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2018-05-30 11:45孙婉琳
中文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教育

孙婉琳

摘 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创新人才,而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快慢。因此,如何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以及如何发展高校创新教育,是现今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提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举措。

关键词:高校创业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1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由此不难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提升到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的新的历史高度。“众创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勇气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是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的分析,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最基本的工作。

首先,从大学生思维能力角度来看,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创新性思维能力较差。由于创造力和智力是两种不同的范畴,研究表明,智商低的人其创造力也同样低,但智商高的人其创造力则有高有低。因此开发智力不能完全代替创造力的形成。而大学生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已经习惯解题思维很难在非创新过程中再现思维。所以高校的创新教育应更多的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思维,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

其次,从大学生知识水平方面看,大学生科学知识水平很高但普遍缺乏技术素养。传统基础教育课程只有科学知识,没有技术课程,很多大学生不知技术是什么,技术素质提高更是无稽之谈。所以传统应试教育没有关注对学生技术素质的培养,以及技术课程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低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创新教育主要应将科学技术教育的比例加大。

再次,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机会较少,长期的固化教育模式造成教育体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教育运作模式,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大学生由于接触不到创新教育,所以普遍创新能力较弱。所以大学生只有把创新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创新能力。

最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造成他们普遍缺乏创新性人格。大学生普遍是通过寒窗苦读,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考上了大学。但这仅仅是社会普遍的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学生普遍压抑自己,缺乏个性,没有好奇心和批判性,欠缺探究精神。没有创新性人才的独创性和抗压性。然而创新性人格的形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塑造形成。所以大学创新教育更应加强实践内容。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况

1.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为大学生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目前已经有五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包括以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为重点的模式5;以宁波大学为代表的以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黑龙江大学为代表的,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6。

2.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首先,清华大学率先在管理学院的MBA教育中设立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的课程7,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緊密贴近国际创业实践发展,致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其次,许多高校采取了教师讲授,师生互动等方法,加强创新创业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主要针对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与教学方法。

再次,随着创新创业的活动深入展开,创业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活跃和深入,国内外创业学名著和系列教材被引入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和著作的出版数量日益增长。创新长夜的教材的建设初具规模。

最后,不少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创新创业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0多个高校已经建立了创业经济研究与实践中心。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

尽管如此,但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是不够系统化,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在观念上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社会意义都没形成充分全面的额认识。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锻炼和支持,不具备创业素质和技能,仓促创业导致创业失败,另外创业活动商业化运作成功率极低。

三、如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对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及讲座等。除此之外还应在以下方面加快改革进程:

1.大力改善创业宏观和微观环境

必须培育新的教育模式,来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这就需要争取的社会资源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大学生创业关键在于改变大学生创业资源约束。

首先,高校应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把其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计划中,纳入学分制管理办法。更要突出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相结合,面相全体同学切实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形成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风气。同时还要扩大创新创业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知识渠道。

其次,政府应该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宏观环境。高校的创新创业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重视程度及扶持力度。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力度,形成认同创业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如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解决大学生的创业困难,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

2.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大部分大学生在自主择业的选择中,只有极少数人会选择自主创业,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而创业意识的启发应包含于教育思想的体系中,也不应仅仅是创业就业教育课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的培养。

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挖掘自身潜力,创造自身的价值,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应该大力宣传创业案例和成功创业者的事迹,增强大学生创业动力与信心,鼓励带动更多的周边同学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來。

其次,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作为与时俱进的先进青年必须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业勇气为社会做出贡献,不能被时代被社会所淘汰。

除此之外,一定要让学生清醒的意识到,创业不是儿戏。不是简单的专业比赛,而是要结合自身特长,并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抓住机遇,找到满足社会需要的新成果或新服务,通过自身的转换,将想法变成现实并转化成社会价值及经济响应。真正做到从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3.引导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目前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导致创新长夜教育与现实相脱节,包括创业园雨创业孵化器等。这种误区的形成,不利于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让学生误以为创业教育只能停留在书本并以考试来检验,使创新创业教育平庸化,单穿的技巧与操作会导致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枯竭。8这种流于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误导学生只需学到一点创造学的知识和创业技能就能实现创业的成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在高校设立创业学科,真正做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周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第32期.

[2]石兆俊,马世英.[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1期.

[3]吴金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4]韩光敏,把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究.[J]职业,2011年36期.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