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高层对话重启,六年政冷经冷破局

2018-05-30 09:49孟秋
中国对外贸易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高层安倍

文 | 孟秋

第四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于四月中旬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共同主持对话。根据日本媒体方面的报道,本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谈到了双边在服务业方面(主要是医疗和教育)合作问题,以及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沟通。这次高层对话还谈论了朝鲜问题以及双方领导人峰会等事宜,为因故搁置了一年的中日韩首脑会议铺平了道路。河野太郎在会后对记者表示:“(双方)在积极的氛围之下交换了意见。就加强高级别往来达成一致。”随即在五月份,李克强总理出访日本,成为七年内首次访日的中国政府总理。

从高层对话的议程上来看,双方并未达成太多具体的合作项目和意向。不过对于中日而言,这都是一次等待太久的双边互动,因为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已经“暂停”了整整八年。

2012年是个转折点

说起来,安倍晋三本不该破坏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因为他就是对话的启动者。中日高层经济对话是安倍晋三首次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之后,在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共同商定启动的。前面三轮对话分别在2007年、2009年和2010年举行。2012年日本民主党野田佳彦政府推动所谓钓鱼岛国有化问题,使中日双方关系恶化,中日高层经济对话被迫暂停。安倍本人当时还是在野党党首。在当年年底再度当选首相之后,他在没有任何政治包袱的情况下却接过了野田政府的这个烫手山芋,继续在相关问题上推波助澜,使2012年成为中日关系转折点。他的行径不仅包括在2013年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在历史问题上挑战共识,还包括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宣誓主权”,在军事和安全领域制造对中国的围堵等。

在新世纪的中日历史上,也曾经有一段颇有些类似的经历。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2001-2006年出任首相)在任期间曾经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双方政治关系冻结。但是在其任期中,中日贸易总额从831.6亿美元(2000年)猛增到2006年的2073.6亿美元,是为中日关系中非常独特的一段“政冷经热”时期。

关于为何会出现这段“政冷经热”现象,有多种原因。一方面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制造业在全面开放中发展和崛起有关;另外一方面中日在经济结构上也有较强互补性。例如在新世纪前10年,中国劳动力充沛,素质较高,成本相对昂贵的日本劳动力具有优势,从而吸引大量日本企业来华投资,建设劳动密集型工厂。在双边的共同经济利益基础上,“政冷”的局面并未阻碍双边经济的交流。

“中日关系有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以参拜靖国神社为标志的历史认识问题,一个是以钓鱼岛主权为标志的海洋争端问题。”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者、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高洪对笔者说。他认为,小泉除了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与中方争议之外,在钓鱼岛问题上并未采取过度手段,没有激化东海问题,从而维持了中日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默契。“两个核心问题单个发酵就会带来政冷经热。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后不仅继承了此前民主党的海洋对抗政策,还悍然参拜靖国神社,致使中日关系跌落谷底。”高洪总结道。

过去几年中,安倍晋三总在军事安全上借力美国,围堵遏制中国。这种思维扩大到经济产业国家发展战略领域中,体现出一种对抗姿态。与这些行为相呼应,中日之间多个对话机制出现不定期“暂停”。除了高层经济对话,“暂停”的还包括中日安全对话和中日财长对话等机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因为各种原因一度被推迟,重启之后进展缓慢。

在“政冷”时期,中日在经贸合作上的数据也随之大幅下降。2012年中日货物贸易总额为3336亿美元,次年跌到3120亿美元。到2015年跌至低点,为2698亿美元。到了2017年,中日关系出现转暖趋势,货物贸易总额回升到2968亿美元,但仅相当于双方在2009年的货物贸易水平。日本在2012年对华投资达到峰值,为73.8亿美元。之后日企在华投资不断下降,到2016年日资在华投资总额竟然相对2012年下降了一半以上,只有31.1亿美元。

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为3.8667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到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1050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这还是在人民币在过去数年中大部分时候处于升值状态,在2017年升值幅度达到6%以上时的统计数据。在中日“政冷经冷”的五年中,中日货物贸易额从2012年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8.63%左右跌到2017年的7.23%。“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中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地位。怎么看都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对笔者表示。

错过了中国的发展期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对中日贸易不断下降进行了分析后总结道,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日元坚挺、中国制造业不断提高的竞争力和始终存在的反日情绪是主要原因。其余的因素也包括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加以及日本经济政策上的失误。受到打击比较沉重的是日本汽车制造、大型工程机械、金属冶炼和加工以及化工等传统产品出口行业。日本白色家电逐渐丢失在华市场。典型的案例包括夏普被鸿海收购,东芝的白色家电部门被美的收购,电视机事业被海尔拿去。索尼出现大幅度亏损等。

高洪对此认为:“在传统经济合作意义上,中国的发展确实给传统中日经济交流模式带来了调整变化。过去是纵向分工,后来改成水平分工。过去相互需求互补性很强,后来有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在全产业链结构意义上自己已经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这一切正如新华社的一篇评论里说到的那样,随着中国加快发展转型脚步,两国经济、产业互补格局出现一定变化,并在部分领域产生竞争。遗憾的是,在中国经济出现结构性调整并进入“新常态”期间,因为中日“政冷”的关系,日本企业缺乏有效的认识和对策。

如果双方在政治上保持沟通和建立共识,或许在经贸联系上会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实现双赢的局面。陈言认为双方在医疗服务和环境保护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日本在这些领域有先进的技术,如果双方没有陷入“政冷”的状态,“日本企业是可以拿到上千亿美元的项目。”他向笔者表示。此外,双方在开拓旅游市场、在提升金融服务合作,在第三方市场如东南亚市场和中东市场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预防金融危机问题上,双方也可以考虑推动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以便充分预防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这类风险。有趣的是,上面这些话题,至少部分在东京的这次高层对话中有所触及,或许暗示着中日关系出现微妙的变化。

中日关系回暖的背后

“从2017年四五月份开始,中日关系出现回暖迹象,到今年开始形成趋势。”高洪向笔者说。“回暖”的主要标志是2017年5月,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日本代表团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向习近平主席转交了安倍首相的亲笔信。在中日经贸交往方面也出现了回暖。从经济上而言,2017年中日货物贸易总额开始恢复,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增加。这一波日企投资回潮受到中国目前逐渐明晰的产业政策影响,主要对华出口和投资都集中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上。不二越、安川电机和川崎重工均在中国国内投资,开展工业机器人制造。而日立和松下则集中注意力于提供解决中国客户痛点的互联网方案。在这方面正好与日本政府的新产业政策“社会5.0”相符。日立在发给笔者的一份介绍中称“社会5.0”是“信息通讯技术实现网络空间与显示空间的结合以打造未来‘超智能社会’”的产业政策。这给人一种日本在华企业正在寻找转型,以跟上新型制造业发展以及市场变化的印象。

“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高洪认为。在日本企业家们重新探索中国市场后,日本政府也开始尝试调整对华政策,以便应对目前本国在国际舞台上所面临的挑战。在过去数年中,安倍政府对朝、对美、对俄问题上都出现了失误。这一点在2017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表现得十分明显。陈言认为,由于没有预料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日本花费大量精力参与打造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遭遇美国退出;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美俄韩四方均有所建树,而日本却因为对朝实施强硬政策而被排除在半岛事务之外。在内政上,“安倍经济学”带给日 本 的GDP最 近5年(2012-2016年)平均增速只有1.2%左右。而中国的GDP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之后,到2017年已是日本GDP总量的2.6倍。“即使是支持安倍的《日本经济新闻》这样的媒体,也认为‘安倍经济学’失败了。”陈言说。

内政上,2017年到2018年间是安倍政府丑闻频出的一年。安倍卷入了森友学园土地交易案丑闻,至今能够从中脱身,先后又出现了防卫省战斗日志丢失、厚生劳动省胡乱改编数据和文部科学省的文件造假等问题,使得安倍的支持率大幅度下降。就在中日高层经济对话举行当天,安倍政府的支持率降低到26.7%,为其执政5年来的最低。这一切迫使安倍不得不做出改变,以外部政策的调整来寻求国内支持率的提升。

安倍政策的调整是否能够带动中日双方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回暖,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倍政府及其国内政局变化。“中国对日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愿意和邻国睦邻,愿意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外交上推动两个构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央、民间和企业界共识。”高洪对笔者说。

2017年11月底,号称历年日本“最大商务考察团”访华,得到了中方领导人的接见,释放出了官方对推动中日经贸合作持积极态度的信号。显然,中方对于“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有着远超安倍政权的理解。日本政界能否在这一问题上转过弯来,旁观者只能持美好的祝愿。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高层安倍
论高层民用建筑施工管理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
在对话中展望未来——第十三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会成功举办
探析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及对策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中日専門家が見た「習——安倍会談」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