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 闫成刚
警察职业具有高风险性,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在执法过程中遭受执法对象的突然攻击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一套切合警察实际工作需要,简单可行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十分必要。本文以其中的肢体防护为出发点,以提臂格挡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人在遇到各类袭击后的第一反应,将已有教学动作与人的本能反应相结合,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训练。
“本能”简单理解就是生来就有,具有先天性与遗传性的能力[1]。《辞海》对本能的定义为:“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防卫”是指防御危险,保卫安全。有关本能防卫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结合相应的训练基础与经验,提出本能防卫的基本定义。本能防卫是指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防卫。具体来说就是:在人遇到危险时第一反应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训练,提高其反应速度,强化反应动作,使其在遭受攻击时本能的做出有效的防卫动作,更好的保护自己。本能防卫可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这里我们以徒手格挡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1 提高警察在实战中防卫能力的需要
近年来,全国多地连续发生警察被暴力袭击伤亡的恶性事件,“黑龙江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甘肃兰州张掖路‘11.15’暴力袭警案”等等,在社会上都造成极大影响,警察的执法安全,以及执法权威受到严峻挑战。据统计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共发生714起袭警案件,平均每天发生1.3起,发案率成倍增长。通过对其中媒体关注度比较高的73起进行分析,这些案件中暴力袭警方式以及比例如下:
暴力袭警方式持械恐吓/袭击推搡打骂/拳打脚踢持枪攻击驾车冲撞比例50.7%38.4%9.6%1.3%
在这些案件中,我们面对对方的突然袭击,一是被袭击者自身不能快速反应合理有效的运用防控技能保护自己。二是队友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支援,当警察与对方纠缠在一起之后,警械、武器的使用空间减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通过本能化的训练方式,可以强化警察的本能反应,使其在执法中受到对方攻击时,能够迅速反应躲过对方的突然袭击,通过推击后撤拉开距离,为使用警械武器创造条件。
2.2 完善现有训练体系的需要[2]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民警的徒手防卫训练情况不容乐观:
2.2.1 在训练内容上,很多地方重视单警装备的使用与训练,对于徒手防卫训练内容安排的少,导致许多民警对徒手防卫了解甚少。虽然每年都会组织轮训,但是由于年龄、职务、伤病等原因,实际训练效果并不好。而且很多徒手技能是使用警械武器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训练,警械武器的训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2.2 在训练时间上,“时间短,任务重”,许多训练片面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导致参训者难以整体把握,每一项都练不好,学不精,很快就会遗忘。从技能形成规律方面来看,我们的许多防卫控制技术都是从拳击、散打、武术中演化而来的,这些动作都需要成千上万次的反复练习,才能真正达到实战效果,而警察没有较多的训练时间,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切实有效的防卫动作。
2.2.3 在训练的有效性上,许多内容在理论上合理有效,但在实战中难以发挥作用。例如很多控制动作,动作繁琐复杂,在紧张状况下很难反应,完整做出整套动作,进行有效控制。部分训练内容脱离实际,参训者普遍感觉无效,训练热情大大降低,不利于训练开展。
2.3 强化自我防卫的需要
人人都有本能的反应,例如碰到高温、开水时,会闪电般地做出反应,这超出了神经反应速度,并且是正确有效的,用不着事先进行多次的操练。当面对高速接近的袭击时,本能反应同样会存在,大致都是闭眼、闪躲、后退、提手、抓握、反击这几个动作,尽管如此,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有效的避免攻击,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本能并没有强大到对任何伤害都可以快速反应。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本能的反应动作并不能有效的制止攻击动作[3]。只有在进行相应的训练后,才有可能逐渐接近实战所需的高速本能反应状态,实现力度、挡击姿势都足以阻挡对方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遇敌好似火烧身”,但是一旦受到外界条件的激发,就能激发出来。因为它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通过合理的刺激练习,不断强化,提高反应速度与防卫力度,逐渐形成本能防卫。
3.1 提臂格挡的基本动作
3.1.1 格挡基本动作
①在站姿方面,本能防卫是在人体自然站立的基础上,实战中可结合垂手戒备、搭手戒备、扶带戒备、提手戒备等。第二,在手部动作方面,结合人在遇袭后的抬手动作,将两臂迅速抬起,大臂略与地面平行,大臂与小臂夹角约90°—120°,左臂指向右上方约45°,右臂指向左上方约45°,左臂略高于右臂,两掌呈八字掌,略有交叉。两小臂略向外旋,尺骨一侧进行格挡。第三,在身体姿势方面,在侧身站立基础上两腿微曲,重心下移,同时稍提前脚,以增加提臂与重心下移速度。第四在格挡的部位方面,主要是通过小臂外旋用尺骨侧,挡击攻击者的小臂内侧神经丛。
②格挡后的反击动作
格挡后的反击动作采取分层分级的形式主要包括后撤和推击两种方式,这种区别的主要根据依据是袭击对象的不同。具体推击动作:在格挡同时,两臂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前腿微提使重心下沉,依靠身体的力量将对方推出。如果是推击胳膊,在格挡的同时,直接用两小臂分别推击对方的大臂与小臂。如果是推击上胸部位,在格挡同时,重心下沉,两臂伸直,再次形成加速运动,直接推击对方上胸部位。对于推击力度,通过训练,可以实现一定的收放。
对于一般性的攻击,主要采取格挡后撤的方式。例如在处置某些纠纷类案件中面对妇女、老人的扇耳光,采取格挡后撤的方式较为合理。在遇袭后的第一战术反应首先是后撤,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距离较近,后撤已经失去时机,这种情形下我们通过格挡躲过对方的攻击后,再选择后撤。经过强化训练我们的尺侧肌肉骨骼得到强化,一部分袭击者会因为胳膊产生的疼痛和心理畏惧而后退,民警可利用这一时机拉开距离,取出警械或者实施其他控制。
对于较为暴力的攻击,主要采取推击,具体根据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等采取推击胳膊,或者上胸部位,相应的力度也有不同。对于绝大多数的袭击者选择推击手臂。推击上胸的动作虽然威力大,能够有效拉开距离,但是这一动作很容易使对方失去重心,倒地受伤。而推击胳膊即使力度很大,通常只会让对方转身前倾,不会摔倒,同样能够拉开2-5米的距离,为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在训练中我们也要着重练习这一动作。对于精神病、青壮年、其他严重暴力的袭击者,由于精神、身体的原因,格挡动作对其产生的疼痛感并不明显,推击胳膊不能有效制止其暴力行为,这时候我们选择推击上胸部,推击力度适当加大。
3.2 提臂格挡的优势分析
3.2.1 在动作难度上,传统的单臂格挡动作是在格斗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格斗式的规范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且其中配合转腰发力,配合步伐,需要大量的体能、技能训练,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发挥实战效果。而提臂格挡是根据人在遇袭后本能反应的基础上形成的,动作简单易学,只需对本能动作传稍作规范,经过短时间训练就可达到较好的实战效果。
3.2.2 在反应时间上,提臂格挡反应迅速,防护面积大,能够实现用一个动作防护来自前、左、右面的攻击。在本能反应下,一是提手,二是重心降低后闪躲,一上一下形成加速运动。在增加速度的同时,攻击面积减小,重心降低使身体更加稳定。并且双臂同时格挡的方式省去了单臂格挡中的判断环节,从而使防护面积更大,反应更加迅速。
3.2.3 在实战效果上,实际处警过程中,民警由于体力、心理的原因不可能一直保持戒备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很多防护动作难以快速反应,发挥作用。提臂格挡可以让民警在体力、心力疲劳的状态下,仍能依靠本能,快速反应躲过对方攻击。
4.1 情景引导法
情景诱导法就是通过设计、演示一些贴近实际的情景,来引导参训者,从而引发其思考,引入课堂内容的训练方法。在本次课程开始前,让一名参训者A出来与教官面对面站立,由教官突然对他进行袭击(攻击动作突然,但是又要把握分寸),通过0.5米、1米、2米的不同距离,让其他参训者直观的看到A的第一反应和动作是什么,以此来引入我们的课程内容。警察执法,通长要求与执法者间隔1.5米以上的距离,但是在实际处警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在1米以内。青壮年的出拳速度是6—10m/s,普通人反应时间在0.1-0.3s左右,这样即使是站在1.5m左右的距离,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防护动作,仍然会受到攻击。通过情景演示,理论讲解,动作分析,来提高参训者的训练热情,提升自信心。
4.2 本体感受训练法
本体感受训练法就是让参训者亲身感受教官所讲授的内容。在熟悉了训练内容之后,第一步不是直接教授规范大家动作,而是通过两两分组练习,首先在睁眼的情况下,让参训者体验思考自己的动作,逐渐让其加深对于本能的理解,感受自己的内在反应,与外在动作。其次是在闭眼的情况下,模拟现实情况,让参训者更真实的体会,面对对方突然袭击时的本体感受。
4.3 持续重复训练法
持续重复训练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对某一动作进行不间断的练习,反复刺激小脑与肌肉,使得这一动作成为我们的本能。一种技术的掌握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即是是本能的反应也需要经过一定的重复训练才能在我们警察执法中真正的发挥作用。通过讲解、演示与反复练习,固定参训者动作。通过教官的合理引导逐渐强化其内在反应与外在动作。可通过教官统一组织与参训者分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4]。
4.4 辅助器材训练法
辅助器材训练法就是让参训者的技术动作作用在一定的物体上,使参训者能够直观的感受自己的动作与反作用力。首先让一名参训者手持脚靶,另一名保持格挡姿势,感受胳膊被击打的感觉,然后进行一令一动练习(听到哨音时,攻击者进行攻击,防守者进行防守),通过这两种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参训者的反应速度和抗击打能力。再进行随机击打练习,持靶人员随机对对方发起攻击。通过持靶练习可以让受训警察更真切的感受到实战中对方的攻击速度与力度,也使得参训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增加训练动力。
4.5 分层分级训练法
这里所说的分层分级训练是指对于一个技术动作首先要把要点分开逐步训练,其次是对于整个技术动作要通过设定不同的难度等级来使参训者对整套动作收放自如。首先是让参训者掌握整套动作。第一步让参训者把手提起来,纠正其手部动作。第二步重心下移。第三步,提手的同时重心下移。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稍提左脚,以达到速度更快,力度更大。其次再是通过设定不同情景来使得参训者对于整套动作收放自如,进退自如。在推击训练中,通过设定,老人、青年、妇女、持械等情景,对参训者进行刺激练习,以达到控制力度的目的。
4.6 多种遇抗训练法
遇抗训练法是指以真实的案例为素材,模拟当时的执法情景,让参训者参与其中,检验提高其警务技战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条件遇抗训练、综合遇抗训练、模拟遇抗训练等。首先通过单一情节设定,让参训者只能格挡后后退。接下来通过设定情景让参训者进行格挡后推击。最后通过完整的情景模拟,来检验参训者的临场应变能力。通过遇抗训练既可以检验提高参训者对于提臂格挡动作的实际应用能,又可以提高其综合执法能力。
通过训练来保留强化有利的本能反应,克服不利的本能反应,从徒手到警械武器,都可依照这个思路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实际执法情况复杂,任何一项技能,都不可能通过一个动作解决所有问题,除了动作本身的缺陷,主要整个执法过程是一个综合体,它需要意识、心理、知识、装备、技战术、心理、体能等多方面的素质,技能动作的有效发挥,还需要多种能力的配合。
:
[1] 刘欣然,乐严严. 基于人类身体本能的体育运动哲学解读[J]. 体育学刊,2009,12:27-31.
[2] 王珍,曹超,屈晨曦. 警察防卫控制训练理念新探[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04:149-152.
[3] 王德军. 本能活动·生产劳动·体育运动——从人的活动形式看人的生存特性[J]. 中州学刊,2006,06:134-137.
[4] 赵美环. 加强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训练的几点思考[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35-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