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全团会议并对中外媒体开放
2018年3月6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举行团组开放日活动,向中外媒体开放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过程,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陈敏尔,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参加会议并发言。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主持会议。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美联社、华盛顿邮报、香港商报、读卖新闻等60多家中外媒体的100余名记者前来采访。
陈敏尔在发言时说,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要求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两点”是战略定位,“两地”是战略目标,既是重庆的机遇,也是重庆的责任,全市上下深化认识、深入落实。“两点”定位和“两地”目标,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求是贯通的,蕴含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两方面重要内容;与全国发展大局是贯通的,把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功能和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的作用凸显出来;与重庆的地位优势是贯通的,有助于发挥重庆承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两地”目标本身也是贯通的,高水平的开放和高质量的生态都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的结果。我们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发挥“两点”作用,努力实现“两地”目标,使重庆因山清水秀而“颜值”更高,因开放开明而“气质”更佳。
陈敏尔说,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核心要义是提升集聚辐射能力,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要拓展开放通道,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重庆)、“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班列等通道作用,提高通关智能化、便利化水平;提升开放平台,推进两江新区、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壮大开放主体,按照高质量要求加强招商引资,培育引进一批优强企业;优化开放环境,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做到宜居宜业宜游。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把重庆好山好水保护好,把江城山城建设好。要突出“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家园,实现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突出“治”,聚焦“水里”“山上”“天上”“地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突出“管”,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问责,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
唐良智在发言中说,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两点”“两地”定位要求,重庆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高质量稳定脱贫;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围绕增强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进智能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化应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教育与产业对接、人才与发展匹配。围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美乡村;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提升城市的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围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围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谢德体、刘桂平、冉慧、莫恭明、朱华荣、曹清尧、刘希娅、吴彦㛃等代表结合实际先后发言。代表们发言结束后,中外媒体记者踊跃提问。陈敏尔、唐良智、吴存荣、王赋等代表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