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红山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孙珀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项目经理部 冯静|文、图
油田工程建设项目、检维修项目中存在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作业,一旦失控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贯穿于施工“五交底”中,即工程方案、关联工艺、场所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应急措施交底(简称“五交底”),是建设单位管理控制风险的一项有效举措。
本文将通过介绍施工“五交底”的核心内容、保障措施,并结合实例,探讨建设单位如何通过开展施工“五交底”,实现风险防控,确保施工安全。
工程方案交底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建设施工的内容,重点介绍工程中危险性较大、施工难度大、涉及新工艺、新技术的作业等;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进度计划安排及控制;技术措施和关键技术的分析等。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工程方案讨论制和审批制,只有经过讨论并经层层审批后方可实施。
工程方案交底主要包括3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建设单位组织的交底,是相对地面建设整体实施来进行的,即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进行的油田开发实施整体方案的交底,交底内容主要包括油田地面整体开发建设基本情况,建设基本程序要求,建设方对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总体要求等等,具有宏观性、总体性、概括性等特点。
二是施工单位进行的交底,其主要是针对所承揽的具体工程项目来进行的,交底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承担工程的基本情况,项目组织实施重点、难点,安全、质量管理的重点及对策要求等,交底人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被交底对象包括参与施工的主要管理人员、主要操作人员、技术工人等。
三是施工班组对具体作业过程的交底,主要是针对工程具体实施步骤、操作要求、安全质量措施等方面的交底,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特性,也是实现项目安全、质量管理要求的基础。
关联工艺交底的主要内容有:施工作业与系统相关油、气、水工艺关联情况及其注意事项(包括施工区域地下管线情况等);施工作业与生产系统电气关联情况及其注意事项(包括高空、埋地电缆情况);施工作业与仪表自动化系统的关联情况及其注意事项(包括仪表电缆埋地走向情况)。
场所风险交底指的是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交施工场所的防火、防爆分区、危险源类型和位置;关键设备和设施防护要求;危险品、隐蔽设施情况和疏散路线等信息。同时向施工方提供施工场所安全管理规定、作业许可要求等规章制度,作为施工人员入场教育和培训的内容。
通过对施工工艺相关内容的分析梳理,可辨识出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施工风险及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再利用一些风险辨识评价工具,则可形成项目实施风险因素清单,建设单位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有针对性、执行方便有效可行的消减措施,以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施工过程中交底不能仅停留在图纸设计文件上,必须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进行交底。
风险防范措施交底是指属地单位及人员,与施工单位根据其即将进场的作业项目,就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状态、施工风险因素、安全措施布置、活动及要求等内容,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进行相互的交底沟通。目的是希望通过相互沟通、了解,从而确保项目实施的安全。
在此过程中,工程建设各相关方通过相互的交底沟通,能够对于项目风险及消减措施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识,明确各自的要求及需要配合协助的方面,以及工程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风险,并清楚针对这些安全风险施工单位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消减防范措施,生产单位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等等。
这一过程是整个项目安全管理的重点,需要项目参与各方的认真参与、积极落实,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油田动火项目为例,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火灾爆炸、触电、中毒、机械伤害、土方坍塌等。为预防火灾的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消减防范措施,首先考虑“消除”火灾危险应采取的措施,例如能否将动火管线拆除至安全区域,能否采用丝接取代焊接等等;然后再考虑“预防”,即一旦必须动火,应按动火制度做好防范措施,如确保接地电阻,消防监护到位,安全监督全程监护等等;最后对操作者采取个体保护,配置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应急措施是指事故发生后为了减小事故后果,避免事故发生后事态进一步扩大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因素除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属地单位及人员还应将作业场所或装置事故或非正常状态时单元处置程序、措施通过书面或现场口头培训方式向作业单位进行交代,同时作业单位对于其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占用属地单位相关设施或需要其配合启动相关应急处理等情况进行说明,以确保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应急措施交底是“五交底”的保障,是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施工的最后一道保障。应急措施的制定必须要完善,相关责任单位必须要根据施工内容和施工环境反复推敲,并开展经常性地演练,以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到实处。
表1 某工程项目“五交底”表(示例)
图1 施工“五交底”流程图(示例)
第一,建设单位在完成工程项目“五交底”相关管理规定制定下发后,还应采取编制“五交底”流程图(如图1所示)等方式,明确各相关方责任,并要求所有工程项目必须进行“五交底”。
第二,要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直线部门根据具体工程项目内容明确“五交底”方式和内容,并负责组织工程项目各相关单位进行“五交底”。相关属地单位则应根据具体项目参加“五交底”。
第三,出现特殊情况时,必须再次交底。例如,在施工作业开工、复工前或施工方案内容发生变更时,相关直线部门必须再次组织“五交底”工作。另外,如同一场所有两家以上施工单位进行交叉作业时,直线部门必须组织建设单位以及各施工单位共同进行“五交底”。
第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项目主管部门等各相关单位都必须做好“五交底”工作的相关记录,做好资料的保存工作,且保存期不应少于一年。同时,参加“五交底”的人员要对“五交底”内容签字确认,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内容告知本单位相关人员。
下面笔者通过介绍某输油管线改为天然气输送管线,施工动火作业施工“五交底”实施实例,以使读者能够对施工“五交底”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
施工“五交底”的目的是更加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比如,此次动火作业中主要的风险就是火灾、爆炸。施工各个操作环节中那些可能导致作业现场或相关工艺系统出现火灾或爆炸的环节,均为需要识别的风险控制点。对此,在此次动火作业中,责任单位以管线动火点为出发点,认真查找与之相关联的工艺系统,包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哪些管线与之搭接,搭接的管线始末端是什么、管内介质是什么,动火现场环境如何等等,通过进行全面调查,认真分析各环节风险关联性,然后在此基础上经过讨论,制定了动火方案。
在本文所述动火作业中,管线动火点虽然位于处理站外,但不能与处理站工艺管线彻底断开。末端位于增压气站,虽然可以断开,但是开孔后会有倒吸空气管内回火的风险。对此,各方经过讨论后,最终制定了氮气置换、带压开孔、焊点两端分别制作两组接地等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此次动火作业的责任单位在风险识别基础上,摸清了关联工艺系统,掌握了现场情况,确定了风险控制措施与应急措施,制定了详实的施工方案,为“五交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实施交底前,公司技术、运行、安全等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员均接受了相关培训,并对交底内容有了全面认知和掌握。
最后,在交底时严格按照工程项目“五交底”提示内容,针对此项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逐条进行交底。
对于交底,“集合人员、语言描述、签字确认”这种交底形式显然不可能始终确保交底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实行动态化交底。就此次动火作业而言,具体操作时,是按照“两步走”的方式进行。首先是集中“五交底”,即由公司技术、运行、安全等部门,各基层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涉及本次动火作业的相关单位负责人,以会议的形式对一些基础内容进行交底。其次,是在交底人带领下对作业环境内关联工艺、关键系统、重要的点以及操作部位等进行现场点对点交底,以使各方对交底内容更加清晰。
由于此次动火作业涉及的人员多、部门多、单位多,参与交底的人通常是相关负责人,除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外,施工中涉及到关联工艺系统的工作人员参加现场交底后并不能留守在工作现场,这就使得交底工作没有全面到底。所以在组织完交底后,责任单位明确要求参加交底会的人员必须按照职能或单位对未参加交底的施工人员分级开展交底,以确保交底到每一个人,不留死角。
交底不能形式化,开展“五交底”就是要让组织、参加和涉及此项施工的人员对自己可能涉及的风险和风险控制的职责做到心中有底。因此,就此次动火作业而言,责任单位明确要求施工组织人员必须要对“五交底”内容全面掌握;生产单位人员必须要对系统工艺流程、风险控制、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底;施工单位操作人员必须要对操作风险和风险控制、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底;关联工艺涉及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关联风险和风险控制、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底。
此次动火作业责任单位的安全监督人员在施工前及施工中,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施工组织、安全操作的监督,有效确保了“五交底”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例如,对工艺管线采取氮气置换措施,通过气体浓度检测来验证监督置换效果;严格检查施工人员是否具有操作资质;严格检测焊点旁采取的接地电阻,并确认检测仪器有效性,等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