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梅(行唐县农林畜牧局种子管理站 河北 行唐 050600)
艾草别名艾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地,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多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可一年一收。艾草的适应性较强,但以潮湿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好,较耐寒,我国南北各地都可栽种。生长主要以采收鲜嫩株头及嫩叶为目的。生产中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种子形态:瘦果长圆形,无毛,种子长四棱形,表面浅黄绿色,种皮薄,质软。
艾草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田边、地头、山坡、荒地均可选择为种植地,以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为好,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应选择丘陵等地进行合理种植。
2.1 留种和种子培育。留种应以2~3年生植株为好,选择生长健壮、丰产、无病虫害的植株留下不收割。待果实成熟时(10~11月),当瘦果呈浅黄绿色时,剪下果枝,摊晾至干,脱粒、过筛、簸去杂质,种子装于布袋里,放于阴凉干燥处贮藏。种子寿命短,经一夏季就丧失发芽力。
2.2 种子繁殖方法。应于早春播种,3~4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行距40~50 cm,播种后覆土不宜太厚,以0.5 cm为宜,或以盖着种子为度,覆土太厚种子出苗难。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和间苗,苗高10~15 cm时,按株距20~30 cm定苗。
2.3 根状茎繁殖方法。生产上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栽种期通常在早春,最好在芽苞萌动前,挖取多年生地下根茎,将全根挖出,选取嫩的根状茎,掰成10~12cm长的节段,晾半天,栽时按行距40~50 cm开沟,把根状茎按20 cm左右的株距平放于沟内,再覆土镇压,土壤较干的栽后应及时浇水,出苗后要注意及时松土除草和追肥。有条件的地方,栽种前要浇一次透水。根状茎繁殖成活率高,但苗期较长(约1个月)。
选择有灌溉条件,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根据种植地土层结构特点,适度掌握犁耙次数,结合整地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3~5m3,均匀混合翻入土层,待种。
艾草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做宽1.5 m左右的畦,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龟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4 000 kg,深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播种后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3月初在地下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5月地上茎叶生长旺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霜冻后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可在田间越冬。艾草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4月下旬,中耕除草各1次,要求中耕均匀,适当深锄,深度约15 cm。采收后翻晒土地,清除残枝落叶,疏除过密的茎基和宿根。追肥:栽植成活当年,当苗高20~30 cm时(具体时间依长势而定)亩施5~6 kg尿素作提苗肥,阴雨天撒施。每采收1茬后都要追肥,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排灌水: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以节水喷灌。雨后注意排水。
每年3月初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1茬,每亩每茬采收鲜产品750~1 000 kg,每年收获4~5茬。每采收1茬后都要追施一定肥料,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粪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
艾叶夏季采收,在茂盛未开花前割取地上带有叶片的茎枝,除去杂质和枯叶,摊在太阳下晒至五六成干,扎成小把,再摊放在太阳下晒至足干,扎成捆,或用打绞机压成长方形大捆,用草绳加牢,置于干燥处存放,防潮、防霉,商品以足干、呈皱缩状,多叶片、枝条小、青绿色、气香、味苦、无泥沙、无杂质、无霉坏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