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记得禅学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武师为了挑战一个和尚,打了对方一个耳光,但和尚微笑着没有应战。武师认为自己胜利了,很是得意。三年后随着武功修为的进阶,武师感受到武学中“无敌无我”的高深境界,深深后悔当初自己鲁莽。于是找和尚登门道歉,希望和尚还自己一个耳光。和尚微笑着说:“站在你面前的不是三年前那个和尚,你也不是三年前那个武师,我们之间没有过节啊。”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北京奋斗,经过多年的打拼,有了婚姻和孩子,有了一套小小的住房。慢慢地,工作中的竞争与压力消磨了他的斗志,尤其是看到那些在家乡城市工作的同学,原本能力不如他,现在却住着很大的房子,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妻子娇美孩子聪慧,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家乡小城的自然环境山清水秀,远比住在北京拥挤、嘈杂、污染、水泥森林里要舒适悠闲得多,于是他的内心有了后悔。想当年,同学们对他能在北京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多么的羡慕,现在轮着他来羡慕别人了。
生活就是这样,此一时,彼一时,我们永远不能预见未来是什么样。每个人都玩过迷宫的游戏,是左是右我们必须在每一个交叉口做选择,得与失是同时并行着。过去生活艰苦,但故事中的他认为在北京可以接触到高尚的文化、音乐和戏剧而聊以自慰,现在倒是那些远在故乡的人打着“飞的”来北京看演出、泡酒吧,体验高雅的生活,在北京的他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更少了这样的雅趣。
对迷宫来说,选错了还可以回去重来,生活却不能像倒带那样倒回去。
人的心理有这样一个特征,得到的东西会被看轻,未曾得到的东西会日益变重。其实后悔是一种人类普遍的心理现实,当一个人部分或者全面拒绝接受现实,想逃离现实的时候,后悔为逃避现实找到一个借口。
如果我们不喜欢现实中的人和事,后悔当初的选择也为我们的不喜欢、不接纳、不适应找到理由。心理分析认为后悔是一种针对自己的否定,看起来是指向过去的我,本质上是攻击当下的自己。不过在很多时候,后悔也有很积极的意义,经历刻骨铭心的后悔之痛也许会找到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为未来点亮一盏明灯。
人其实应该对过去的选择报以敬畏之心,如果想到“如果生命重来,在那时那刻你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就无疑是对后悔情绪的一种警醒。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过去发生的事,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时过境迁,现在的我其实并不真正理解过去的我,现在的我也无权去评价当初的选择。
自我是一个流动着的概念,每一个体验都在改变着自我的内涵,让人意识到过去未曾意识到的东西。我们也不能评价他人的选择,生命自有自在之道,该经历的艰难险阻还得去经历,不然生命就无法扩展到一个更广阔的内涵,经历过你才活过,不想经历苦也未知甜的意义。经由后悔你可以再选择未来,而非过去,明白这一点,后悔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