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情绪教练

2018-05-29 04:45段芳艳
科学24小时 2018年5期
关键词:省心异性观念

段芳艳

小A是名高二女生,她苦恼地和心理老师说:“与爸妈相处时,我总觉得难以沟通。尤其是我妈妈,情绪特别敏感。比如,只要是男同学来电话,她就会怀疑我是不是谈恋爱了。我要是有一点不耐烦,她就开始生气,说我总是让父母不省心,告诫我不能早恋,应该一门心思把学习抓好。她还总是埋怨我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做出如果怎样就会怎样等一系列人生惨淡的最坏逻辑推断,最后还可能声泪俱下。我知道家长都是爱之深、责之切,可总是这样的情绪状态,我担心妈妈会提早进入更年期。老师,我该怎么和她沟通呢?”

家庭中彼此关系非常亲密,因此我们常常会把最不加掩饰的情绪状态展示出来。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沟通中容易互相指责抱怨,最终深陷负面情绪的泥潭。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呢?

认识情绪的产生

美国心理学家M.B.阿诺德于1954年提出了有关情绪评定的“兴奋学说”。她认为,情绪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联系着,这种评价是在大脑皮层上进行的,情绪反应的逻辑顺序应当是“情境→评价→情绪”。情绪来源于对情境的评估,而认识与评估都是在大脑皮层上进行的,因此她认为大脑皮层兴奋是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A)引起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人对此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观念(B)直接引起的。在该理论中,A(Activating event)表示诱发事件,B(Belief)表示个体对此事件的一些观念、看法,C(Consequence)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埃利斯认为,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由A所产生的B。对于同一情境,不同人的观念、看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会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理解父母的情绪

情绪从产生到消退有一个过程。神奇的是,旁人一旦觉察和关注到了当事人的负面情绪,就能帮助其从糟糕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理性平和的心境。

在小A和母亲的日常沟通中,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其母亲的非理性信念。

绝对化要求 这是指导人们从自我意愿出发,认为某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想法。如小A的母亲希望女儿“不要谈恋爱,应该一门心思把学习抓好”等,这些愿望源自于爱,但客观事实的发展或许不会完全符合她的意愿。我们要让父母知道,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他们帮助自己在这个成长课题中提高相应的交往和学习能力,而不是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视为洪水猛兽。

过分概括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如母亲认为小A“总是不让人省心”,但是人无完人,从成长的角度来说,每一件事情都能变成我们学习的机会。

糟糕至极的结果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发生不好的事情,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例如,母亲传达的信息中包含了“小A一旦和异性交往,就可能谈恋爱,会让人生惨淡收场”的内容。这种非理性想法,容易使人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其实我们遇到问题时,首先是要学会理性看待问题,然后制定全面、科学的应对策略。积极应对,才有可能得到积极的结果。

生活中的事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解读生活的方式,不同的解读会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和行为结果。我们能够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在管理自己情绪的同时通过沟通帮助他人管理情绪,这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因此,如果我们学会检索父母的语言模式,或许就能避免因为对方非理性的指责而产生“妈妈总是不信任我”等负面情绪。同时,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如父母也需要被愛、被理解、被尊重、被关心,需要有教育成就感,需要所爱的人特别是子女平安顺利等等。大部分人的需求都有积极的一面,都可以通过更合理的方式得到满足。

建立沟通的桥梁

那么我们如何表达,才能让父母接收到我们的这份理解,帮助他们及时觉察到自己内在的需求并自我调整,从而建立更合理的沟通方式呢?如果你想成为父母的“情绪教练”,不妨试试这几种沟通技巧。

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是以理解、接纳为基础的。倾听的时候,我们要先听情绪情感,理解对方的感受,再听内容。同时,还要有适时的反馈。

倾听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父母的立场,然后再通过总结或反馈的方式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恋爱和想法。我们可以参考这样的句式:“……时(描述事件),你会……(你的感受),你认为……是吗?(印证)”例如,小A可以尝试着这样去描述母亲的感受:“妈妈,我接到异性同学的电话时,您会感到担忧,您认为我可能还没掌握好和异性交往的尺度,担心我不能处理好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关系是吗?”小A这样去解读母亲的感受和想法时,也是在帮助母亲认识自己。同时,母亲会察觉到女儿尝试理解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这对缓和她的情绪也会有所帮助。“上次我考得不错,您还说我真让您省心,我挺受鼓舞的,当时您是怎么想的?”、“这些您觉得不省心的时候恰恰是我需要您支持的时候,除了担心,您觉得可以为我提供哪些帮助?”类似这样平和而温暖的提问,可以让母亲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在深度倾听的同时,帮助母亲调整情绪。

自我表达 这是指当事人在遇见事情后就自己的感受、需求、期望等信息所进行的尊重、平等、友善的表达。“……时(描述事件),我会……(我的感受),因此,你能否……”这样的句式可以帮助我们表达自己。如小A可以这样表达:“妈妈,当您因为担心而指责我的时候,我会感到难过、委屈。您能否理解我的感受,心平气和地和我聊聊呢?在怎么与异性同学相处的问题上,我的确需要您的指导。”这样能有效避免形成双方相互对立的局面,父母也会意识到需要将关注焦点放在更有意义的探讨中。

肯定赞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无论是父母还是我们。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父母的付出并积极回应,那么父母的心理需求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从而巩固和发展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如小A可以这样表达:“妈妈,您对我这么关心,我很感激您。”、“您上次和我谈与异性同学相处的问题时给了我许多建议,让我很有启发。” 这样发自内心的积极肯定,能让父母更快地走出情绪的困扰,与我们携手应对。

双赢沟通 这是基于具体的冲突情境,就双方的需求进行表达、理解和探讨,达成共赢解决方案的协商过程,也可以称为“谈判”。“妈妈,真的非常感恩您对我的爱。您希望能成为一位有成就的家长,我也期待自己有美好的人生,不想总让您担心。那么您愿意和我聊聊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我能学到什么,该如何把握尺度的问题吗?同时设身处地提出一些更有建设意义、更能激励我提升自己的方案好吗?对此我也有自己的观点,您愿意听吗?”类似这样的表达,可以帮助父母觉察自己的内在需求,从而回归理性,主动应对并解决问题。

当然,无论哪种情绪都有相对积极的意义,都提供了信息,能让我们不断学习、调整,成为更好的自己。文章中也只是为大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亲子沟通中,我们可以更灵活地应对不同问题。其实,亲子之间的相处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只要我们愿意尝试,或许就能成为父母贴心的“情绪教练”。

猜你喜欢
省心异性观念
异性齿轮大赏
钓鱼的观念
省心的洗衣篮
当观念成为艺术
这幅世界名画真不让人“省心”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省心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