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教学新气象逐渐浮出水面,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改变,并确立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并非是“教教材”的理念,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一定要放弃以前的“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要给予文本合理的定位,正确的教学理念应该是“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统一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本阅读 学为中心
近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迅速,语文文本阅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和对文本的解读把握不足,同时我觉得回归文本是一个有机的阅读教学策略整体,他们三个既相互独立,同时也相互依存,立足文本是语文阅读的基础,超越文本是语文阅读的发展,回归文本是对语文阅读的再认识,我们需要的是对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合理运用以及适时把握,可以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立足文本,抓住阅读教学的根
语文文本阅读的首要问题是要明白什么是阅读,在有限的课堂内,要学会无限的知识,应该以阅读“文本”为中心,语文所需要的就是经常读,所以说立足文本的读更为重要。
每一个人都知道我国现在的社会情况,教材是我们学习中的主要课程资源,它是我们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它承载着新课程理念,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老师学同学们之间的桥梁,在文化教育的方面,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可以用它来体现,它可以有目的性的选择文化,前者体现在任何教材所蕴含的对社会的价值,后者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可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立足文本,教师通过教材中的文本,图片,音乐等还原出当时的场景,让学生可以触景生情,让学生可以领悟到一些道理,比如说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这个时候由老师来读,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比如说,初中一年级莫怀威写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幸福画卷,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读懂中年人肩上沉甸甸的家庭责任感。还有当代作家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懷念》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亲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还有魏巍的《我的老师》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的身边的七件小事,我们可以跟随着作者的思路,一起回忆,刻画当时的场景,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体现了老师的温柔,热爱学生及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质。这种立足文本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要不断的去理解文本中语言的更深层次的意思,感受课文中语言魅力,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享受情景美。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脍炙人口、耐人寻味,将理想运用大海比喻,将重重困难用群山比喻,艰苦奋斗运用爬山来比喻,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组织一次活动,带领同学们去山的附近体会一下,让他们懂的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你一直努力,只要百折不饶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归会实现。
在新课标逐渐实施以来,有许多知识脱离了本身的课本内容,随意更改,突出了对教材的重新组成,造成了失去了课本的根本价值,所以需要老师们,同学们“立足文本”,更准确的体会课本的内容。
二、超越文本,进一步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立足文本”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但“立足文本”并不是所有,我们在文本课程教学中,所能学习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不断学习,阅读课外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都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它可以不断提高同学们语文文本阅读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在不断的去超越文本,将语文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首先让语文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语文的气息,一定不要总被课堂所约束,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生活课程资源来加入到学生的课堂中。例如说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记序了自己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告诉人们:无论怎样的危险与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引导学生在学习此篇课文后,插入一个小故事:在五月十二日汶川地震,经过一百多个小时的艰难营救,一个五岁小男孩获救了,然而他在这个时候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叔叔”。我们可以在这个小故事中体会到,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是怎么坚持一百多个小时,靠的是什么?让他没有吃没有水,一直坚持下去,这也许就是不断坚持的结果,遇到什么都不要放弃,幸福总会来临的,还有我们的救援队伍是怎么可以一直坚持在寻找生命的奇迹,明明知道生命很少会坚持那么久,他们依然在坚持救援,这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定的信念让他们觉得有必要去坚持。
其次我认为学生要有一定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对生活有一定的理解,利用生活来解读语文阅读课程,现实生活中,当代社会下,他们认为语文阅读是生活运动的一部分,他可以让读者与课文之间架起桥梁,而且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又都是由作者所写的,它又可以让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沟通,那么我们就应该彻底的打破文本的局限,超越文本,比如说一篇沈复写的《浮生六记》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被老师局限在“文本”中,每一小卷中,分别是《闺房记月》《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厉》《养生记道》。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象,“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只有怀有一颗童心,不为生活所累,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因物生趣。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也都是在联想,想象甚至幻想中产生的,我们应该充分把它们开发出来,利用起来,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日常学习更加多姿多彩。这种超越文本不仅能够让我们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
三、回归文本,追寻到阅读教学的源头
我觉得我们在学习语文阅读的时候,虽然说超越文本非常重要,但是也要拥有一个度,如果过多的超越文本将会导致课堂的过分活跃,导致课堂非常散乱,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回归文本,同样,回归文本也同样重要,在经过一系列的超越文本的学习之后,我们在回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往往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但是同时,不要在回归到“以本为本”的课程教育中,而是要回味课程中的知识。
在我们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我们可以很明确的清楚圆明园的八个有,然而学生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圆明园中有无数个有,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选择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他们认为有无数个有的依据,而不是仅凭感觉来决定,有人会说课文中的省略号,有人会说苏州狮子林等,中的等确定有无数个有,也会有在宛如漫游在天南海北中的天南海北看出无数个有,这些都可以当做无数个有的依据,如果这样的话圆明园将会一直写,总也写不完。所以说回归文本也想当重要,是语文文本阅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这两种理念,导致在现实教学中有许多错误发生,对教材的重新组成过分突出,有某些教学脱离了教材文本,随意更改,导致语文课程教学的散乱,从而使语文课程失去了本应该有的价值。
【结 语】
立足文本是教育的根本,超越文本是教育的叶,而回归文本又是教育的源。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三者互相依存,他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没有哪一步都会导致文本阅读学习的不完整性,而且三者也需要统一在一起,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本的审美,让学生的感情更加丰富,使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高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谈例——以文本细读为中心【J】. 语文天地:高教,2013(4)
【2】马永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J】. 考试周刊,2010(43)
【3】吴雪梅. 例谈“学案式”语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