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博士三问

2018-05-30 10:48范荟
中国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博士点博士书法

范荟

近几年来,“书法博士”这一名词出现在各大展览之中,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新焦点。搜索引擎上关于书法博士的相关结果有六千余条,书法博士展览的信息更多达一万七千余条,这其中除书画艺术类的专门网站外,还包括主流的新闻网站。然而,对于书法博士,大家耳闻其名、眼见其作,但是仍旧难以看清其真实面目。书法博士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他们能否被看作书法水平最高的一群人?这个群体的“崛起”又将对未来的书法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厘清以上三问,才能揭开笼罩在书法博士身上的神秘面纱。

书法博士真正走入大众视野不过几年,而书法博士点自设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最早的书法博士授权点建立于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美术学专业(书法方向)博士授权点,由欧阳中石担任博士生导师。该博士点于1995年正式招收第一批书法博士,培养了郑晓华、叶培贵、解小青三位书法教育博士生。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获准招收书法博士生,此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纷纷开始招收书法博士。随着高校书法学科的扩充,书法专业的博士点目前已有约二十个,书法博士的数量也从最初的个位数迅速增长到百余位。以“博士”冠名的各类书法活动、展览如雨后春笋,从最初的稀有、新鲜迅速发展为破竹之势。

书法博士点是谁的摇篮

书法博士是怎样一个群体,人们在书法学科长达五十余年的建设中不断探索着答案。相传欧阳中石曾就招收书法研究生的问题向启功先生征求意见,启功先生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博士了?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硕士了?没有标准,无法判断。”可见,当时启功先生对书法博士存在的合理性有一定质疑。诚然,书法博士点的设立为中国书法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事实不可否认,但是启功先生当时的疑问于今天仍值得反思。培养书法博士,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学者还是书法家?

这一质疑本质上是对学历与书法技法、书法创作标准如何匹配提出的,牵涉到书法艺术的标准问题,显而易见,艺术本身无法用一个具体可量化的标准来划分高下。引进于西方的学位制度,其博士学历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美术史论方向的博士往往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却不被要求兼具“泼墨挥毫间,妙手成丹青”的能力。可以想见,在西方学位体系创设之时,当时的学者也曾产生过与启功先生相同的疑问。艺术本就难以划定衡量标准,遑论是用“一纸文凭”给艺术水平下最终定论?

书法博士点究竟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学科设置是鉴别书法博士培养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各大高校书法博士的隶属及称谓并未统一,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以及各艺术类院校,书法学科在艺术一级学科之下;另有部分院校的書法博士点,则下设于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有专家认为这种学科设置混乱的现象不利于学科发展。然而,深入剖析这种现象后就不难发现,其形成完全取决于书法自身具有深厚的文化肌理这一特点。一方面现实的因素是,由于书法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各高校在设置书法博士点时,习惯于将书法设置在学校已有一级学科之下,由此便造成了学科设置混乱。另一方面是因为书法自身与文字学、历史、哲学、美学、文艺学等学科互为表里。在教学中的不同侧面都反映出书法博士培养的共同指向,即从学理出发,以文化为本,营造艺术的争鸣。

书法博士的“准出”机制更加明确了博士学位是以理论研究成果为准绳的。虽然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高校在书法博士招生考试时,都有书法创作这一项考核内容,部分美院和艺术类高校在选拔和培养博士时,更是格外注重博士的书法创作能力。多数书法博士在毕业时,都会举办一场个人毕业作品展,作为三年博士学业的一份答卷。然而,无论如何,最终衡量能否获取博士学位资格的决定性因素,都只有博士毕业论文这唯一的“门槛”。可见,书法博士不能笼统地被标签为“写字水平最高”的一群人。书法博士所探究之“法”,也并非实践创作之“法”,更准确的理解应为书法学术之规律、理论之方法。而启功先生的疑问如果从艺术创作扩展到学理层次,则迎刃而解。正如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白砥教授所说:“书法一旦离开其艺术的属性,就可能沦为一般的写字,若只为一般的写字,就谈不上与美学、哲学的关系,书法为中国文化象征的终极内涵就会变得空洞、简单。”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设立博士点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继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设立书法篆刻专业,1979年招收硕士之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相继建立标志着书法学科已经建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学科体系。书法博士的设立意味着书法理论研究可以在内涵上持续深入,在外延上不断突破。“书法学科的成立标志着书法由雅玩逐渐转变为专业化、系统化的书法教育体系。”在谈到书法学科建立的意义时,现任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杨频博士说。

一个向好的发展势头是书法博士点的建设逐渐走上了更加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道路。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已经开始招收实践方向的书法博士。也就是说,书法博士点正在向理论和创作两个方向双线发展。书法创作方向的博士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其创作能力也不容小觑。即使是理论研究方向的书法博士群体之中,也不乏擅长创作的。一位接受采访的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在考取博士之前已经多次获得“中国书法兰亭艺术奖”“国奖”等各类奖项,攻读博士学位是他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达成的。他直言读博过程的艰辛,但也让他在书法创作中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书法博士虽然有繁重的科研压力,但是其中大多数人对书法创作还抱有热忱,坚持着自己在艺术上的审美追求。

书法博士的培养正朝着理论与创作两方面共同发展,协调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理论研究是博士的首要任务,其对于书法创作的影响不仅限于书法博士自身,可以使他们在钻研书法理论的同时“中得心源”,在书法创作中不断臻化。更具有时代性、普遍性和现实性的意义在于,当代书法理论研究能够为广泛的、社会性的书法创作提供符合传统经典、顺应历史发展的审美指引和导向。杨频说:“书法博士在创作上会遭到社会书家的轻视甚至嘲讽,这一现象是存在的,部分博士在书法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是书法博士有理论基础,有审美标准作为依托和导向。当代书法的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必然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良性生态。”

“学者型书家”或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然而不论是选择理论方向还是创作方向,不论最终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者或是书法家,书法博士这条道路都不是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书法博士点也并不是打造学者或书法家的生产线。毕竟,两者的养成,都并非一朝一夕,书法博士点培育何种人才将由时间来见证。

艺术水准的真实温度如何测量

书法博士作品展热度飙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书法博士群体的关注与期待。然而,社会对这种现象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几大新闻门户网站上搜索“书法博士”与“市场”等关键词,最先出现的竟然是“赌博士”这样的字眼。在此种情境下,更需要抛开热度,进行一场理智的“冷思考”。书法博士作品展是否能与时下热度相匹配?这种热度仅仅是一场短暂的潮流,还是市场吐故纳新的必然趋势?

当下艺术市场围绕书法博士存在着一些投机现象,少数策展人、经理人抓住书法博士群体的特殊性,将博士身份充当“卖点”和噱头。作为藏家,重形式、轻内涵的投资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推波助澜的效果,但是大部分的购买者主要是由于艺术评价机制的不透明,在市场中随波逐流。艺术家的身份和名气等信息显然更直观也更容易获取,依赖艺术市场的刻意“引导”,依赖“名人名言”的现象背后,是社会美育教育滞后、大众审美素养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剖析书法博士自身,也始终需要正视现实的生活压力。对于学术探究、艺术创作不懈追求的理想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而生存所需的口粮则给他们带来些许无奈与窘迫。

艺术市场更像是一个无形的场域,艺术家携艺术作品在场中竞技,但是参与其中的绝不仅仅是书法博士这一个群体,而“观众”对于竞技者“技艺”高低的评判也莫衷一是。市场的走向是全体参与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绝非某一双推手就可以影响市场的走向。书法博士作为市场中一个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新兴群体,其发展潜力逐渐开始被市场所关注。在市场的自然筛选中,最终留存下来的是真正有发展前景的书家及作品。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讲师查律认为:“三五朋友举办联展历来都有,这是正常现象,而博士群体之所以能够聚集到一起,可能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社会对书法博士这一群体有所期待;二是市场需要寻找新的、具有说服力的投资对象。经纪人主办要求产生一定的反响和效果;博士自己主办,可能有一种‘借力的思想在里面,这也是经济社会时代中谋求生存的无奈之举。这是两个方面一拍即合、自然形成的。”

博士书法展览热度引发社会舆论的争论,其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部分唯利是图之人趁机捞金,扰乱了书画市场,更破坏了书法博士这一群体的形象。另一方面,这种影响也并不是绝对负面和消极的,书法博士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接受社会大众的检验,也是对博士书法的一次检阅和洗礼。

对于大多数书法博士来说,需要借助书法展览来搭建一个良好的展示与沟通的平台。2017年“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巡回展暨学术论坛”是近年来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博士书法展。展览共有128位书法博士参与,其中有近40位担任书法专业的硕导、博导,涵盖国内所有招收书法博士的知名院校。笔者专门采访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诸明月。与一般的商业性展览不同,“学院风骨”展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金方面的压力较小。对于“学院风骨”展,诸明月的目标是明确的,他说:“书法博士具有一定的学术高度,不同研究领域的书法博士需要一个平台,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展览加强书法博士间的沟通,使他们形成一个合力,群策群力,对书法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书法展览以博士称谓冠名,可以说是书法博士群体饱受诟病的一个源头。而实质上书法博士并非刻意标榜自己的学术背景或文化身份,更多的是出于“文”与“艺”相通达,关注书法文化精神与书家修养的考虑。书法博士对古今书法史有连贯、深入的认识,对于书法创作有独立的审美判断、艺术追求。如果将书法博士的身份片面化,忽视了文化视野、审美要求、知识积累对于书法技艺的影响,则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古代著名书家无不关注个人学养与书法技艺之间的关系。何绍基在《东洲草堂书论钞》中有言:“非砥行严、读书多,风骨不能峻,气韵不能深。”黄庭坚也说:“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对于当下书法博士的整体创作水平,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利明教授在“学院风骨”展上的发言中指出:“从此次展览的作品看,书法博士们大多传统根基厚实,并各有自己的藝术追求,书风正大且书路开阔,这与他们具有良好的综合学养紧密相关。”当代的书法创作越来越倾向于主体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创作主体文化素养、审美取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但是同时也要注重技法与学养的适配性。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书法博士对于书法创作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也许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的涤荡和磨砺,其书法创作才能焕发出真正的艺术价值。关注个体价值,用水平说话,需要市场参与者的协同合作,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放弃了艺术本身的价值。查律说:“我个人的书法观念在于‘养,书法应该追求的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将所学所思不断内化的过程,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人书俱老。”

如果说毕业展是博士阶段书法水平的一份答卷,那么毕业之后,面对同道、同行,面对社会大众,博士书法则会经受着更多的审阅和考验。博士书法展对于其自身更应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展示,是对自己艺术成长经历的记录。而更重要的是,在面对褒贬、评价时,书法博士自身能否心有攸归,把握好创作的方向和节奏,将书法技法水平既作为标杆,更视为底线。那么书法博士展的热,可能就会成为一种恒温状态,一种让社会大众欣然接受的新常态。

书法博士身份对应何种责任

“退笔成冢”“洗砚池水尽墨”,是历朝历代书家对于书法如痴如醉追求的鲜活写照。随着博士数量激增,梯队不断壮大,其中难免有些博士的目的不再纯粹,除去对书法本身的热忱,谋取优质生活,迫于评职称的压力,也是现实原因。但是不论初衷如何,书法博士都应该反思自身,书法博士剥离学历身份,他们给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和书法生态还能带来什么?还能留下什么?南京艺术学院博士、湖北美术学院孟庆星副教授说:“书法博士作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最顶尖‘产品,从数量、代际上足以构成一个群体;从其在书法创作、书法教育、书法学术研究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来说又足以构成一个‘现象。”

早在1979年,当时书法博士点还未设立,浙江美术学院第一批招收的五位书法硕士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书法专业领域的最高学历人才。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书坛的中坚力量,其中的四位已经成为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导师。而书法博士则是现今书法专业领域中的顶尖人才。未来,书法博士的作用和潜力也是不可限量的。

有数据显示,超过80%的书法博士就业去向是各大高校以及各研究机构。也就是说,书法博士的整体水平将影响、引领着中国书法未来的发展方向。书法博士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就担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杨频说:“书法博士的学术背景决定其更具有学术话语权。博士的毕业去向也多是进入高校或是权威的研究机构,因而他们也就容易掌握更多的学术资源。”

不论是在高校的讲台上循循善诱,培养年轻一代的书法人才,还是在学术研究中鞭辟入里,推进书法的理论研究,亦或是执笔挥毫,坚持书法创作的审美追求,书法博士发声、发力的平台和资源都是相当可观的。讲台、文章都将是书法博士未来的舞台,更是他们的阵地。是在舞台上哗众取宠,还是为书法文化的发展发声,是在研究、实践之上冲锋陷阵,还是平庸度日,他们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书法的未来。

当被问到“学院风骨”展览因何而得名时,诸明月从魏晋风骨谈到民国大师,言谈中透露出他对于先贤的崇敬和向往。诸明月回忆道:“我想起1999年在合肥听陈振濂先生谈艺时,说到书家有两种,一种是如殉道者般的虔诚渐修,希望在书史留下微痕;还有一种是以书法来风雅人生,这样的学书态度轻松自然,自在自得。”对于像书法博士这样全身心投入书法事业的人而言,能否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名留青史难以预计,其可能性甚至是极其渺茫的,但他们毅然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也许早已准备好成为一名书法的殉道者。

我们所处的时代,在浩渺的历史中不过是一个小的节点,书法艺术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狂欢,更需要的是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共同参与。而要促成这种局面却需要一些甘愿用生命去书写,纵使被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也依然不悔初心的“殉道者”。書法博士虽然是站在象牙塔尖的一群人,但是书法已经走出狭小的书斋,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正如陈振濂所说:“书法的身份已经转变,书法的创作史也正向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时代的趋势发展。”

对书法博士提出三问,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反思,更可以视为一种期待。而这仅仅是第一步,在未来还应该有更多叩问,引发更多的思考,探索更好的答案。

猜你喜欢
博士点博士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浅谈当前形势下创新创业博士点建设的意义
书法欣赏
教育部:全国完全新增博士点372个复审通过率为45.8%
博士蚊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