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与“山岛竦峙”释义辨

2018-05-30 10:48:04高光新
语文建设·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求仙碣石山岛

高光新

曹操的《观沧海》是千古名篇。人们历来对《观沧海》的注释纠缠于“碣石”的位置,以致有多种观点,而对“山岛竦峙”关注较少。

一、现有教材注释商榷

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页《观沧海》的注释,把“碣石”注释为昌黎的碣石山。如下:

[碣(jie)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曾路经这里。

我们赞同这个观点,曹操所登临的碣石就是现在昌黎的碣石山。谭其骧《碣石考》认为:“魏武以及秦皇汉武所登碣石山,就是今天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但山前的地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在发生变化。……约在郦道元之后的北朝晚期(六世纪中叶前后),海水又大规模后退,山前出现了大片平陆,从此碣石山不再成为登临胜地。”《说文解字》:“碣:特立之石也。”“碣”的本义是独立的大石头,昌黎碣石山的最高峰仙台顶类似圆柱,像一块独立的大石头。

然而关于这条注释,还有两处值得商榷。一是碣石山的方位。现在碣石山位于昌黎县北部,县城北面稍稍偏西,可以用地图对正;在明代,碣石山确实在县的西北,《明史·地理志》记载昌黎“西北有碣石山”。二是“曾路经”说得不准确,207年曹操征乌桓的路程,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农历七月的时候出兵,由于下雨发洪水,海边的路不能走,于是由田畴引导,从卢龙塞出发,走山路,最后到了柳城;八月在白狼山与乌桓相遇开战;九月打完仗从柳城班师回军。曹操出兵的时候没有路过碣石山,况且大战在即,兵贵神速,应该没有兴致赏景;打完胜仗返回,有兴致赏景,回军的时候没说走的哪条路线,如果走出兵的原路,那么不会路过碣石山,如果走海边的路,就会经过碣石山。《观沧海》说的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没有说是否路过,但可以确定的是曹操登山这件事,因此“曾路经”应改为“曾登过”。

对“山岛竦峙”的注释,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页《观沧海》的注释如下:

[竦峙(songzhi)]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没有注释“山岛”,注释了“竦峙”。对于“竦峙”,我们赞同注释为“耸立”,但是对“竦”和“峙”分别的注释,则有不同见解。竦和峙都是耸立的话,等于连用两个同义词,并且竦峙、竦、峙三个成分的词义相同,这是可疑的。余冠英对“山岛竦峙”的注释为:“竦”同“耸”,就是高;“峙”,立。也没有注释“山岛”。对竦和峙的分别注释更恰当,竦是高,峙是立,那么竦峙就是高高地直立,也就是“耸立”的意思。

二、“山島”的含义

对于“山岛”,历来注释少。尽管谭其骧《碣石考》的结论可信,但还是有不同观点,例如认为碣石是北戴河鹰嘴崖、绥中止锚湾里的姜女石,等等。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昌黎的碣石山无法消除“山岛竦峙”的疑虑。历来碣石山前并不存在达到竦峙程度的岛,渤海北岸只有兴城笔架山对面海中有觉华岛,但觉华岛海拔只有198米,也不够竦峙,况且笔架山一直不被认为是碣石山。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山岛”的含义。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后汉书》卷八十八《东夷列传》)

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六《田豫传》)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三国志·魏书》卷三十《东夷传》)

(会昌六年九月六日)从高移岛到此草岛,山岛相连,向东南遥见耽罗岛。(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

或见十余山,或出或没,篙工日:“非山岛,鳟鱼背也。”(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

西明寺中有僧名德真,过海欲往新罗。舟至海中山岛畔避风,与同舟一道流行其岛屿间。(五代·尉迟偓《中朝故事》卷下)

以上六个例句,时间跨度从三国到五代(《后汉书》作者范晔是南朝人),作者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所有例句中的山岛都指海岛。因此《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山岛】海岛。旧称岛为海中之山,故云”很正确。

三、碣石山在秦汉时期是山岛

曹操来到碣石山观沧海,看到的景象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那么这个岛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曹操看到的山岛就是碣石山本身,碣石山本来就是山岛。依据如下。

1.从文化史的角度看

曹操所登临的碣石山,是秦始皇、汉武帝都登过的碣石山,曹操和汉武帝追随秦始皇登山。秦始皇为什么要登碣石山?为了求仙。战国秦汉时期盛行仙人长生思想,这种思想的极力鼓吹者主要是燕国和齐国人。《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二十八年登芝罘、作琅琊台,同年派徐市(福)人海求仙;二十九年登芝罘,到琅琊;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到碣石,派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三十七年到琅琊、芝罘。秦始皇到的海边地点有三个:芝罘、琅琊和碣石。芝罘在山东烟台,琅琊在山东青岛,碣石在河北昌黎,分别属于齐国和燕国。这三个地点很具有代表l生,不是随便选出来的。首先,三个地点位于仙人信仰最坚定的区域,有浓厚的信仰氛围;其次,海中有三座神山,于是在陆地上也选择三个地方求仙,数量对等;再次,三个地点面对不同的海域,芝罘面对渤海和黄海交界处,琅琊面对黄海,碣石面对渤海,各有指向;最后,三个地点必定有某些共同特点,要不然不会中选。

秦始皇在求仙的地方期望能够见到仙人,而仙人居住在海中的仙山上,那么三个地点必定具备与海上仙山相似的特点,仙人才有可能出现。芝罘就是芝罘山,也叫芝罘岛,主峰海拔298米,西面通过陆桥与陆地相连;琅琊台,所在地突出于陆地,三面环海,本来高度不算高,经夯土筑就,台顶海拔183米,是人为增加高度。至于碣石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燕人卢生使人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到碣石山,让卢生求仙。比照芝罘山和琅琊台,碣石山也是秦始皇求仙的地方,也应该具备三面环海的特点,曹操诗中说“山岛竦峙”,说明东汉末年碣石山还有岛屿特征。

汉武帝到碣石,也是为了求仙。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四月,在山东海边汉武帝欲入海求仙,被东方朔劝阻,于是“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史记·武帝本纪》)。汉武帝沿着海边北上,到了碣石,说明碣石山也在海边。

秦汉时期的碣石山,与芝罘山、琅琊台一样,具有岛屿特征,至少三面环海。正因为碣石山是秦始皇求仙的地方,所以《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龟虽寿》才会提到长生与养生的关系。在曹操看来,长生是不可能的,通过养生可以延长生命。

2.从地质考古的角度看

谭其骧认为:“在此以前,海岸线远在今线之内,六朝时最北,秦汉时稍南,但距离山麓都不远,所以在那些年代里,碣石山正该是一个登临观海的胜地。”南北朝以前海水曾经到达碣石山下。翟乾祥、李凤林、王强所划5000年以来渤海湾西、北海岸线,最北到昌黎县城,也就是碣石山下。根据出土的贝壳堤的分布,黄立民、胡惠民、杨国华推测出的距今3000~3800年、距今1500~2000年的古海岸线,都到达碣石山附近。

秦始皇登碣石山的时间是公元前215年,汉武帝是公元前110年,曹操是公元207年,距今1811~2233年。在这个时间段内,碣石山是山島,周围三面环海,北面与陆地相连。碣石山海拔695米,达到竦峙的程度。因此,“山岛竦峙”说的是碣石山。

四、碣石山现在不是山岛

三国以后,海岸线逐渐后撤,碣石山前面出现陆地,直到现在昌黎的碣石山距离海岸15公里以上,不再具备岛屿特征,以致后人不容易理解“山岛”为何意。现在碣石山东、南、西三面是等高线相同的平原,南面城关中心海拔约16米,北面通过低矮丘陵与燕山山脉相连。造成碣石山现在地理位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海平面下降。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地球温度逐渐降低,冰雪融化逐渐减少,导致海面逐渐下降。李华章以秦皇岛北戴河金山嘴岬角为研究对象,认为在距今2650年前后,北戴河金山嘴一带的海平面比现在的高7米。

二是大量冲积物形成平原。昌黎的土壤类型,面积最广的是潮土,占总面积的60.5%,潮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平原。潮土又称冲积土,是河流冲积物形成的土壤。碣石山周围有滦河、饮马河、沙河、戴河、七里海水系等大小河流,每年还有洪水,都能携带大量泥沙下泄。尤其滦河,携带泥沙量大,滦河下游入海口经常移动,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滦河改道经昌黎入海,此前经乐亭入海。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碣石”与“山岛竦峙”的注释修改如下:

[碣(jie)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北部。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返回时登过碣石山。

[山岛]海岛,因为岛像海里的山,故名。这里指碣石山,在秦汉时期,碣石山周围有海,像海岛一样。

[竦峙(songzhi)]耸立。竦是高耸的意思,峙是直立的意思。

猜你喜欢
求仙碣石山岛
听松榭步韵杜工部《宿江边阁》
碣石山下歌声起
当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20:55:53
抱扑子
家庭医学(2022年5期)2022-04-27 12:59:19
中创承运 使命必达
——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成功登陆鱼山岛
大陆桥视野(2020年6期)2020-07-02 04:18:30
胡盛海
碣石在秦汉时期历史中的地位
山西青年(2019年4期)2019-01-15 12:21:00
元杂剧中的“桃源”情结
北方文学(2018年27期)2018-12-02 22:30:50
嵛山岛之行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2
《史记?封禅书》中的儒家文化研究
大禹治水曾到碣石山
乡音(2016年4期)2016-05-28 07: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