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香香
“小姐,你今天穿哪双鞋子?Prada还是Cucci?”影片《天堂的孩子》用这样的问句开头,继而镜头转到一双正在修补的破旧的粉红色鞋子上。那是阿里妹妹萨拉唯一的鞋子。
电影故事很简单,在这个贫穷得连鞋子都买不起的家庭中,哥哥把妹妹仅有的一双鞋弄丢了,为了不让父母烦心,兄妹俩趁着上课时间不同,换穿同一双鞋子去上学。电影的一半镜头都是阿里和萨拉的奔跑,在歪歪长长的巷子中奔跑。
“你干吗这么迟?”
“我没迟,我已经跑着来了。”
“快脱鞋!我上学快要迟到了!”
每次看到萨拉拖着大大的鞋子,一下课就拼命赶回家,阿里就心疼、歉疚,于是他抓住一切机会想赚到一双鞋子。当他看到市马拉松运动会的季军奖品是一双鞋子时,他哭着请求老师让他参赛。小小的阿里就这样带着渴望去奔跑,他不敢落后,跌倒了立刻爬起来,最后却“不幸”地得了冠军。阿里失望地回到家,把磨出水泡的双脚放在水里。远处阿里的爸爸正往家赶,破旧的白行车后座上放着两双包装简陋的新鞋。至此,影片戛然而止。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贫穷的经历。贫穷曾让我害怕。我父母是那种靠劳力赚取微薄工资的农民工。小时候我一直很自卑,害怕放学后妈妈骑着一辆破电瓶车满身尘土地在校门口等我,害怕同学询问父母的职业。贫穷让我敏感。穷人家的孩子早早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无奈,当阿里的爸爸对阿里说“你九岁了,你不是小孩子了”时,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但我不是小英雄阿里,小时候的我觉得人生是灰暗的,稍微大一点儿后我开始存钱,唯有这样才能让我心安。偶然一次机会,我看了这部伊朗电影。让我惊异的是,深受战乱之苦的伊朗人并没有拍出怨天尤人、灰暗阴郁的电影,整部电影充满爱和希望。
贫穷真的那么可怕吗?我开始这样问自己。我突然想起妈妈买来给她自己吃的又青又小的苹果,想起爸爸常年抽的廉价香烟,这些都是贫穷。但仅仅是贫穷吗?不,这也是他们给我的爱:委屈自己,把仅有的东西留给孩子。我推开窗户,风呼啸而入,吹倒了我心里的灰色监牢,那一刻我释然了。
卡夫卡曾说:“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每个人都为自己套上了一个紧实的枷锁,用贫穷,用无力。快乐与这些东西毫无关系,我们要像阿里一样充满希望地奔跑,远方会有崭新的鞋子在等我们。
挣脱枷锁,快乐生活!
佳作点评
文章前半部分复述电影情节,为后面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论述奠定了基础。作者对貧穷的看洪在观看电影前后有了显著变化,这是电影的力量,也是观后感最重要的一点。全文结构完整,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朴素。
(郑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