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连贯,语脉畅通

2018-05-29 08:49佚名
求学·素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段落议论文材料

佚名

文章如人,如树,如花草,它的各个部分都应该是血脉贯通、息息相关的。宋代吕祖谦认为,文章“换头佳处”乃是关键之一。其中的换头就是指层次与层次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处,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衔接与过渡。文章的段落衔接好了,才能前后连贯,构成整体。如果血脉局部不畅,或者断裂,那么这文章便是生了病。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文中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那么,应该怎样做到文章的巧衔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讲求过渡的自然和承上启下。俗话说,上楼要搭梯,过河要架桥。在文章中,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从这个论点跳到另一个论点,这中间就得有文字衔接。具体说来,需要记住三个“注意”:

一、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

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时候可能要用到若干材料,此时,两则材料之间不能直接罗列,而应该适当加入过渡句(段),比如下面这个片段:

我们刚上初二時,学校新来了一位英语老师。她被安排在我们班教英语课,并兼我们的班主任。她虽是我们的老师,但从不摆老师架子。也许是由于刚大学毕业,年龄也不比我们大多少,她总能和我们打成一片。她经常利用下课的时间跟我们谈心,有时也开开玩笑,这让我们的班级洋溢着和谐的氛围。

有一次,快要上课了,换过发型的她抱着书本刚走进教室,班里的一个男生就大喊起来:“啊,好美呀!”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短暂的起哄声,随后又变得鸦雀无声了。只见那一向活泼的“老鹰”此时却很羞涩地低下了头,这时班里又泛起了一阵笑声。

这两个自然段刻画的是同一个老师。很明显,这两段的内容是不同的,近乎两则不同材料的罗列。第一段说的是老师跟我们很融洽,而第二段开头就是“有一次”,如果不往下看还会以为“这一次”是来证明“融洽”的。结果两段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读起来很不自然。假如我们在这两段之间加上一句过渡句,会顺畅许多。比如可以在第二段的开头加上这样一句话:她虽然很活泼开朗,但有时也十分腼腆。这样一来,两段本来无关的内容便浑然一体,共同揭示了人物的两个性格特征。同时,文章的脉络也更加清晰。

二、注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过渡

写议论文的时候,不少同学会犯这样的毛病:提出观点之后,直接叙述事实论据。同样,这也显得不自然,比如下面这个片段:

我们要做一个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的人,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国古代著名的清官包拯,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他不收受任何贿赂,对任何人都同等对等,即便是国亲国戚,他也一查到底。由于他的清廉,人民奉他为包青天。在他的一个舅舅犯法时,他也没有手软,照样把他关进大牢。他那刚正不阿的心照亮了人民,他对得起朝迁,对得起人民,对得起他那顶官帽,对得起天地良心。

这个片段中的素材运用得太直接,如果在“包拯”这一段材料前加上这样一句“从古至今,很多人毕生恪守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的人生信条,从而达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因而快乐一生”,再通读就顺畅、自然多了。

三、注意层与层之间的过渡

有些作文在构思上会有不同的层次安排。以议论文来说,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这其中的层与层之间最好也用上过渡性的词、句或段。比如表示并列的过渡词有“无独有偶”“此外”“还有”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过渡词有“更有甚者”“而且”等,表示对照关系的过渡短语有“与之相反”“不同的是”等。这些过渡性词句如果运用合理,能使文章的层次更加清晰,从而使读者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请看下面这个片段:

小河遇到山石的阻隔会改变流向,终汇入大海;蚂蚁受于草木的羁绊会改变路径,终归入蚁巢;人受到困难的阻挡,也会改变自己,终获成功。

放弃旧途,另辟蹊径,我们应勇于改变。刘翔在跳高项目多次受挫后重新给自己定位,转而选择一百一十米栏,才有了“奥运飞人”夺冠。詹姆斯在橄榄球场的奔跑促使教练劝他放弃,于是他学会改变,成就了篮球场上的“小皇帝”。他们勇于改变,敢于寻求出路和重塑自我。相反,仍有些人守陈规旧礼,本应更光辉的人生却被抹上了一层阴影。晚年的牛顿对基督教神学深信不疑,把行星的运动归为“神的第一推动力”,违背了他自己的科学发现。晚年的爱迪生在交流电更为便捷的事实已被普遍承认的情况下,仍认直流电的死理不知变通,他的公司也因此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他们为他们的不敢改革付出了代价。

该片段前半部分用了正面材料刘翔、詹姆斯等,接着用一句“他们勇于改变,敢于寻求出路和重塑自我。相反,仍有些人守陈规旧礼,本应更光辉的人生却被抹上了一层阴影”作为过渡句,接下来自然引出反面材料牛顿、爱迪生等。一正一反,论证有力,衔接自然。

当然,除了以上具体的三个“注意”,还应讲求段落间的似断实连。万物之间总是有关联的,文章也不例外。看起来每个段落都有其独立性,但为了这篇文章的完整性,要做到表断而里不断。比如庄子的《逍遥游》,先从鲲鹏说起,写鲲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气势。忽而又说到蜩与鸠等。文笔一下子断开了,但作者在中间加了一句:这就是大鹏与小鸟的区别啊!这一句便将上下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了。

另外,衔接要做到吻合妥帖。不管写作何种体裁的文章都要使段落间的过渡吻合妥帖,转接有序。

猜你喜欢
段落议论文材料
趣味•读写练 答案
议论文阅读专练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