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宇 蒋序平
(国防科技大学 武汉 430400)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海军首先提出了一种数据融合的处理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内容:目标提取、态势估计、威胁估计、过程估计[1]。其中态势估计是指在编队或分群对抗中,敌我双方兵力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部署和聚集,通过提取目标对象的态势特征元素,将目标对象按属性逐级分群,以揭示各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合作的功能,从而为指挥员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因此,目标分群作为态势估计中的首要任务,对进一步识别敌方意图、分析敌方协同关系、判断敌方威胁程度至关重要。而获取目标属性信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雷达探测,采用雷达探测目标的优点主要包括探测范围广、扫描范围大、能够对目标进行连续性和突然性的侦查并且受气候、地域情况影响较小等。
雷达探测中的目标分群本质上就是聚类分析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聚类分析的方法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常见的包括基于距离因子的研究[2]、基于变色龙聚类的研究[3]、基于K均值算法的研究[4-5]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实现复杂度大、分群效率不高、适用性不强等不足,本文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雷达探测的目标分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矩阵的目标分群算法,该算法根据雷达探测器显示目标分布的特点,采用向量夹角余弦来定义目标属性之间的相似度,按照本文给出的算法规则对矩阵进行变换来实现目标分群,并能够对群的结构进行动态维护。文章的第2节首先对雷达探测中的目标分群问题进行了具体化描述,简要介绍了问题的背景,并给出了相似度的计算公式;第3节是算法的主要设计思路,给出了目标分群的行列变换准则与判定准则,以及对编群结构的动态维护规则;第4节则是通过一个典型的实例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第5节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当目标属性采集并进行初级数据融合、时空坐标校准后,从探测雷达获取了在t时刻的目标对象集合为O,
O={o1,o2,…,oi,…,on}
(1)
其中oi为第i个目标对象在t时刻的属性状态集合。用向量oi来表示其属性状态信息,
oi=[X,Y,Z,V,S]T
(2)
其中X,Y,Z分别为目标对象的坐标位置,V为目标运动速度,S为目标雷达截面。在实际情况中,雷达所获取的目标各属性参量值对判别目标的形状、类型以及威胁程度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对最终的分群结果的精确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通过设置加权矩阵来降低此类影响。根据实际经验,可将加权矩阵设置如下:
ω(oi)=[0.6X0.6Y0.6Z0.8V0.9S]T
(3)
式中,加权因子的取值范围在ω∈[0,1]。
由于在雷达探测器上探测到的目标集O中的目标向量都是近似呈扇形分布的,故本文采用向量夹角余弦来表示两个目标oi,oj之间的相似度,即
(4)
该公式表明,当ST(oi,oj)值越大,oi,oj的相似度越高。
根据目标对象距离公式可计算得出目标相似度矩阵,即
(5)
最后得到的相似度矩阵中sij为目标oi与oj之间的相似度,该矩阵具有以下几点性质:
1)矩阵中各元素取值范围都在[0,1]。
2)矩阵对角线上元素值为1,因为目标与其本身必分为同一群。
3)矩阵为对角矩阵。
在完成相似度矩阵的构建后,通过设定阈值将矩阵转化为布尔矩阵,即矩阵中各元素的值均为0或1。之后,根据一系列矩阵准则,可实现目标对象在矩阵中完成分群,准则如下:
行列交换准则:从矩阵的第1行第2列元素开始,若元素值为1,则保持矩阵行列不变;若元素值为0,则继续往后寻找第1行的元素,直到发现元素值为1的列,假设该列为第i列,此时将矩阵的第i列与第2列进行交换,再将矩阵的第i行与第2行进行交换;接下来从第1行第3列开始,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到第1行第n列结束。
分群判定准则:若从第1行第2列开始,直至第i列,矩阵元素值连续为1,则判定此连续若干列所对应的目标对象为同一群;再从第i+1行第i+2列开始,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判定,以此类推直至第n行第n列结束。
在态势评估的目标分群过程中,雷达探测器往往是周期性的对目标进行探测扫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目标属性参数或增加、减少目标个数,因此分群的结构也是呈动态周期性变化的,为了将分群目标更加准确、实时的显示在用户面前,分群的动态维护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性。分群结构的动态变化一般包括目标增加、目标消失、群的分裂、群的合并,本文对这四种变化采用了以下算法规则来实现对分群的动态维护:
2.3.1 目标增加
在新的周期到来时,根据新的目标对象参数值,计算相似度矩阵,按照上节分群算法,得到新的分群矩阵,若新目标与某一群中各个元素的相似度均在阈值范围内,即该元素所对应的行和列元素值均为1,则将该目标聚类到该群,并更新群结构;否则,将该目标划为一个独立的群,并更新群结构。
2.3.2 目标消失
在新的周期到来时,雷达探测器发现目标消失,则遍历上一周期得到的分群矩阵,找到该目标所在的分群,删除该节点,并更新群结构;若该节点所在的群中没有其他目标,则删除该群,并更新群结构。
2.3.3 群的分裂
在新的周期到来时,雷达探测器发现有目标属性值发生了变更,并且该目标与它所在群的其他目标的相似度超出了预定的阈值范围,则将该目标从它所在的群中删除,并将其作为新目标与其他群中的目标进行相似度比较,按照目标增加的算法规则进行分群。
2.3.4 群的聚合
当转换布尔矩阵的阈值持续减小时,群与群之间的聚合程度就越高,从而实现群与群之间的聚合。
下面通过一个典型的雷达探测实例,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正确性、有效性、适用性的验证。
假设在某一时刻t,某空域中出现9个目标,编为4个群队,群队划分为:o1、o3、o4、o6,o2、o5、o7,o8,o9,此时雷达探测器探测到9个目标属性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目标属性参数
根据本文分群方法,首先由夹角余弦公式计算各目标之间的相似性,得到相似度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相似度矩阵
假设分群阈值ε=0.9,将相似度矩阵转化为布尔矩阵,即表3。
按照本文给出的行列交换准则对矩阵进行行列交换,即在该算例中,依次交换2、3列2、3行,3、4列,3、4行,4、6列,4、6行,最终得到的矩阵如表4所示。
再根据判别准则可知,目标o1、o6、o3、o4划为同一群,目标o5、o2、o7划为同一群,目标o8、o9各划为一个独立的群,这与实际情况相符,从而能够验证本文的方法有效。为了验证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分群的动态维护,假设在某一新的周期到来时,目标o9的属性参数发生变更,即
o9=[980,2011,1532,1247,3.98]T
(6)
表3 初始布尔矩阵
表4 行列交换后的布尔矩阵
此时根据上节所述分群的动态维护规则,由于该目标原本作为独立的对象构成一群,因此将其作为新的目标计算新的相似度矩阵,再得到布尔矩阵,经过行列交换之后得到维护后的矩阵如表5所示:
表5 维护后的布尔矩阵
由矩阵可以看出,由于目标o9的属性参数发生变更,最终o9与o8划为同一群,即由原本的4个分群变为新的3个分群,分群分别为:o1、o3、o4、o6,o2、o5、o7,o8、o9,从而也验证了对分群的动态维护功能。
本文提出的算法优点在于计算过程易于实现,选取的相似性度量参数符合雷达探测的实际情况,算法实例的分群和维护结果也能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另外,相较于常用的K均值聚类分群算法、变色龙分群算法,该算法不需要预先设定分群数目,只需根据阈值即可完成分群,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分群效率。
本文提出的基于相似度矩阵的目标分群方法,根据雷达探测目标分布的特点,选取了夹角余弦的相似度测量参数,构造相似度矩阵,通过行列交换准则与判别准则实现了目标的分群,在分群结构的维护规则下也能够实现对群结构的动态维护。目前,国内在对态势信息融合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目标分群作为态势估计中重要的一环,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提出的分群算法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对于不同类型探测器的输入参数是否具有普适性仍有待验证,因此下一步工作将针对算法的普适性以及效能提高方面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芬,贾则,生佳根,张冰,谢峰.态势估计中目标分群方法的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8,15(04):21-23+69.
[2] 张冬宁,艾伟.态势估计中的目标分群算法设计与实现[J].无线电工程,2016,46(11):42-46.
[3] 毕鹏.改进的Chameleon层次聚类算法在目标分群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4] 谢娟英,王艳娥.最小方差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4,40(8):205-211+223.
[5] 张绪亮,张宏军,綦秀利,王文博,王泽,尹成祥.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陆战场机动目标分群方法[J].信息技术,2016,10(3):128-131+135.
[6] 王骁,李东生,雍爱霞.基于数据场改进的目标分群算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40(12):40-43.
[7] 董冰.基于聚类分析的空中战机目标分群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8] 段同乐,张冬宁.二叉树多分类SVM在目标分群中的应用[J].无线电工程,2015,45(06):88-91.
[9] 刘秀文.基于目标分群与模糊匹配的态势评估技术[J].无线电工程,2012,42(12):61-64.
[10] 钱骏,李栋.多雷达数据融合中的数据预处理[J].火控雷达技术,2009,38(3):55-58.
[11] 杜亚娟,潘泉,张洪才.雷达目标识别方法概述[J].火控雷达技术,1998,2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