苗乡•美丽彭水正在谱写新时代的生态绿色发展的新诗章。

乌江画廊

猜你喜欢
彭水县彭水贫困户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彭水县黑洞河水库施工导流方案比较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调研报告——以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为例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
苗乡彭水邀约世界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