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上回书说道”“且听下回分解”“将军额前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从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到2018年辞世,单田芳在书坛耕耘60余年。他的《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乱世枭雄》《水浒外传》等评书,是一代代中国爱评书人的念想。有统计说他的听众有2亿,还有说法称是近7亿。不管数字多少,“有井水处,听单田芳”的说法绝不夸张。现在打开某音频类APP,单田芳的《白眉大侠》播放量是3.2亿。
《纽约时报》评价单田芳:“他对中国古典小说和历史事件做出充满激情的演绎,将古老的评书传统推向现代,让几代中国人得以欣赏。”
“有井水处,听单田芳”
单田芳原名单传忠,1934年出生于天津。外祖父王福义是最早闯关东的那批民间艺人,母亲王香桂是西河大鼓的知名艺人,父亲是弦师,叔伯、舅舅都是曲艺行当中人,他可谓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从记事起,单田芳就混在书场,耳濡目染,七八岁就能表演,十三四岁时已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但当时,艺人的社会地位是极低的,所谓三教九流,曲艺行当是下九流的活,一般都是迫于生计才会去从事的行业。
时代的变化、家庭的离合,年少的单田芳早早扛起家庭重担,也走上了说书的道路。1955年,单田芳加入辽宁鞍山曲艺团,崭露头角。“依靠说书有了经济收入,也有了社会地位”,单田芳形容这是他的第一次新生。
“文革”时期,单田芳的说书曾经一度中断。直到1978年,单田芳重返舞台,他所播讲的评书通过“话匣子”风行大江南北。单田芳说,这是他的第二次新生。
独特的嘶哑嗓音是单田芳说书的标志性特點,业内称这嗓音为“云遮月”,就好像明月被云彩遮住了,不透亮。但一人一桌一醒木,单田芳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将人物和故事说得栩栩如生,留下了《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等代表作品。文学评论家孙郁曾评论单田芳的评书:“通俗而不庸俗,广博而不浅薄,有时苍凉悲苦,但善意绵绵,如日光流泻。”
生活经历也为单田芳的评书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积累和素材。他的评书作品把握艺术气脉、跟随时代发展,以鲜明的大众化语言特色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20世纪90年代,单田芳成立了自己的艺术传播公司,将评书从广播、电视引入到更大的市场。2012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单田芳获得终身成就奖。
从艺60余年,单田芳共录制:广播和电视评书110部,共计超12000余集,5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节目时间约6000余小时,整理编著超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稿。2000年,单田芳罹患胃癌,接受手术治疗后,仍然不放弃自己热爱的评书事业,毅然继续创作并录制了后续的20余部电视和广播评书作品,其中大多数为经过重新创作和修改的新式评书,如《贺龙传奇》《血色特工》等红色经典系列评书。
2011年,单田芳的《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出版。这部自传是根据他的口述录音整理而成,保留了他独特的语言习惯和风格。这也是他最为擅长的表述方式,再现了著名评书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一个曲艺世家的兴衰。
单田芳身上既有着老艺人的质朴,又愿意积极拥抱时代。他觉得旧时候的江湖艺人太欠缺文化,自己不能这样,便到东北大学函授学习历史。对于生活里出现的新科技,单田芳也抱着接纳的态度。在他去世的前五天,也就是9月6日,单田芳还在自己的新浪微博账号上推送了一条消息,向大家宣布,他的线上评书公开课开讲了。
评书艺术的庙堂之趣
在许多人的脑海里,吃饭时就着广播听评书,是童年记忆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古老的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评书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于宋代,在明末清初迎来繁盛。在娱乐方式匮乏的年代,评书是大众生活的重要调剂,也是许多人重要的历史和文学启蒙。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评书的黄金年代,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被人们并称为“四大评书名家”,尤其是单田芳标志性的嘶哑嗓音,回响在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里。
进入21世纪,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介一方面增强了评书的传播力,另一方面似乎也加快了评书的“落寞”。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导致听评书的时间和耐心有限,然而长篇评书动辄100回以上,且表演形式只有一个人、一张嘴,略显单调,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单田芳曾说:“我这辈子,如果不说评书,我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某种意义上,单田芳的辞世,几乎宣告了从明清延续至今的“说书人”时代更加式微。单田芳生前接受采访时,被问及次数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看待评书艺术的没落”。单田芳最担忧的也是评书后继无人。
所以,单田芳不仅注重自己在专业领域的造诣,还随时代变化适时将评书推向市场。传统文化不只要传承,还要随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理念,单田芳才得以将评书及时推向大众。
随着时代发展,单田芳发现传统的茶社说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他尝试通过网络、手机APP等平台,给更多人带去艺术的享受。“时代变了,得通过新的媒体传播,才有新的生命力。”单田芳说。
2010年,单田芳将“单田芳网络书场”独家授权给中国网。中国网文化中国收录单田芳不同时期的评书百余部,除有视听功能之外,还设立更多与单田芳有关的栏目。单田芳曾表示,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是对评书形式上的一次大革新,评书由广播电视向互联网转换,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让网友们收听收看他的评书,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传统艺术。
时至今日,多种手段都被调动起来“讲故事”,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网络视频作品也层出不穷,教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普及,具有说教功能的评书逐渐隐退到了大舞台的边缘。然而,多年的传承、独特的审美味道,使它依然是中华文化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在评书的母体上,很多表达艺术和传播活动都汲取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