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锋
Naomi自小就视爸爸为英雄,在两个弟弟到来之前,爱听爸爸讲故事的Naomi有一次甚至在自家庭院里,讲出了“爸爸,将来我要超过你”这样的话。两个弟弟的出生,Naomi-方面觉得父亲重男轻女,一方面自己的求学甚至婚后的经济支持也来自爸爸,Naomi因此产生了羞耻感。后来Naomi不断向新家庭提供财务支持的优越感,也随着婚姻的破裂而终止。Naomi接下来经历了自杀未遂和抑郁症之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去一家保险公司工作谋求经济独立以摆脱伴随自己的羞耻感。工作一年后,已经可以月收入五万元,但Naomi还是选择了离职,同时被新的恐慌和焦虑所包围。Naomi最后还是求问自己怎么擺脱对父母经济上的依赖及其带来的羞耻感。
Naomi的羞耻感从现象上来看,来自于两点:一是未成年时期每次升学这样的关键成长点都需要父亲财力的支持;二是成年后,在婚姻里也仍然需要父母的财务输出,这些本质上是对曾经表示将来要超过父亲的自己极度的不满意。事实上,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Naomi把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划了等号。
两个弟弟的到来抢占了她最在意的爱的资源,破坏了她与父亲深度的情感连接。特别是父亲当着她的面对朋友们说“门都没有”,以回应朋友对Naomi能不能管住两个弟弟的问题,这让Naomi第一次明确感受到了羞耻感,也是自我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的第一次严重受创。Naomi还曾听父亲告诉朋友说,是他在读大学而不是Naomi,这导致后来Naomi理解与父亲的连接只表现为财富以及财富带来的优越感,以及Naomi在婚姻里不断向父母索取财富以支持新的家庭包括丈夫的父母,从而通过这种施予带来的优越感来平衡自己的部分羞耻感。
而这背后的真相是:Naomi通过向父母索要金钱来证明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但索要金钱这个举动又和自己声称要超过父亲的内在自我产生严重冲突,羞耻感没有出口,就转嫁到了前夫身上,攻击前夫对自己娘家金钱上的依赖,以平衡自己对自己的极度不满意及价值感的丧失。Naomi后来从保险公司的辞职,证明了只有经济上的独立并不能彻底找回自己的完整感,她依然会觉得无力和迷茫。
Naomi真正需要的是沟通,以重建与父亲的真实连接。让爸爸回归一个单纯父亲的角色,了解支撑父亲成长的人格特质及其所有的付出包括伤痛,当然也包括Naomi作为女儿给爸爸带来的喜悦,也进一步了解父亲后来在爱的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及其因没有更好的认识能力而带来的各种忽略。当然,确认父亲对自己的爱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最为重要。Naomi也才可以自觉地把父亲那些人格特质继承下来,内化为一种推动自己成长的资源,最终去发展出一个独立完整的自己。也唯有这样,Naomi才能经由这一关系动力与内在自我和解,进而完成真正的人格独立。事实上,重建连接之后的Naomi如果去深度检视一下自己,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身上早就有不少爸爸身上的人格特质,只是自己不认得,当然也从未看重并善加利用过。
完成人格独立之后,再去看经济独立才能正确地视之为一种可能的成长资源,而不是一种压力,一种无能的表现。二代最大的认知误区正是简单地把经济独立理解为人格独立的前提。事实证明,没有与父母真实的爱的连接,即使经济独立也无法摆脱孤独感和缺失感,甚至会有严重的不安全感。财富支持只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全部,只是财富本身自带巨大的能量,而且更显而易见罢了。这个极易带来障碍的部分也常常为二代的父辈所误用,并因此带来两代人认知误差,阻断真实的情感连接。爱本来是推动自我完整的根本动力,现实中却成了破坏力的武器,双方都显得无奈和沮丧。我相信Naomi的父母,也正处在这种煎熬里。另一方面,双方都有爱的意愿,就像Naomi自杀未遂,从医院回家的路上看到母亲那种绝望无力的眼神,自己也很愧疚。只是双方缺乏对真实连接认知的能力,也缺乏用心对话的习惯。
Naomi能把这个故事真实地写出来公布于众(见微信公号《大骐言社》),其实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面对这个痛苦。这是一切向前的基础。相信Naomi-旦明白问题的真实症结,一定有勇气采取新的行动,借助第三方的专业能力,走出迷茫,这对自己和父母都是个贡献。祝福Naom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