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力争3年内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
5农业部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
农业走向智能化 新型植保无人机闹春耕
育成新品种、集成新技术、提升产业助农脱贫……广西创新团队建设开展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推广成果丰硕,助推产业发展成效突出,2010年以来共育成新品种530多个,获得科技成果奖141项,成为广西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我国马铃薯主食开发进入提档升级的攻坚期
2018年3月21—22日,由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在内蒙古赤峰举行,展出面积12000余平方米,重点展示了薯类作物在科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发布了马铃薯大数据平台,吸引了国内20个薯类主产省(区、市)以及荷兰、美国等10余个国家的200余家展商,为中外薯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深化国际交流、促进产业投资和贸易增长、引导消费与文化融合的多元化平台。
农家小院里名家来献唱
家住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的贫困户白小松夫妇怎么也不会想到,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豫剧名家李树建、贾文龙等人,有一天会来到自己的家里,专门给自己唱段戏。此次由省文化厅组织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中水寨慰问演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和中宣部、省委宣传部部署的具体行动,我省戏曲名家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将和焦作市、武陟县的文艺团体在中水寨演出一周时间,给广大基层群众送来喜爱的文艺节目和新春的祝福。在慰问演出现场,李树建还破例收了中水寨村一特困户家的瘫痪少年苗凯富为徒,在当地传为佳话。
农田里来了“绿领”创客
近日“现代农业讲求水、土、气”。郭文刚放弃北京食材配送的生意,2015年回到韩坡村流转土地,同时做了两件事:一是治土,机械深耕,施有机肥,恢复地力;二是改水,清理耕地周边沟渠垃圾,保护水源。目前,郭文刚已流转耕地1600亩,在水、土改良等方面已投资500多万元。现在带动10多户村民、200多亩耕地搞特色种植。
张村竟多了个“农家书院”
水口街道张村农家书院内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和掌声。原来,张村农家书院内的“德法讲坛”正在举行一场主题为“家和万事兴”的专题讲座。参加活动的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局局长陈慧仪,区委农办主任邓力平,区文明局副局长黄涛,区妇联副主席曾旭葵,水口街道党工委委员杨尚臻等领导。同时,张村全体两委干部、小组长、小学全体教师、惠州市惠颐社工站成员、惠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有关负责人以及村民、义工、志愿者数十人参与了讲座活动。
把QQ号印到名片上
农民印名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李红女是金华市口溪坑村第一位把QQ号印上名片的农民。这位45岁的农家女,去年在当地电信部门的培训下开始接触网络。如今,她已是网上冲浪的一把好手。通过网上展示,交识网友,李红女还给家里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她经营的“红女”农家乐,成了网友们聚会踏春的首选。
灵台农家妹回乡创业种草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早年,因家庭贫困,姚会娟早早辍学帮家里干活,后来去了陕西新疆打工,干的全是下苦出力气的活。后来,姚会娟在水泉村承包了5个大棚种草莓。1月到5月是草莓的采摘期,5个棚一年能收入5万多元,她成了村里第一个靠自己收入买上小车的女人。
五旬农妇李梅香跳进沼气池勇救6岁男童,感动整个余江
大桥良种场中心队周家一位6岁男孩小根根(小名)和李梅香的小孙子在自家附近的207省道养猪厂沼气池边玩,戏耍中根根不慎踩破石棉瓦掉进一个沼气池内。机智的李梅香小孙子吓坏了,赶紧跑回家叫奶奶。正吃晚饭的李梅香,见情况不对二话没说,立刻紧随着小孙子赶到沼气池边。危急之下,李梅香全然不顾粪池恶臭的脏水,在明知道自己不熟水性的情况下,立刻跳进沼气池内,使出全身力气将根根拉离沼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