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之路

2018-05-30 10:48孙凯
珠海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共治公益

孙凯

或许很多人很少会去注意自己所在的街道、居住的小区的社会治理情况,更多人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事业圈层、交际圈层,却很少注意我们的生活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许多人早已没有了曾经““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亲切感。然而,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之中,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社区生活,却是组成整个社会生活最基础的一环,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果,往往是最直观地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同样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不同于政府治理的普遍和广泛,社会组织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专业性,基层治理天生就带有服务对象多样化和情况复杂化的特点。这对我们的基层治理工作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本次的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培育行动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针对不同情况特点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案例,他们立足实际的做法和对基层治理创新模式的探索,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

党建引领 多元参与下的基层共治

近年来,前山街道在其社会组织及其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党建+公益”发展新模式,透过“党带团、促成长”,搭建“红色青年”培养实践新载体,建立和完善多元经费保障机制,推动红色力量向基层社区下沉,在促进共融共治,构建美好社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效,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组织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开辟了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的新路径,发挥了社会组织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社会整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前山街道“红色青年公益+”——公益青年培养计划是前山街道充分发挥辖区内青年资源丰富的优势,开辟党、政、校、企、社五方联动的社会服务新路径。探索凝聚多元主体参与,特别是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红色先锋力量,将这股新鲜的力量输送到基层,推动基层的党建建设,打通“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居民感受到党的关怀,青年党员、团员的朝气与希望,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从而形成公益发展良性循环的新模式。前山街道“两新”组织委员会书记许卉认为:让青年团队广泛参与公益,可以使青年团队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力军”。目前,已有9个项目团队入围“红色青年公益+”项目培养计划并获得种子资金支持,其中8个项目来自珠海各高校青年资源。

拱北街道港昌社区“四方联动”基层社区共治机制探索项目,瞄准的是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多元参与”这一关键契合点,以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为目标,以“民事、民议、民决”为导向,通过打造社区党群议事会和小区居民议事会两级议事平台,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和居民议事会“四方联动”的共治体系,充分释放基层党建强大张力、持续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旨在探索党建引领下基层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的路径。

全民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成果

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思想下,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诉求更多集中于将社会治理创新成果与所有社区居民共享,将共建共治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见、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实际便利,才能吸引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基层治理创新工作的良性循环。

在斗门区莲洲镇连江村,从2016年6月底开始,珠海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莲洲镇莲江村“妇女儿童之家”,推出了“创益工坊”项目,根据莲江村妇女现状,从莲江村已有优势出发,招募12名45周岁以上就业困难的农村妇女成立传统美食小组,培养农村妇女兴趣,制作斗门传统美食。在提高和挖掘妇女自身生活技能的同时,着力培育农村妇女领袖和组织。在培养过程中加强了农村妇女对创益工坊项目的了解和认同、挖掘和培养了妇女的技能、提升了农村妇女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通过项目的包装推广,传承和推介莲洲农村传统文化;最终增强女性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项目运用“线上宣传推广+线下互助分享”的模式实现农村妇女就业创收,并带动农村妇女用公益基金参与村里公共事务;推动妇联工作在农村服务的基础上迈向资产为本的农村发展。“创益工坊”项目的实施,在提高妇女社会治理参与能力和在为集体经济创收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传统妇联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共融发展的方法和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一种可行性较强的直观参考,促进基层治理工作专业化、现代化。

在珠海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村民们通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珠海市金湾区家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及管理村居社会服务站的模式,综合运用社会资源,开展符合本村实际的社会工作。项目建立了以社工为骨干,以志愿者为助力的服务队伍,采用“社工+义工”双工联动的专业服务模式,探索一条以三板村生态体验游带动村民参与,提高村民收入的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基层治理工作,是解决从社会到居民“最后一公里”的末梢工作,也是社会治理成果能否惠及每一个人的关键工作,在本次培育行动的案例中,基层治理工作创新类项目针对“最后一公里”的路程,给出了各自不同的模式和探索,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层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模式先天的不可复制性,在更好地借鉴已有成功案例的同时,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工作需求进行改造,最终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是每一个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社区居民、村民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到对我们身边环境的治理改造中来。

从社区到街道,再到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社会治理工作维持着这一个个从小到大的复杂社会体系的健康高效运转,也维护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居乐业。社会治理工作的創新,也是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创新,对我们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我们幸而成为这座城市某个社区的一分子,也将参与和见证着这座城市因为创新的力量,愈发美好。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共治公益
“多元共治”乐融融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探索代建制 共治团结闸
食品安全共治 各方需依法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