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越剧《红楼梦》的艺术神韵

2018-05-30 09:49汤瑶萍
剧影月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诗化营造红楼梦

■汤瑶萍

笔者观看南京市越剧团精心打造的青春版《红楼梦》时,不仅被大喜大悲的剧情所打动,而且,被越剧新秀婉转悦耳的唱腔所陶醉。浩浩荡荡的元妃省亲仪仗队伍从荣国府走过拉开了整场戏的序幕,将观众的思绪带进了《红楼梦》悲喜交加的爱情故事之中;当观众听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非常熟悉的越剧唱段,都会情不自禁地轻轻哼唱;当观看“焚稿”“哭灵”等重场戏,许多观众都被悲剧之情感染,眼含着泪水,台上台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许多观众都认为,越剧青春版《红楼梦》既达到了人美景美服饰美,又达到了好听好看又好懂。而且在整场演出中,观众们都感受到舞台上的越剧新秀个个演技娴熟,颜质很高,其青春气息扑面而来。青春版越剧《红楼梦》改编者艺术地传达了原著的情感意识和诗化般的审美意境,加上越剧演员如泣如诉的唱腔和出神入化的表演,使这部改编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他们的做法对当代有志古典名著改编的编导们或许还有示范作用。

一、改编文本的情感表现空间

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青春版越剧《红楼梦》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是艺术地传达了原著的情感意识和诗化般的审美意境。不但表现在改编者的谋篇布局中,也渗透于改编文本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以及每一个词句。“大旨谈情”是作者曹雪芹给《红楼梦》定下的创作基调。一个“情”字,可以说,涵盖了作品所有的命题,是作品显而易见的文眼。作者不但以“情”贯穿,而且大肆张扬“情”的伟大和神圣,正如潘知常先生所说:“发乎自然的‘情’,就被曹雪芹放在‘温柔之乡’呵护起来,坚决拒绝进入社会、政治、学校、家庭、成人社会,不容任何的外在污染,‘质本洁来还洁去’,则成为《红楼梦》的灵魂展示的必要前提。”而承担“呵护”使命的就是弃置于青埂峰上的那块“无材补天”的“顽石”。“顽石”的化身曾在仙界天天浇灌一株绛仙草,使之“久延岁月”,“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绛珠仙草有感这段灌溉之恩,“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渴望用“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实际上就是本文中宝玉和黛玉现实生活的情感预叙。林黛玉泪尽之时,也就是魂归离恨天之日。有“情僧”之称的贾宝玉在冷酷、世俗、功利的现实面前,只有无奈、无助,以至绝望,遁入空门以酬知己。整个作品都是在一种充满“悲凉之雾”的情感氛围中展开,对他俩心灵世界的叙述抑或赞美的。因此,曹雪芹的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和超越时空的审美穿透力。把握了这一点,也就把握了《红楼梦》的灵魂和精髓。青春版越剧《红楼梦》,除了“哭灵、出走”前半场出自改编者的精心撰构外,其它篇章都可以与原作一一对应。作品既注意了情节上的贯通,又最大限度地传达了原作的情感精神。而且,洋溢着一种只有对人物的人生体验有深切感受才具有的审美激情。

二、意境的营造与诗化的再现

《红楼梦》是诗性化小说的典范,“曹雪芹利用诗歌的想象特点和隐喻象征等手法结构全书,以宏伟的诗体结构概括广阔的社会生活,以诗的意境寄托和渲染自己美的理想和深哀巨痛,从而使诗全方位地步入了小说领地,也使小说真正地走向了诗化”。一般来说,诗化的作品是难以改编和传达的,然而,该剧做到了,且有出色的表现。有人说:“一部戏,便贯穿了一个戏种的历史;一部戏,就几乎容纳一个戏曲的全部精妙。这样的情形,只有《红楼梦》和演绎它的越剧。”其中应该包括改编本成功的意境营造和诗化的再现。作品的意境营造和诗化的再现主要表现在意象锤炼、虚实相生和对原作诗化描写的成功转化和利用幕后帮唱以营造气氛等四个方面。强化原作中的经典意象以营造浓郁的诗化氛围,是改编本意境营造的主要手段。本来,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诗品二十四则》)胡应鳞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内编卷一》)都强调意象对于诗歌意境营造的重要性。《红楼梦》的意象非常丰富:有单个的,有整体的;有神话的,有现实的;有欢快的了,有悲凉的。包罗万象,又前后相连,俨然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改编者从众多的意象中精选出“读《西厢》”、“葬花”、“焚稿”予以锤炼,进行舞台化的改造。这三个意象,都具有“审美化的寓意”。第一个寓意其自由美好的爱情,所以,营造的意境是欢快的;第二个是林黛玉悲惨身世的象征,所以,营造的意境是凄苦的;第三个是寓意其美好爱情的终结,所以,营造的意境是悲凉的。“《西厢》”、“葬花”、“焚稿”三个意象正好是象征宝、黛爱情发展的三个阶段。由于情景有变,其意象的指向性和营造的情感氛围是截然不同的。有人说:“小说的诗意,是艺术化、审美化了的寓意,如果作家对人生有了某种独到的领悟,把它寄托在小说中,而又能同小说的叙述内容协调、融洽,小说便可能有了诗意。”

三、一次大胆的融合与创新

青春版越剧《红楼梦》是一次大胆融合,立足传统,借力时尚的至关重要的有益尝试。一部老剧能够如此受到新老观众的追捧,这无疑给当前陷入迷局的戏曲创新问题注入了一丝希望之光。南京市越剧团此次排演的青春版《红楼梦》力求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用导演卢浩的话说就是“移步不离形”,所以无论在表演还是在舞美的设计上都有突破性的创新。首先是演员演绎的创新,戏曲演员作为作品的直接呈现者,同样也是创作的参与者,他们对于具体细节如何拿捏、人物如何塑造等问题的理解和感悟,是作品二度创作的重要过程。在剧中扮演贾宝玉的吉飞与扮演林黛玉的章琪,一个是越剧名家王君安的弟子,一个是越剧名家陶琪的弟子。真是名师出高徒,擅长演小生角色的吉飞此次扮演贾宝玉形象温文尔雅,表演非常细腻,尤其是在“哭灵”那场戏中,大段唱腔如泣如诉,非常打动人心。章琪扮演林黛玉,将黛玉多愁善感的特性把握得相当准确,而且她的袁派唱腔让观众觉得深沉含蓄、委婉动听。她以声情并茂的表演,将黛玉这个角色演绎得更加柔美多情。由于这两位优秀青年演员的表演均达到了自然准确,形神兼备,因此在演出中多次赢得观众们的掌声与喝彩声。除此之外,薛宝钗、王熙凤、袭人、晴雯、紫娟分别由该团的优秀青年演员戴丽君、冯悦、马云霞、沈雪雯、张丹丹扮演,而团里的一级二级演员则甘当绿叶,为青年演员们保驾护航,让作品青春气息十足。其次是舞美保留本色的虚实相生,舞台设置方面,在为演员保留了大量表演空间的同时,青春版《红楼梦》的舞美设计广获好评,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享受。青春版《红楼梦》还排演了豪华版、精装版和简装版,扩大演出范围。演出除了老派戏迷之外,还有很多年轻人前来捧场,许多演员拥有大量大学生粉丝。青春版《红楼梦》是市演艺集团继组织优秀青年演员“拜投名师”后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青春戏曲”为青年演员排演大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看戏,传播戏曲文化。

总之,《红楼梦》经过两百余年的阅读积累,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固的、具有民族文化意义精神的集体记忆。只有遵从这种民族文化精神、再现这种集体记忆者,才能创作出获得观众认可的优秀作品。《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不但凝结了作者曹雪芹全部的人生体验和充满激情的审美情感,而且渗透了他对人生、对历史的深邃洞见,给文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空白点。我认为,仅此还不够,还必须还原《红楼梦》中的诗化意境和审美想象,必须在“有意味的形式”上下一番苦工夫,尽可能地符合或接近观众的审美期待。

猜你喜欢
诗化营造红楼梦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美丽可持续
《红楼梦中的神话》
对《红楼梦》中“不好死了”与“……好的”的历时考察
《红楼梦续书考辨》
续红楼梦
浅谈创设诗化的语文课堂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营造温馨如家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