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首家社区级少儿成长中心在荔湾区南源街落成

2018-05-30 10:48严秀灵
社会与公益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闭症社工广州市

严秀灵

2017年12月13日,广州市首家社区级少儿成长中心——广州市荔湾区北达博雅少儿成长中心举行新场地落成仪式,标志着广州首个由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延伸孵化的专项社工服务落地生根,既是荔湾区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供给,以及推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新尝试,也是精准化、专业化服务的新示范。

少儿成长中心主要为3-10岁被确诊或疑似有自闭症、多动症、发育迟缓和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以及有能力提升需求的普通孩童提供服务,并为其家庭提供增能支持服务。中心注重发挥家庭和儿童个人的能动性和自我成长能力,在专业规范的指引下为各种类型的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为有需要的孩童营造一个更佳的成长环境。

位于荔湾区的南源街,是一片粤味十足的广州老城区,有众多青砖石脚的广式老建筑及宗氏祠堂。少儿成长中心的发源地就在南源街南岸大街的马家祠,这里也是南源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简称“南源家综”)的办公场地。沿着南源家综旁的石板路,穿过几条狭长的小巷,就来到了少儿成长中心。场地近300平方米,设感统室、个案室、评估室以及多功能室等,全天可同时为30人提供服务。

缘起:打开通往特殊儿童内心的“神秘之门”

少儿成长中心的前身是广州市首家社区级儿童早期介入中心——南源街儿童早期介入中心,源于南源家综在2013年启动的专注力训l练计划。

当时,南源家综的社工进驻南源街辖区内一所小学开展活动,偶然发现三年级的小嘉(化名)有异常表现,决定尝试对他进行帮助。当时小嘉已被医院确诊为多动症,存在专注力不足等问题。由于服用药物,经常有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和其他小朋友的沟通也存在问题。为了能更有效地帮助小嘉,社工特别邀请了一位在香港从事特殊儿童服务工作20余年的督导指导社工开展服务。

社工的介入,让小嘉有了明显的变化,他的注意力渐渐变得集中起来,老师打给家长的电话也从原来的“几乎每天一个”大幅减少。最让家长高兴的是,经过社工3个多月的介入后,孩子的成绩从C上升到B。

这起案例的成功,让社工感觉“打开了一道通往特殊儿童心灵世界的神秘之门”,也随之产生了为特殊儿童提供专注力训练服务的想法。

而中山大学和广州残联2011年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州市普通幼儿园中自闭症患病率为1/133。这意味着,在广州,每133个孩子里就有一个自闭症孩子。2013年,社工在辖内学校进一步进行摸底调查,经不完全统计,约有200名特殊儿童需要在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注力等方面给予帮助。而辖区内没有相应的训I练机构,家长需要带孩子外出进行训练,花费时间较长,颇多不便;一般的训练机构收费也比较高,三个月一周期的收费高达15000元,昂贵的训练费用、路途的奔波让这些家庭难以负荷。而对于照顾者来说,基于长期照护以及经济负担,压力与负面情绪也非常大,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甚至让孩子停止接受训练。就家庭而言,也亟需缓解压力以及获得相关的家庭照顾技巧指导。因此,一项覆盖儿童、家庭、学校、社区的服务计划就此启动了。探索:从无人问津到“名声在外”

专注力训练计划启动后,南源家综社工对辖区四所小学及部分家长进行了访谈,在学校和社区都进行了宣传,希望以专注力不足的特殊儿童为初步介入对象,与辖区的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初探特殊儿童社区介入的效果和服务模式。

计划启动了三个月,却无人问津!虽然合作的学校愿意介绍学生,但是大多数家长却不肯让孩子过来。家长一方面担心孩子一旦参加了训练,会被贴上标签,影响不好,另一方面对社工的能力存疑,擔心他们并不能真正帮到孩子。然而社工并未放弃,她们深知早期介入对孩子们的意义,更加积极地深入学校、社区,走街串巷地宣传他们的想法。

三个月后,终于有一名家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她的孩子多多(化名)送到了南源家综接受训练。那一年,多多6岁,再过半年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可是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多多,当时却连幼儿园都不愿意去,不管父母怎么发火或者怎么哄他,就是不肯去。儿童医院的医生曾说,如果多多的状况得不到改善,很难在小学里适应,最终甚至会“无学可上”。

当时帮助多多的社工叫黄娟娟,为了能帮到多多,她一刻也不敢放松,一直在学习自闭症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参加专业培训,每月接受香港督导的专业指导。尽管她尝试各种办法,不断调整与多多的相处模式,费尽心力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却连让多多与她对视都做不到。这也让她意识到,想要让自闭症孩子的情况有所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专业的方法。

一年后的某一天,多多在与黄娟娟见面时,突然清脆地喊出了一声:“娟姐姐,你好!”在那一刻,黄娟娟感到自己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对多多的成功介入,让专注力训练计划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没过多久,辖区内的小学陆续转介过来多名学生。这些孩子当中,有一部分已被确诊患有多动症、自闭症等精神发育障碍,也有一部分属于疑似个案,在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均存在困难。在经过一段时间专业的康复训练后,大多数孩子的情况都有所改善。

经过前期的积累,南源家综在整理过往材料和各类访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特殊儿童的辅导内容,尝试整理和归纳针对这些特殊儿童的社区辅导模式。服务形式除个案外,也有小组辅导、家庭教育和社区倡导等。发展: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支持,成立南源街儿童早期介入中心

而随着个案的增加和孩子情况的好转,原本的“专注力训练计划”也变成了“项目”。2015年6月,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专项工作小组,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以“社区早期介入”为着手点,通过社区专案的形式,成立广州市首个社区儿童早期介入中心,为儿童社区康复提供服务平台。

早期介入中心位于南源街马家祠内,占地130平方米,配备感统训练器材和静态训练设施。南源街道办提供了12万元的孵化经费,用于场地装饰和设备购买。项目工作费用则由社工及运营单位自筹。

社工进驻儿童早期介入中心,以社区为平台运营,这种模式在境外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但在内地仍处于探索阶段。内地针对特殊儿童的专业服务仍存在较大缺口,作为广州市首家社区级的儿童早期介入中心,加之服务成效显著,南源街儿童早期介入中心受到广州市各大媒体和行业内专家的关注,2016年,该项目荣获广州市社工首届“十佳单项”的称号。经过媒体报道和口碑传播,早期介入中心的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除了社区内的特殊儿童外,更有家长从荔湾区、白云区甚至佛山市专程前来求助。

升级:打造广州市首家社区级少儿成长中心

2017年3月,广州市荔湾区北达博雅少儿成长中心挂牌成立,将南源街儿童早期介入中心这个成熟的项目升级为独立运营的特殊儿童服务机构。

在氛围营造、场地建设方面,少儿成长中心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服务思路,按照主题治疗理念规划了多个功能分区,设感统训练区、自理训练区、专注力训练区以及休闲区,打造集心理咨询、项目体验、特长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轻松舒适的氛围,各式各样新奇的训练器材以及个别化、人性化的课程设计,让很多孩子愿意到少儿成长中心来。他们不觉得是在“上课”或“训练”,他们觉得是在“玩”。

少儿成长中心扎根儿童健康领域,立志服务特殊儿童,打破传统服务与训练模式,创新儿童早期介入服务,注重发挥家庭和儿童个人的能动性和自我成长能力,使用“家庭一社区一学校”多元化的工作手法,发展和聘请“督导+社工+特教+老师”等多元化的服务团体,在专业规范的指引下为各种类型的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生理康复服务、心理康复服务、教育康复服务、社会康复服务”和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照护能力支持。同时建立针对困难家庭儿童的“绿色训练通道”,以促进社会大众对特殊儿童的接纳和了解,为特殊儿童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提供条件。

猜你喜欢
自闭症社工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青春社工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