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2018-05-26 09:48张艳杰
卷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新时代

张艳杰

摘 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繁荣文化的重要活泉。习近平同志在很多重要讲话中都强调了新时代下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从文化传承和保护、文化自信以及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角度来探索文化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创新;新时代;路径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中华儿女以此为傲,中华优秀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奋力向前。但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日渐剧烈的世界舞台上,我们不仅仅只是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繁荣文化的重要活泉。要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机繁荣,就要坚持文化创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中华民族经过长期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指出了,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新时代中国文化创新存在的问题

进行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正确认识现有文化当中存在的不足,只有正确审视、定位,才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才能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一,经济效益的过分追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不仅具有引导教育的功能更具有很强的娱乐消费目的性。目前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虽然具有很大的进步,但却热衷于模仿与复制,千篇一律的作品出现在大众眼前,相应地,个性化,新颖的作品非常罕见,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其中有许多经济效益在作祟。在追求快速度、快节奏,高收益的今天,更多的人不愿意耗时耗力地发掘新的想法,直接“拿来”显得更加受欢迎。很多文艺工作者更是乐此不疲,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获得很大利益,尝到了直接“拿来”的甜头,于是,更加不愿意原创,甚至直接从国外买一些文艺节目的版权,这样能够迅速地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以便从中快速获取经济利益,这只是众多文化类事业当中的一个小小例子,类似此种的情况不胜枚举。这种直接省心省力没有创新的“拿来品”对于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人们在迫切追求文化经济效益的同时就很容易会丢掉文化创新这一灵魂。因此,要进行我国的文化创新,文艺工作者就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坚守自己身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坚持弘扬与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要时刻谨记创新丰富中华文化的初衷,切不可因为过分追逐经济效益而丢失文化原创力。

第二,文化体制的滞后性。一个健全完善的体制才能够保证这个行业的健康高速发展,文化体制的运作关系到这个民族文化的兴衰,文化体制一方面能够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能够规范文化产业的运营。近些年,中国文化体制越来越注重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显然有关部门已经逐步意识到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但这种意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往往是在问题出现很长时间才逐步被关注到,从而才会采取一定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来实现,这其中就显现出了文化体制滞后性的弊端。当政府参与干预时,往往此时问题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甚至有可能已经产生了一些糟糕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是非常不利的。文化体制是文化创新的制度保障,只有更具活力的文化体制的出现,才能保证文化创新的活力释放,才能做到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体制,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监督并保证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中国文化创新的途径

新时代,中国文化要焕发出别样的精彩,探索文化创新的路径,着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国文化世界地位,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这将有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舞台稳如磐石。

第一,传承和保护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生生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今天仍然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独特魅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2]因此,要进行文化创新必然离不开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与数代中华劳动人民的传承与保护息息相关,没有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化创新的道路会凶险艰难万分,只有保护好传统文化并加以传承弘扬,我们的文化才能生息不断,我们的文化创新才有基础素材,才能找到创新的源泉。当然,一旦传统文化得不到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创新也会成为无稽之谈。传承和保护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我们应当意识到这一重要方面。为了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要自觉担任起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大任,为文化创新守护源源不断的活泉。

第二,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习近平同志在许多重要场所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而且也传达出自己的尊崇之意,习总书记在国内外的一些讲话中也时时展现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谈文化的兴盛不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够得以实现。文化软实力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国家间的文化竞争也日益激烈,文化成为民族实力的重要支撑部分和体现。而文化自信则是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肯定,只有国民内心对本民族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才能够激发文化创新,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驱动本民族文化焕发出生机活力,才能创新出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提高自身文化的竞争力。反之,若是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力不强,国民的思想意志会发生变化,会否认文化价值,从而出现文化迷茫、消沉的现象,这对文化创新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文化创新会失去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三,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也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从本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是传承发展;从世界其他民族学习其文化的精髓,是补充提升的过程,文化创新往往是在彼此之间的碰撞中产生。可以说,文化创新不仅仅要从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同时也要放眼世界,博采众长,广纳百川,做到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文化是开放的,各民族的文化应加强交流以促进本民族文化活力无限;文化是相通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是本民族人民智慧的体现,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我们要屹立于世界文化舞台并且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博采众长,发展坚持秉持习近平文化交流借鉴的理念,以大国姿态吸收借鉴有营养的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做到为我所用,从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博采众长、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在实践中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誕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谈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