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的艺术魅力

2018-05-30 11:50徐艳
中文信息 2018年5期
关键词:百年孤独孤独

摘 要:《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魔幻文学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经历和马孔多小镇风云变幻的百年兴衰,在主题、结构、艺术手法上表现出独特的魅力,是魔幻性与现实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关键词:布恩迪亚家族 孤独 魔幻性

中图分类号:I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5-0-02

著名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说:“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唯一没有争议的获奖者”。乌拉圭文豪贝内德蒂说:“难说诺贝尔奖能给他增添多少光彩,但他的获奖必将使该奖的声誉有所恢复”。 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因为他以超凡的艺术才能,把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推上了顶峰。他,就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获奖作品——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自1967年问世以来,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经历和马孔多小镇风云变幻的百年兴衰,在主题、结构、艺术手法上表现出独特的魅力,是魔幻性与现实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一、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名字:百年孤独。即使不看内容,也能体会到那漫长难捱的孤独感,所以,“长达百年的孤独”便是小说的主题。马尔克斯在作品中刻画了生活在马孔多小镇上的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孤独,他们或冷漠,或暴戾,或睿智,或善良,但始终笼罩在孤独之中,难逃不幸的命运。马孔多小镇就是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布恩迪亚家族就是全体拉美人民的代表。拉美国家的民族心理就是“孤独”的,封闭落后的生活环境、殖民主义的侵略、欧洲人的文化宗教渗透,这写都是拉美“孤独”的历史文化渊源。马尔克斯在深沉的历史思索和冷峻的民族反省中认识到:“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他企图通过这样一部作品,唤醒拉丁美洲民众的团结精神,共同抗议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小说结尾写到:“布恩蒂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刻间,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往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孤独的家族不会出现,美好自由的拉丁美洲正在构建,这是马尔克斯美好的期盼,正如他在诺贝尔领奖台上的演说词《拉丁美洲的孤独》中所说:“爱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那些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也终于永远地享有了在大地上重生的机会”。[1]

二、小说的结构

《百年孤独》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独具匠心的结构上。

先来看小说的开头。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健恒译本中,我们看到了小说的第一句是这样的:“许多年以后,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面对着行刑队时,准会记起他爹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多年前的下午来。”作者用了“许多年以后”、“准会”和“多年前”三个词,一句话把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提及,让人不禁联想:奥雷连诺上校是谁?他为什么会在“许多年以后”想到“多年前”的事?他的“现在”又是什么情况? 这样的开头不仅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而且使小说充满了历史感和厚重感。

再来看线索的安排。对于情节发展错综复杂的《百年孤独》来说,理清故事的线索是阅读的关键。小说在叙述的过程中有两条线,一是马孔多小镇,二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一条线索里,作者从迁居马孔多,写到发展中的马孔多、内战中的马孔多、被殖民的马孔多、消失了的马孔多。在作者心目中,马孔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而是多灾多难的拉丁美洲的代名词。另一条线索是布恩迪亚家族从壮大到消失的全部历程。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限于独孤之中无法自拔,以致精神失常,被绑在树下抑郁而死;第二代的女儿终身未嫁孤独而死,儿子奥雷里亚诺参加内战做了上校,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男孩,但晚年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第三代的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何塞,一个贪赃枉法被枪毙,一个因孤独而参军,死于乱战之中;第四代的蕾梅黛丝楚因孤独而消失,她的两个孪生弟弟从生到死,人们一直没有分清谁是谁;第五代的梅梅被母亲强制送到修道院苦修,终生一言未發;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在孤独中长大,爱上姨母阿玛兰妲·乌尔苏拉,致使姨母生下“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然而,婴儿身上竟长着一条猪尾巴,他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标志着布恩迪亚家族的终结。整整七代人,不管如何抗争,都阻止不了厄运的降临,正如有的评论者所总结:最睿智的人晚年被当成疯子绑在树上;最勇武的人没打赢过正义战争又悲情绝后;最美丽的人似上帝赐来却荒谬地飞回天堂;最明理的人成了政治牺牲品消失在历史中;最开朗的人死于连自己都不知的不伦之恋;最后一人用智慧与阅历得知一切后,成就了家族的百年孤独。

最后是故事的连贯性。小说描写家族百年的历史,人物关系复杂,叙事层次纷繁。为了保持故事的连贯性,作者从人物设定和叙事手法上进行了周密安排。第一,刻画了一个贯穿故事始末的人物——乌尔苏拉,这个中心人物去世时的年龄在115至122岁之间。她目睹了家族几代人的荣辱兴衰,她的目光所及,情节就此展开,可以说是她在阅读这段百年孤独史。第二,作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倒叙手法,立足 “现在”,从“将来”向“过去”回看。这种叙述角度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同时又紧扣主题: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以至未来,孤独都如影随形。

三、小说的魔幻性

“魔幻性”当然是小说最具魅力之处。在展现拉丁美洲百年历史演变以及孤独精神的过程中,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得到了充分发挥。马孔多小镇上的布恩迪亚家族一代代无法摆脱近亲相爱的宿命;霍阿卡蒂奥被人枪杀后,他的血液沿着高墙长途跋涉,来为他的母来报信;被家族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杀了的人的鬼魂并没有死去,还活在人间,并一直盘旋在布恩迪亚家族的生活中;家族第四代的美人儿蕾梅黛丝世事洞明,超凡脱俗,在晾晒衣物的时候竟然随着雪白的床单翩然而去,永远消失在空中;死了的梅尔加德斯忍受不了死亡的孤独又重新回到人间……这些充满了魔幻色彩的情节让小说笼罩在浓厚的魔幻氛围之中。

此外,作品中还大量引用了东西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典故,强化了魔幻色彩。如小说中描写马孔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这一情节取材于《圣经·创世记》诺亚方舟的故事;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中凡人飞天的说法被马尔克斯演化为蕾梅黛丝抓住床单飞升而去;印第安传说中有冤鬼纠缠仇人的情节,马尔克斯把这一传说引入作品当中,写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迪亚一家;乌尔苏拉可以看到死去丈夫的身影并倒在他的膝盖上哭泣、弗朗西斯科和魔鬼对歌、阿玛兰妲与死神交谈等情节则来自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这种种打破生死界限的描写大大提高了作品的魔幻效果。

四、象征手法的运用

小说成功的运用了象征手法,比如对遗忘症和失眠症的描写。马孔多人集体患上失眠症,导致大脑混乱,进而又患上遗忘症。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把日常用品贴上标签注明用途,比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作者借这些病症,象征马孔多人的愚昧、麻木、呆板和孤独,他们每天浑浑噩噩,不知道时间,忘记了身边发生的一切,不思进取,不想未来。这是拉丁美洲百年来承受苦难的根本原因,作者希望借此唤醒拉美人民,正视现状,寻找出路。

黄色意象小说在象征手法运用上的重点。在拉美人民的思想意识中,黄色象征着灾祸、死亡和毁灭:“老布恩迪亚临死时,黄色的花雨下了整整一夜;奥雷里亚诺上校沉醉于制作黄色的小金鱼,他给自己的17个私生子每人--条小金鱼以证明他们的身份,结果导致这17个孩子--夜之间死得干千净净;吉普赛老人墨尔基阿德斯泡在水杯里的假牙缝中长出开着黄花的小植物,不久老人便与世长辞了;马孔多通火车时,第--辆进城的列车的车头是黄色的,当黄色的香蕉在马孔贡多开始种植的时候,大罢工、大屠杀的灾祸随之降临;梅梅与香蕉公司的學徒工乌里肖.巴比洛尼亚相爱了,巴比洛尼亚的脸色象得了肝病那样蜡黄。他在与梅梅幽会时腰椎中弹,只能在瘫痪中度过孤独的--生;而梅梅用的避孕药象黄色的芥茉糊,这金黄色的东西不仅成为暴露他们幽会的线索,而且对避孕毫无作用,以致梅梅最后在修道院生下了一个男孩---第六代的小奥雷里亚诺,这一家族的灭亡也正是由他而起。”[2]在整部小说中,作者成功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提高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百年孤独》作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著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既真实又魔幻的世界。作家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他想表现的拉丁美洲的现实,那么贴近生活、又那么气质恢宏,一点一滴的岁月积累,成就了家族几代人的兴亡与衰败。扑朔迷离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以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孤独,使人们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产生无限想象与思索。

参考文献

[1]涂朝莲. 试析象征色彩在小说《百年孤独》中的运用[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4(3):39-41.

[2]张翠萍. 《百年孤独》的象征色彩[J]. 济宁师专学报, 2001(4):66-68.

[3]刘红英. 《百年孤独》中民族文化的反思[J]. 湘潮(下半月), 2010(6):5-7.

[4]郑应松. 浅析《百年孤独》的象征手法[J]. 文学教育(中), 2010(12):18-19.

[5]张光恒. 凄凉入心的“百年孤独”[J]. 中国工运, 2014(5):62-62.

作者简介:徐艳(1976-)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文学硕士,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百年孤独孤独
我的世界谁来懂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