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问题社会工作

2018-05-29 09:14王梦琪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杀心理健康青少年

王梦琪

【摘 要】中国青少年自杀率逐年上升,慢慢变成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除了一部分青少年经历痛苦,不堪苦楚,死亡是种解脱方式.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是在遇到一点挫折、打击后,把自杀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这既与他们脆弱的心理素质以及具体诱因有关之外,也与他们所处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脆弱的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转型期社会问题、功利化的教育方式是导致青少年自杀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将对于青少年自杀采取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给与合适的治疗策略。从微观到宏观给与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杀

一、青少年自杀类型及现状

(一)青少年自杀现状

据统计,自杀是中国十五至三十四岁人群第一位重要的死亡原因。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5~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1.02% (1988年)。而且这个年龄段自杀人数还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以60万人为基数,5~24岁的自杀人数每年竟高达15万人以上。同时,中国每年大约有十三点五万未成年的孩子经历母亲或父亲死于自伤痛。

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画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另外一项调查发现将近1/3的在校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北京大学生自杀率在9-24/10万之间,即自杀死亡已占至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61.38%。

除了大学生,中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分不清现实与幻觉。

在对青少年的自杀人群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因为学习压力造成死亡占第一位,除此之外,早恋,家庭不和谐,人际沟通不畅也是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各种新兴科技及媒体的出现更加便利了自杀途径。

二、我国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自杀的个体原因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两个危险期: 一是13~14岁间,另一个是15~18岁间,这期间的青少年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同步增强,生理和心理变化出现了不同步的现象。从青少年这一群体身心发展特点上看,青少年时期正处于易出现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危险期”。他们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导致心理危机。

(二)青少年自杀的社会原因

青少年自杀与社会变迁的大环境密不可分。著名社会学家杜尔凯姆在《自杀论》一书中强调,社会集团和个人之间的结合度与自杀行为有关。并认为,一个人的自杀是由于在社会上感到外界环境失意所导致的。从社会现实角度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随之而来的信仰危机,求学、就业压力,家庭经济的压力,社会道德水准的下滑,社会治安状况的下降等,都给学生带来了强大的冲击,阻碍了他们美好理想的实现。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沉重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精神压抑。虽然人与人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但心与心的距离却慢慢疏远,亲情、友情也变得淡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在无处诉说、无法宣泄的情况下,转而或采取逃避现实的办法,投向网络虚拟的空间;或精神消极,一蹶不振,厌学厌世,甚至产生自杀倾向,由此可能导致自杀率的增高。此外,据研究表明,新闻媒体对自杀问题的不恰当报道对青少年也具有明显的心理感染。

三、预防青少年自杀的对策

(一)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适应性

良好的心理韧性能够使青少年在应激事件发生后很快的调整到正常状态,能够应付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的压力。由于当今的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有许多人是在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历一些挫折,其抗挫折能力比较脆弱,因此增强此类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是预防其自杀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提高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技巧,普及心理知识,增加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交互动,有利于降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每个人的避風港湾,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保护因素。来自家庭的呵护和支持是青少年在度过危急时刻的重要资源。家庭四分五裂、长期处于矛盾状态、家庭人员关系紧张不紧不会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反而成为了其应激和压力的主要来源,是许多青少年心理痛苦的根源。长期的家庭矛盾和不完整的家庭,会使青少年形成内向、自卑、胆怯的性格,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难以有自信心去应对。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预防其自杀的主要的保护因素。

(三)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适当的压力是有助于学习和取得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学习成绩的竞争与排名等会使青少年承受的压力远远超于他们所能承受的压力。紧张的学习气氛、升学压力会导致青少年紧张焦虑的情绪体验,人际冲突,身心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使得青少年越来越难以在校园中感受到轻松和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增加青少年积极情绪的体验,从而减少他们消极绝望的心态和感受,减少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发生。

四、结论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任务,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殊的生理心理原因也会造成他们容易产生极端行为,社会各种现象的纷杂也为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因此要从多方面给与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家庭要给与孩子关心,社会关注,国家也要出台一系列政策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给与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及时的帮助,既然自身的生理结构与人生时期很难改变,那么对良好社会环境的创造及其重要。希望更多实证性以及行动研究能给青少年自杀防治作出更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瑜萍,朱熊兆,蚁金瑶.中学生人群自伤自杀行为研究[J].中国临心理学杂志,2012,20(5):666-667,683.

[2]杨汴生,何健,钟娅等.河南省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12-913.

猜你喜欢
自杀心理健康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自杀”的教授
阿根廷检察官“自杀”牵涉四国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