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不足、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农村环境破坏严重等,因此,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重点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改进农村社会发展方式,建立城乡互补的发展格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加强农民科学观法制观教育,促进农村移风易俗。
【关键词】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二元结构
一、农村精神文明概述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化科文化方面,包括狂会的文化、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动态工程,它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发展。为了更好地建设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发挥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需要了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并能够根据不断发展着的化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对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作深入的分析。
二、农村精神文明现状
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精神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长期的建设,乡村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部分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不足
由于地区差异使得文化资源分布不平衡,大城市的文化资源比较充足丰富,农村文化较为欠缺。首先,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建设文明乡风的硬件来支撑。尤其是一些偏远的村镇学校设施落后,大部分村镇的文娱设施也极其有限,图书室、电影院等文化设施及其有限,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其次,相关政府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精神文明建设上来!而是一味地强调农村经济的建设,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不足。
(二)农民综合素质不高
农民综合素质是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技能和技术水平、身体健康水平、行动和表达能力、法制意识等多个方面,农民综合素质不高是农村长期存在的问题,尤其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这更是成为制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农民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党的十八大报宵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但一些农民的行为与此相背离,因利益问题不择手段,"一切向钱看"成为他们行动的准则。有些农民在生产或销售中惨假或售假,出现"为富不仁"、"富而变坏"的现象;有些农民個人主义意识变强了,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却淡薄了,姐织纪律澳散、社会风气恶化;也有部分农民家庭出现夫妻关系失和、尊老不足、爱子有余等问题。
第二,农民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法律是维护农民权益强有力的武器,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在农村,大部分农民没上过法律课,也没看过法律书籍,伴随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逐渐复杂,使得许多农村地区成为犯罪的高发区,经常听到农村地区发生一些经济纠纷案、盗窃案,甚至杀人案。农民不懂法律,不能及时依法调解纠纷,不能正确维护权利并履行应尽义务,却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部分农民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在利益的诱导下,知法犯淑严重损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第三,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提离。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不仅是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截至2010年,我国具各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仅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而农民仅为1.51%。农村科学文化的落后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化观念落后,甚至进入愚昧状态,这给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民就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很多农民不懂得科学,更不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甚至排斥科学和文化,对于新技术的推广或者不相信或者不愿意学,只愿依靠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生产经验,很多情况下还存在着看天吃饭的现象,没办法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这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与更新,也妨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一般来说,科学文化素质的高的农民能更快的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也能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农村环境破坏严重
农村环境无法得到保护,农村创新得不到落实,人们的生活现状和社会环境不容乐观。物质文化、生产生活的改善,必定会进行开发,而开发就会不同程度的造成环境的损伤,开发过度,就会迫害生态环境,而农村生态比较脆弱。因此,要高度重视,促进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以上问题的出现,导致农村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即把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得到繁荣发展、设施得到充分的完善和利用、环境更加的优美怡人、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五年内实现这一目标是有挑战的,对于相对落后地区而言,完成这一目标是非常艰巨的。尤其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这种挑战将会更加严峻。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实现农村的真正发展。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策
(一)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完善并拓展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第一,政府要加大和完善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解决供给不足问题。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主要供给者,要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的投入为度,加快公益事业的覆盖率;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地方文化政策法规,推出更多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使更多偏远地区的农民的精神文明生活也能得到提高。第二,要创新供给模式,鼓励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仅靠政府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鼓励各方力量参与,努力形成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动力,各企业单位参与的模式。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能够投资兴建文化活动的设施,经营文化活动场所等。第三,要改革供给制度中不合理的要素,保证供给机制合理优化。
发展并优化农村网络文化。增加农村网络文化网站的构建。目前农村网站内容简单,形式单一,需要创新农村网站的渠道和途径。政府可通过农村网络文化网站的构建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将当地文化特色"晒"在网站上,这样有利于宣传本地的文化,弘扬地方文化精神,也有利于农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政府也可将农产品的收割维护、农产品的供销价格、农业技术信息等公布在网站上,方便农民获取。农民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
(二)改进农村社会发展方式,建立城乡互补的发展格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的发展,并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保障农民能够获得极大的物质文化需求,改善农村社会贫穷现状,真正的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让农民也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结构,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进而丰富农村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农村社会落后现状。
(三)加强农民科学观法制观教育,促进农村移风易俗
谭嗣同就曾说过:“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由于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封建传统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加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沒有经过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从而在反对封建思想,清除封建遗毒方面不是很彻底,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广大农民还没有完全树立法治观念,在其思想意识的深处还不能彻底摆脱封建残余的束缚。他们普遍对法律不感兴趣,对法律表现很冷漠,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更谈不上对法律的掌握与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造就了农民的厌诉心理,他们不愿意选择法律的途径去解决,不愿打官司,嫌打官司费时费力费财,对相互关系的调节和制约主要依靠习惯和道德规范,权利意识不成熟,畏法、惧权的观念相当浓重;对法律和司法过程普遍持怀疑的态度,导致他们在社会行为中往往无视法律的规定,或根本不知法律的规定,在其遇到有关法律纠纷时,不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往往是通过“私了”、“上访”,或者是“托关系”等等来解决。对于身边的违法行为,他们往往表现出冷漠、观望的态度。因此,在进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引导农民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法制思想和生活方式;通过开展“科普”活动和“科技下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只有持续不断的进行科学知识宣传和法律知识宣传,才能保障农村社会的移风易俗,使农民成为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农民。
作者简介:夏紫怡(1990.7-),女,汉,籍贯:湖北武汉,湖北大学在校研究生,学科:农村与区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