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探寻汉字文化的研究

2018-05-29 10:18狄静
学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品味

狄静

摘 要: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与文化,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我们汉字教学就应该站在文化的平台上追根溯源,将汉字文化融入汉字教学过程之中。强化汉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抓住传承文化的良机。

关键词:造字法;明理;析形;品味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2-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78

汉字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肩负着文化传承的汉字教学必须要让孩子的头脑刻上文化的印记。

一、运用造字法识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东汉的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为我们详细展示了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它们的精髓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达到让学生轻松识记生字的目的。

1.象形字激趣。例如,我们在讲“山”字时,可以画出它最早的文字形象(三个山头连在一起,中间的一个山头比较高大)。然后讲给学生:经过长期的演变简化,成了现在的“山”字。并且,我们在写“山”字时,中间的那一竖应当相应写得长一些,以契合象形字“山”字中间的那一座山头。这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很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种教法既使学生认识了“山”字的形状,又使他们记住了书写“山”字时的注意事项。其他像“日”“月”“水”等象形字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教给孩子。

2.形声字中觅方法。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它是一种能够巧妙地将一个字的音、形、义三个要素都融合在一起的现代汉字最主要的造字方法。例如:“枝”字,形旁是“木”,表示它和树木有关,声旁是“支”,表示它的发音与“支”字一样;“齿”字的下方是形旁,就像嘴里的牙齿,能看出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当学生对部分合体字有了一些认知之后,也便初步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学到“灯”字时,学生自己就能做出判断:灯有火光,所以用火字旁。进而引出“盯”“钉”“叮”三个字,这时,学生凭以往的经验分析出这三个字肯定和眼睛、铁、口有关,许多学生都能创造性地说出上述生字的字形,然后加以比较,不仅把课文中的“灯”字记住了,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盯”“钉”“叮”字。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由偏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兴趣,在举一反三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这样的识字方法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串联起来变成了一幅画,变成一个故事,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从而达到了提高他们识字教学的最后目的——学得有趣又高效。

二、巧妙联系字理,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具有表意性、图画性,还融入传统美德的特点,妙趣横生。所以适度地运用字理识字,有利于学生体会到汉字形义之美,感受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孩子们在对字理进行分析的同时,也习得方法,探知根由。进而便能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

比如,“灭”字的教学,可以用演示法来启发孩子:在火上加上盖或盖东西是为了灭火,教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记这个字,孩子印象就会很深刻。同样,依据字理,教学“藏”字时,引导学生先去找出它的部首“艹”,草丛便于隐藏,“爿”是床的竖形,隐喻床下可藏东西,“臣”像人俯首下视的眼睛形。想象出一个故事情景:一大臣被追杀,身中一刀,躲进草屋里,钻进床底下。这样的学习学生定会感到汉字很有趣。

习得方法之后,孩子的思维便插上了翅膀,在老师有意识地引领下学生会经常去尝试用联想的方法来解读汉字。如“男”字,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古时候,男子下田劳动的情形。想到男子力气大,在古时候都是男人外出干田地里的重体力活,故“男”字上面是“田”;学习“海”字时,他们会说:“因为水是人类的母亲,所以‘海字是一个水加一个人,再加一个母字。”学到“睡”字时,他们会解读为:“眼皮要垂下来就睡着了,所以,‘睡的右边是一个垂字。”多么有创意的想法,相信当学生对汉字有了这样的理解时,这个字肯定已经被他们牢记于心了。于是识字也成了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

三、举一反三,让识字插上翅膀

中国汉字的变化多端令我们的识字教学几多欢喜几多忧,对于那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是张冠李戴。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运用积累和探索的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学得灵活,记得牢固。

如:“蓝”与“篮”的教学,这算是一组出错率较高的形近字了,我们先来探讨它們背后的故事,“蓝”的本意是一种颜色,古时候,人们染色用草,所以“蓝”是草字头,如蓝色、蓝天等。“篮”是竹字头,和竹子有关,过去竹子是一种用来编织的材料,进而引导孩子组词“花篮、菜篮、竹篮”。打篮球就是把球投进了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筐里,所以篮球的“篮”也是竹字头,于是又能组词为“篮球、篮筐、篮架、投篮”。当了解了汉字背后的故事之后,再理解起生字来,就容易多了。这个识字的规律并不是由老师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了一个观察探究的过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也得以发展。这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识字法有利于学生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两方面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关系,从而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已经获得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明了字形和实物是相像的,就想到物的形状,由此记住字形,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汉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教师还课堂于学生,立足于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但又不拘泥停留在形象阶段。将“明理”“析形”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发现与掌握构字规律。使学习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从而发展思维,类化能力,进行迁移造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方法和文化的气息,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那么,我们的识字教学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附检字)[M]. 中华书局影印, 1963.

[2] 李乐毅. 汉字演变五百例续编[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5.

猜你喜欢
品味
品味“醉”美西来
品味杭州
品味年画
教师节品味尊师联
品课 品味
品味桂峰
品味人生
品味四季
完美 品味高雅
品味“翻译六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