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横向渗透的多维建构

2018-05-30 10:48欧阳芬王家伦
语文建设·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死海议论文直线

欧阳芬 王家伦

渗透,原来是物理学的名词,指水分子经半透膜扩散,由高水分子区域渗入低水分子区域,直到细胞内外浓度平衡为止的过程。后来,人们将“渗透”比喻为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其他方面。渗透式教学,就是将某个课程的教育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之中,化整为零地实施教育。语文教学言“渗透”,就是说语文教师除了苦练“本门功夫”外,还要有“跨出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一、输出:种熟“语文”田,兼及“他人”苗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也就是说,语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涉及一些其他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然而,这种涉及必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1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学

尽管各级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课改以来,语文教学一度出现的偏差有目共睹,“人文性”第一的言论和行动一度占据上风:就如语文教科书以“人文”组元,课堂评议以挖掘文本的深度(主要表现为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挖掘)為主要标准……于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也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与政治和思想品德老师“抢起了饭碗”。其结果,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低,广大语文教师发出“语文越来越不会教”的悲叹,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们认为,必须通过“工具”渗透“人文”。关于阅读教学如何通过“工具”渗透“人文”的论述文章颇多,此处不再赘述。下文仅就作文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些分析。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指导的过程中。

首先,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材并定位。就如同样是秋天,既可表现丰收的喜悦,也可表现凋落的颓废。

其次,教师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当然,这种引导是潜移默化的,不是“牵着鼻子”灌输。在引导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要考虑其他教材中与语文有关的间接术才料。

苏教版小学各科教材之间有很多联系,如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5课《绿色小卫士》与四年级下册习作6《表达对环保类问题的看法》内容就相互关联。如果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就能很自然地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江苏省海门市胡集小学语史教师吴林梅要求学生仿照《馒头的诉苦》,以《我是一张被丢弃的纸》为题,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习作。胡老师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组织学生观看微视频《一张纸的诞生》,教育学生要善待纸张;第二,让学生想想自己,看看周围有哪些浪费纸的行为;第三,告诉学生再生纸的生产流程,课后进行再生纸制作;第四,假设自己就是一张被丢弃的纸,请试用第一人称自叙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

《馒头的诉苦》和《我是一张被丢弃的纸》就表述而言,都必须用第一人称,如此类比式的仿作,学生不难掌握。另外,不管是馒头还是纸张,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而且都有被浪费的“悲惨命运”,放在一起甚是自然。于是,经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逐步感受,最后有感而发,写这篇文章就不难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了“爱护”教育,使学生得到了“正能量”。

当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本务之一,所以这里的“他人”,指代的是非语言文字,因为语文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为主。

2.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科学知识

“癸卯学制”之前,传统的语文教学与科学理论、实验操作联系不多;“癸卯学制”至今,语文教学一直在“文”“道”之间游移,而自然科学却往往被忽略。实际上,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不应排斥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尤其在说明文教学中。

以下是钱梦龙老师讲授《死海不死》时的一个片段,有关语段如下:

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钱老师问:“死海真的会死吗?说说你的理由。”由于课文作者早就说清楚了死海将死的理由,所以钱老师对之未作深究。但是,对前几个认为“死海不死”的学生陈述的理由,钱老师总是表示不满意,认为表达不完整。最后,当一个同学回答道:“课文说死海会消失或干涸,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死海的蒸发量与约旦河水输入量相等时,死海海面就不再继续缩小了,死海从此也就不可能干涸了。”钱老师马上说“回答得呱呱叫”。

不难看出,钱老师探究死海的“死”与“不死”,主要目的还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严密;与此同时,也渗透了一定程度上的科学教育。设想一下,如果钱老师用一节或大半节课,与学生讨论死海究竟死不死,语文课就成为自然科学课了。

二、收入:用他山之石,攻语文之玉

实际上,在“跨出语文”的渗透活动中,语文往往有得“赚”。也就是说,语文能在“跨出语文”的渗透活动中取得“利益”。

1.从几何证明到议论文论证

平面几何中有一种反证法,一般来说,学生初三就应该学会。学好这种间接的证明方法,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高中议论文写作有重要的作用。如:

已知:直线a、直线b、直线c在同一平面内,且a∥c,b∥c。

求证:a∥b。

证明:在此平面内,假设a与b不平行,则a与b必然相交,不妨设a与b的交点为p;那么,过直线c外的一点p,就有了两条直线a和b与直线c平行,这与“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可作且只可作一直线跟此直线平行”的平行公理矛盾;所以,这种假设不成立。因此,a∥b。

这是反证法最基础的例题,即使是很普通的学生,也会认为是“小菜一碟”。但我们是否想到,平面几何中的反证法,与议论文论证中的“归谬论证”颇有相似之处呢?

简单地说,议论文论证中的归谬法如下: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正确,然后将这一论点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以驳倒对方的论点。如,为了证明教学中盲目“加班加点”的方法不科学,可先假设“这个方法很好”。既然方法很好,那么,肯定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然而,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讨厌这种盲目的加班加点。显然,假设不成立,因此盲目“加班加点”的方法不科学。让学生通过平面几何中的反证法,掌握议论文论证中的归谬法,这种尝试岂不很有现实意义?

2.通过“杂牌”知识支援语文

当然,语文教师不一定懂数学,尽管当年确实学过,但由于多时不用,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然而,其实教师无意中得来的知识也常常有助于語文教学。

笔者(王家伦)当年教初二。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第二自然段如下: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当时,学生无法理解“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这个比喻。巧的是,笔者当年下乡时曾烧过四年砖窑。于是,笔者花几分钟时间跟学生谈起了自己烧窑与人打赌的故事。打赌的具体要求是在刚烧透打开门的窑洞中搬出50块砖头,以便通风冷却。于是,笔者憋着一口气进去,然而只搬了20来块就被烫得逃了出来。知道了这个故事,学生就明白了这个比喻的贴切之处:形象地写出了那天“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的情况。

当然,每个语文教师阅历不同,见识不同;但总有自己熟悉的某个领域,说不定哪天就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三、互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语文教学与其他知识能力的相互渗透,不仅仅是单方面得益;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往往收到双方得益的最佳效果。

1.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高三语文教师往往为学生写议论文不会讲道理而痛苦不堪,具体来说,就是文章“观点+材料”简单堆砌的现象特别普遍。同时,高三政治教师却在为学生不会论述而痛苦,比如学生答卷上最后一两道论述题,基本都是将背熟的几条写上;于是,只能得六成左右的分数。面对这种情况,是否可考虑语文与政治联手,以达到“共赢”呢?

政治的论述题,不就是“压缩版”的议论文写作吗?以语文的方式点拨学生用“总-分-总”的结构,如写“小议论文”般答政治论述题,并非难事:先总说;然后用“其一”“其二”“其三”的方式表述要点,分别简单举例;再来个反面假设;最后总结一下。如此,政治教师的主要苦恼不就消解了吗?

同时,学生政治课上已经学到了不少哲学原理,如“量变与质变“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不都可以用作议论文中讲道理的基础吗?如此,学生写议论文不会讲道理的问题也能在很多程度上得到解决。

2.频繁考试下的一举两得

目前,学生每个学期除了期中考、期末考,还有“月考”,到了初三或高三,甚至还有“周考”。如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学习就成了必然。如果今天下午考数学,为了应付这场考试,大多数学生整个上午都没有心思听其他教师的讲课。

江西南昌第二中学特级教师潘凤湘授课不拘泥于语文教材,他认为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材都可用于语文学习,作读书练习。一次,潘凤湘老师在上语文课时发现有学生在悄悄看历史书,那是因为他们下节课要考历史。潘老师并没有制止看历史书的学生,也没有没收他们的书本,而是对全班说:“既然等会儿大家要考历史,我就来帮助大家复习一下历史,请大家把历史书都拿出来。”同学们颇感意外,但还是纷纷拿出历史书。在明确考试范围之后,潘老师就开始教学生概括书上的一个个历史事件,教授学生“概括”的方法。学生学得很投入,不但复习了历史,还学会了概括的方法。

综上,我们介绍了语文教学横向渗透的三个维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也希望大家继续研究其他维度。

猜你喜欢
死海议论文直线
议论文阅读专练
死海可以被“救活”吗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死海不“死”等
画直线
死海效应
两条直线 变变变
死海不死
画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