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湄 刘汝峰 李 芳 郑佩珍 唐敏儿 陈梦湾 贺建红
二胎政策实施后越来越多夫妇计划生育二个小孩,必然会带来大批的孕妇,对妇产科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挑战,由此会伴随产生一系列新问题。有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的剖宫产率达到48.27%,部分地区甚至高达61.29%[1]。针对剖宫产术后感染,本文通过回顾分析二胎政策实施前后我院剖宫产术后感染情况,以了解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实施背景下基层医院剖宫产术后感染变化特点。
选取二胎政策前2014年10月-2015年9月入院产妇4 023例、剖宫产妇1 225例、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产妇51例作为对照组和二胎政策后2016年10月-2017年9月入院产妇4 719例、剖宫产妇1 328例、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产妇65例作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均未患严重的脏器疾病,其产次、孕周、麻醉方式等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文献报道[2]。
分析二胎政策实施前后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二组产妇在剖宫产率、术后感染率以及产妇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疤痕子宫的术后感染因素差异。
表1 二胎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百分率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例数年龄对照组122528.19±5.59观察组132830.24±5.861)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表3 二胎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 n(%)
表4 二胎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因素比较(一)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表5 二胎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因素比较(二)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作为一种非正常分娩方式,剖宫产不仅破坏了产妇身体的完整性,还会给母婴带来较多的并发症。剖宫产作为独立高危因素使发病风险增加5~20倍[3],当剖宫产率超过30%时,母婴相对危险会随剖宫产率的增加而增加[4]。资料显示剖宫产率美国为30.2%[5],近年来多中心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剖宫产率仍处于高水平阶段,为54.5%[6],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15%的要求。切口感染是产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轻者出现发热、子宫内膜炎、切口局部感染; 重者可发生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等,可危及产妇生命[7]。我们前期研究剖宫产切口感染率为4.41%[8],文献报道为0.3%~15.0%[9],剖宫产切口感染与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密切相关。
国家统计局人口出生率数据显示,2016年二胎政策后出生率明显上升,引起剖宫产妇增多,最终必然会导致剖宫产术后感染产妇数量增加。二孩政策后对高龄、高危和既往剖宫产史产妇行剖宫产手术的可能性大幅增加,预防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感染将是妇产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全面二孩政策下,二胎高龄(≥35岁)产妇占21.68%,剖宫产率为48.68%;非二胎高龄产妇占11.18%,剖宫产率为36. 01%。二胎组平均分娩年龄、剖宫产率均高于非二胎组,且其高危妊娠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二孩孕妇[1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部分孕妇由于各种原因,如害怕分娩时难以承受的疼痛、自然分娩可能伴随的并发症、分娩后阴道松弛或者其他外在内在的因素而不能自然分娩必须剖宫产等,导致近年来剖宫产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11]。本研究中,二胎政策实施后,剖宫产妇年龄和剖宫产率均有大幅度上升,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调查研究显示[12]: 较多符合二胎政策的女性年龄均已超30岁,高龄经产妇增多,加上受心理因素、环境污染等影响,导致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上升,增加了妊娠风险。一方面导致剖宫产妇年龄增大,另一方面使剖宫产率显著上升。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剖宫产术数量也大幅增加[13]。经产妇的增加并没有降低剖宫产率,而是使降低剖宫产率这一目标变得更严峻了。但二胎政策实施前后的剖宫产术后感染率并未有明显差别,这得益于基层医院妇产科及时积极应对二孩政策。二胎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对比结果表明,在剖宫产妇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妊娠期糖尿病和疤痕子宫均有显著差别,需高度重视二孩孕妇的产前筛查及健康教育,健全妊娠期和分娩期的管理,以降低妊娠风险,减少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二胎政策实施后剖宫产妇年龄增大,剖宫产率上升,但剖宫产术后感染率并未随之升高,而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却有别于二胎政策前,以产妇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妊娠期糖尿病和疤痕子宫为特征,为二胎政策背景下基层医院剖宫产术后感染风险评估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资料。
[1] 李艳红. “二胎政策”下剖宫产妇女再次妊娠意愿及再次适宜分娩方式探讨[J]. 河南医学研究,2015,7(24):36-3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中华医学杂志. 2001,81(5):314-320.
[3] LETH R A,M LLER J K,THOMSEN R W,et al. Risk of selected postpartum infection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compared with vaginal birth: a five-year cohort study of 32468 women[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9,88 (9) : 976-983.
[4] COTZIAS C S,PATERSON-BROWN S,FISK N M. Obstetricians say yes to maternal request for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 a survey of current opinion[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01,97(1):15-16.
[5] HAMILTON B E,MARTIN J A,VENTURA S J. Births: preliminary data for 2005[J]. Natl Vital Stat Rep,2006,55(11) : 1-18.
[6] 侯 磊,李光辉,邹丽颖,等. 全国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调查的多中心研究[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 ( 10) :728-735.
[7] SHREE R,PARK S Y,BEIGI R H,et al.Surgical Site Infection following Cesarean Delivery: Patient,Provider,and Procedure-Specific Risk Factors[J]. Am J Perinatol,2016,33( 2) : 157-164.
[8] 江新湄,覃丽军,郑佩珍,等. 39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医院,2017,17(6) :890-892.
[9] GONG S P,GUO H X,ZHOU H Z,et al.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following cesarean se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J]. J Obstet Gynaecol Res,2012,38( 3) : 509-515.
[10] 孟 茜,林 鹏. 二胎政策开放与未开放高危妊娠妇女分布人群差异性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266-4268.
[11] 胡春青. 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6):4534-4535.
[12] 马玉燕. “单独二孩”政策带给产科的问题和挑战[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3):161-162.
[13] 林小美,叶 青,苏志源,等. 右美托咪定联合腰硬麻醉对剖宫产术后母婴的影响[J]. 现代医院,2016,16(5):66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