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瑞芳 武振玉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加,而留学生在汉语表达流畅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汉语使用流畅度的分析,辅以篇章连接成分在中国古代两部小说和两部专书使用上的差异作为证据,从侧面证明汉语教学中增加篇章连接成分的内容,对于提升“一带一路”留学生汉语使用流畅度具有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 留学生 流畅度 篇章连接成分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6.008
汉语是中华文化继承与发扬的基本载体。衡量一个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最直观的评价标准就是其表达时语音的清晰程度、词汇量及语言流畅程度。语音和词汇量侧重考察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的模仿和记忆结果,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可以被突显出来,因此国内外绝大多数汉语教学机构所开设的课程中都有涉及语音和词汇方面的内容。而语言流畅程度考察的是说话人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衔接的能力。由于對考察和评估语言流畅度所需要的实验设备有一定的要求,且评估中受限于说话人的年龄、性别、语言水平、情绪、身体状态、甚至先天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结果会很复杂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少有教学单位会专门投入到对语言流畅度的教学当中。衡量一个人语言能力的三个重要维度缺少其一,而这个纬度恰好是前两个纬度综合运用能力的表现,这大概就是有些留学生虽然语音很好,词汇量也不小,但说起话来仍然不像中国人的原因。
张文忠曾对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进行过专门研究[1]。经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张氏为流畅度设定了12条检测指标,其中包括时间性指标:①语速(SR);②发音速度(AR);③发音时间比(PTR);④平均语流长(MLR);⑤平均停顿长(ALP)。内容指标:①所述必要事件与全部必要事件之比(RNE)。语言指标:①无错误T—单位与全部T—单位之比(REFT);②平均C—单位(剔除后)长度(MLCP);③平均T—单位内从句数(SCT)。表达性指标:①每百音节更改次数(R100);②改述和替代与全部更改之比(RRR);③剔除音节数与总音节数之比(RPL)。其后张氏运用这12条指标对12名母语为汉语、专业为英语的中国大学生进行了第二语言口语的流利性测试。
为了能找到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汉语使用流畅度的原因,本研究依照张氏的12条检测指标,运用了包括:看图描述、话题表达、自由对话、生活录音,4种语料搜集方式,对40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水平不同的留学生进行了口语流利度的测试,其中初级学生15人,中级学生14人,高级学生11人[2]。然而,语料的分析结果并不尽如人意。12条指标中,除了时间性指标与内容指标较为相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外,语言指标、表达性指标中6项结果的平均数值远远不如张氏的研究结果,甚至相去甚远。本文选取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结果作为参考内容,研究中发现,发音时间比(PTR)远远低于平均值,平均停顿长度(ALP)则是平均值的几倍,而用于考察句法复杂性的平均C—单位(剔除后)长度(MLCP)过短,平均T—单位内从句数(SCT)几乎为零,说明被试者在表达时,用于思考接下来叙述内容的时间过长,思维不够连贯,而且表述时使用的主要是单句,甚至是用简单的短语和词汇来表达较为复杂的概念,几乎没有复句出现。
在衡量了两项研究的差别以后,笔者可以总结出研究失败的原因:(1)张氏的研究是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的流利度分析,参与测试的大学生至少有8年到10年的英语学习经历,第二语言的习得时间较长;而本研究则是针对来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汉语口语的流利度分析,参与测试的学生来华前均未接触过汉语,大多数学生来华时间不超过1年,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明显短于中国大学生。这从REFT的平均指标低于平均值就能反映出来。(2)张氏的流畅度检测指标中有一些内容其实并不适用于初中级的“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例如,在非自然的语料采集过程中(采集者与被试者面对面),参与测试的留学生虽然语流并未中断,也未出现内容上的错误,但他为了思考接下来叙述的内容或表达形式,不自觉地一遍一遍重复某些句子开始的内容。例如:
A:我们起床早上 早上起床 早上起床以后……
B:张老师不知道 张老师不知道 嗯 不知道是谁拿走了……
C:大家一起吃饭,Jay就 就 就想要 要……
这一类的内容并非是张氏指标中的错误概念,也不属于RRR项目中的“改述和替代”内容,这仅仅是留学生对第二语言中语法和词汇的不熟悉所造成的表达冗余问题,而张氏的12条指标中并不包含这一类的检测,但冗余问题同样影响着表述的流畅度。
(3)从宏观上看,张氏的流畅度指标更关注对个人情况的分析,对于每一个被试者的口语细节观察更加细致入微,但这样使得个体差异化极度放大,导致了无法对同一语言或同一地域文化人群进行整体分析和指导教育的可能。教育本身应该因人而异,但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育机构都无法做到教师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目前教育面临的困境。而笔者希望能够找到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在汉语表达方面的总体教学策略,也许对个体的作用稍有差异,但在总体上将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在汉语流畅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①对汉语的使用不够熟练,其中语法对表达流畅度的影响最大,词汇及语音的影响相对较小;②在表述过程中,语言思维常常不得不中断,需要通过暂停、重复、口头语等形式来拖延时间,以完成对后续语言的构建;③语言结构中缺乏较为复杂的复句形式,多以简单的词汇和句型组合的形式完成表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所存在的语言流畅度问题,不论是表面的话语形式还是内在的逻辑连贯性,根本问题在于学生无法从语言和思维角度将其所表述的内容构建成连贯又完整的长句段篇章构件。目前,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对外汉语教育通常只是将语法教学中的句法部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或多或少地造成了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常以句为单位进行表述,而不是篇章。因而,留学生在表述时也必定是一句一思考,一句一断。而想要让留学生摆脱以句为单位的思考与表述分离的表达模式,提高其汉语的表达流畅度,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其逻辑和语言中的篇章连接成分,这也是构建话语篇章的要素。
篇章连接成分在语篇表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从古代的文献中也能得到有力的证明。本文对故事性较强且口语特征较为明显[3]的两部小说《红楼梦》《儿女英雄传》[4]和功能性较强的两部专门用书《资政要览》《千金方》进行了篇章连接成分及相关信息的数据统计。按照一般性逻辑,我们会认为小说题材中的篇章连接成分一定会比专业书中多出很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字数多寡的原因,《红楼梦》中篇章连接成分比例甚至比药书《千金方》中还要低。而清代以维稳为首要目的、宣扬“臣忠子孝,人贤吏廉”的《资政要览》中的比例甚至高达5%,远远超越前面两部小说。这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于篇章连接成分的认识。抛开其他三项不说,单看篇章连接成分种类数量这一项就能发现问题。前两部小说中篇章连接成分的种类都超过了150个,而后两部专书的种类数量却远远低于前二者,即便《资政要览》与两部小说均撰写于清代,但种类仅刚超过30种。这说明,小说与专书关于篇章连接成分的差别根本不在于使用的频次上,而在于种类的复杂性上。换句话说,小说关注的是不同人物、不同事件的发展变化、跌宕起伏的情节等最为吸引人的部分。因此,小说需要不停变换篇章连接成分的种类以凸显这一特点;而专书恰恰相反,其核心在于对专业内容的传授和讲解。因此,篇章中句式的繁复花样便能省则省,以免喧宾夺主,造成理解上的误差。
篇章连接成分对语言表达构建中的巨大作用,使我们可以利用其特性及在语言表达中的功能为我所用,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汉语课程设计出一套专门的教学策略,以求使留学生汉语流畅度得到有效提升。将篇章连接成分融入到对外汉语课程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留学生双方都逐渐适应从篇章的角度理解汉语,才能完成在篇章层面上的汉语教学和语言表达。因此,针对“一带一路”的汉语课程教学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调整教学理念,突破句法教学的局限,将一部分语法教学重点转换到篇章层面。首先是框架层面。语言教学涉及到两个方面,即输入(听、读)与输出(说、写)环节。对于输出环节中说的训练往往局限于课堂上对单一句型的模仿和操练,教学中极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大段的语言输出训练。
第二,对留学生进行针对篇章连接成分的记忆教学。这是语言使用的基础层面。语言教学的困境在于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内容大约仅占所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等内容的十分之一,篇章连接成分亦是如此。
第三,对篇章连接成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是语言使用的内容层面。篇章连接成分虽然都可以划归到一些大类和小类中,但每一个连接成分有其特性,在语境、正负倾向性、衔接语义、句中位置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教师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进行篇章连接成分教学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将连接成分中的每一种特性都表现出来,通过具体的环境模拟、话题设置、对话情景“迫使”学生在不同情况下使用各种篇章连接成分,使学生从内部大脑对语言的逻辑构建,到外部表达方面对词汇及语义的衔接与连贯都由篇章连接成分组合起来,最终实现提升语言流畅度的目的。
注释
[1]张文忠、吴旭东:《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定量研究》,《现代外语》,2001年第4期。
[2]这15名留学生分别来自:蒙古、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
[3]《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充满了口语对话内容,且王力认为其书写风格也符合口语特点,因此本文选择这两本小说作为讨论对象。
[4][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参考文献
《2005~2014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所。
张文忠、吴旭东,2001,《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定量研究》,《现代外语》,第4期。
廖秋忠,1992,《廖秋忠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韩瑞芳,2016,《清末白话体小说中条件类纪效连接成分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第6期。
曹雪芹、高鹗,1982,《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力,1985,《中国现代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责 编/楊昀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