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俨
静观当前小语课堂,新形势下又衍生出新“症状”——“虚,语文训练不落实;闹,学生思考没时间;杂,‘编外内容占空间;散,支离破碎乱肢解;偏,轻视双基淡本色……”所有这些,都让语文教学“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由此,“有效教学”的“新概念”应运而生、横空出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一、顺应学习起点,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其一、教师相机提出问题。在教学《恐龙》时,我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各个角落里奔跑的宏伟场景,这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我微笑着念旁白:在6千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都是恐龙,恐龙就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我们人类对他们进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来学习新课《恐龙》。这时,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学生学习課文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撩拔起来了。这些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思索、体味、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其二、促进学生自主提问。人的思维是在问题情境中得到激发的,特别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由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则更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驱动力,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努力地发现、寻求,创造解决问题的新的方式与方法。因此,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应成为课堂教学在引人时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还应该有意识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不敢让学生提问,即使让学生问了也是流于形式,缺乏指导,时间长了,学生便失去了提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因此,教师必须舍得花时间,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加强点拨、引导,使学生变得想问、敢问、善问,让它逐步成为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如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有的同学以“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树”为起点进行了自主探究,有的则从篇尾“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作为永远的纪念”开始提出:人们来瞻仰宋庆龄故居时,为什么如此喜爱这两棵树呢?从而产生了进一步研究的欲望,当他们通过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解决这些问题后,既体会到课文蕴含的道理,更亲身经历了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并有所发现的过程,学得有趣 ,学得主动。
二、顺应学习需要,有效自主合作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如果说自主学习是基础,那么合作学习是纽带,探究学习则是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教《天火之谜》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代富兰克林填写一份表格式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人、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结果,然后请最快完成的小组推选一人上台填写实验报告,并复述整个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都能做到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积极互助,提高了合作效率。
三、顺应学习应用,开展综合实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材是一本小百科全书,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语文课应该沟通课堂内外,联系各门学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这也是课程改革实现人性化、社会化、个别化、生活化的必然要求。在教学《燕子》《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江南春》《春日偶成》这一组有关春天的内容时,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外出踏青、春游,让学生们去野外领略春的气息,大自然的美景。联系其他学科的老师,让他们把教学时间调整了一下。在一个星期中,语文课上以连续不断的春天冲击流,强烈地去撞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春天,享受春天,品味春天。音乐课上,放声歌唱歌曲《嘀里嘀里》,除了让他们唱,还更多地让他们说,说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对春天的畅想。美术课上,让他们说一说看到的春天是怎样的,想象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请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下来。在进行了这一切之后,给他们留下了这样的作业:1.请你利用家里和图书馆里的图书、报纸,收集一些介绍和描写春天的图片和文字材料;2.收集古诗中关于春天的诗作,开一个朗诵会、赏析会;3.用文字把美妙的春天写下来,用画笔画下来;4.学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歌。学生通过读春天、谈春天、赏春天、唱春天、画春天、写春天,在互动中共享了彼此,在实践中他们真正走进了春天,把所学习的和春天有关的知识都融会贯通在一起,加强了各科的联系,达到了综合性学习语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语文的魅力,使研究性学习得到了进一步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