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探索秸秆燃料、秸秆饲料、秸秆食用菌基料等秸秆利用方式,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利用科技手段,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保护了环境,还给农民带来了额外收入。
“吃”进去的是粉碎过的秸秆、锯末,“吐”出来的是一颗颗褐色燃料棒。走进位于来安县施官镇的滁州市浩然生物颗粒燃料有限公司,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工人们正在生物燃料颗粒机前紧张地忙碌着。眼前的这台大机器,不仅解决了当地秸秆处理难题,也为工厂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机器吐出的短条状褐色物体,就是该公司以秸秆和锯末为主要原料生产出的生物颗粒燃料,这种生物燃料,燃烧热值可达到3800大卡,完全可以代替普通的煤炭,可是费用却比煤便宜30%。而且这种燃料燃烧充分、粉尘少、硫化物少,比烧煤更健康环保,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今年的订单早就排满了,不怕卖不掉,就怕秸秆供不上。”该公司总经理杨开富说。
为了解决原料问题,公司利用政府补贴购置专门的打捆机,只要农民打来电话,打捆机就即刻开到田里把秸秆打捆收走,实现秸秆收储、破碎、加工成型等“一条龙”作业,既为农民解决了困难,也为公司生产提供了原料。“我们公司每年消耗秸秆600吨左右,基本可以消化周边乡镇多余的秸秆。”杨开富说。
收获时节,农民将收割捆好的秸秆整齐地堆放在路边,等待着“秸秆经纪人”来收取,这已经成为来安县杨郢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收来的秸秆,一部分会被送到养牛大户家,经过发酵处理后,成为上好的饲料,一部分则会被送去加工成食用菌基料。
在位于杨郢乡的来安县宽大菌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工人们有序地将收来的秸秆放入秸秆粉碎机内,机器不停运转,一旁切碎的秸秆已堆积成山。该公司总经理刘代宽介绍说:“这些秸秆经过粉碎加工处理后就变成了蘑菇生长和培育的优质养料,不仅供我们农场使用,而且通过网络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近年来,来安县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积极鼓励发展“企业+收储中心+村(经纪人)+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完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出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秸秆还田、秸秆归集收储体系建设以及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给予资金奖补。
“我们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靠小型企业加工,既能解决农民秸秆处理难的问题,又能解决土壤肥力流失、粮食增产困难的烦恼,还能给农民带来额外的收入。”来安县农委副主任许成干说。
政府的引导加上优厚的补贴让人们看到了秸秆综合利用所带来的商机,许多人纷纷加入。目前,来安县已有生物燃料加工企业5家,饲料加工企业两家,食用菌基料加工企业一家,该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