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构建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校本研修的长效发展,将“送教下乡”培训与乡镇学校校本研修进行有机整合,构筑“三结合四研磨”培训模式,创新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研训新举措,能够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制体系和培训资源体系的完善,搭建研训一体的学习研训平台,形成互帮互教、专业互助的新常态,助推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三结合四研磨”;研训一体;专业互助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5
作者简介:向鹏飞(1968—)男,湖南省石门县教师进修学校国培办主任,高级教师,本科。
2015年,湖南省石门县(以下简称“我县”)成功申报“国培计划”首批项目县后,在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达成培训效益的最大化,送教团队重点关注送教下乡的“研课磨课”环节。通过三年深入的实践与思考,我县探求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新路。
一、谋结合,重研磨,创建研训新模式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作为乡村教师喜闻乐见的最佳培训方式,是我县三年“国培计划”项目县教师培训的主体活动之一。为构建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校本研修的长效发展,我县将送教下乡培训与乡镇学校校本研修进行有机整合,在“研课磨课”环节中,始终坚持培训源于校本、服务于校本的培训理念,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结合四研磨”培训模式。
“三结合”:是指结合校本研修,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课磨课;结合片区研修,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研课磨课;结合县域校际交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开展研课磨课。
“四研磨”:一磨由参训学员所在学校组织,按照项目组拟定的研修主题和研修任务,参照、模仿名优教师示范课例,同题异构,进行校本研修,生成课例,谓之磨备课;二磨由参训学员所在乡镇中心学校分管师训和教学副校长组织,培训专家指导,学员展开课堂教学交流,人人进行说课,開展互帮互教,并从较为成熟的课例中推出典型课例,谓之磨说课;三磨由项目组和专家团队主持和组织,联片集中对典型课例进行研课磨课,并推选出展示课,谓之磨上课;四磨由项目组和培训专家团队对推选的展示课,组织全体学员进行集中研磨,为汇报展示做好准备,谓之磨优课。
二、强过程,重实践,创新研训新举措
在培训问诊上,我县结合前一年送培情况,坚持过程化诊断,完成好三次面对面调研,即培训前问题诊断调研、培训中研课磨课深入课堂调研以及培训结束信息反馈调研。
在培训理念上,我县坚持聚焦课堂、突出主题。研修中采取同题异构方式,从改变教师思维方式入手,达到不断改变教师行为的目的,坚信“每次改变一点点,最终实现前进一大步”力求学员每次培训都要学有所得。
在培训安排上,我县采取校内、片区小集中自主分散研修与连片、县域大集中互研互学培训结合,组织三次小集中研修,即校内备课组、教研组研修、片区研修、连片研修;三次大集中培训,即通识培训、示范引领和总结提升。
在送教培训与校本研修整合上,我县视研课磨课为关键环节,按照立足校本自主研磨、校际交流研磨、分片区小集中研磨和县域大集中研磨四个步骤开展。
在培训内容上,我县强调接地气,改变过去“我有什么,就教什么”为“学员需要什么,我就教什么”,一切从学员出发,为学员需求服务。
在培训形式上,我县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结合,专家讲座与课堂展示结合,校本磨课与联片研训结合,备课与说课结合,上课与反思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
在培训成果评价上,我县强调学员生成资源,采用任务驱动,规定每个学员研训期间至少要完成“五个一”:备一堂课、完成一份教学设计、上一堂汇报课、上交一篇心得体会、录制一堂微课。
在培训评价机制上,我县强调培训成果的应用效应。通过学员反思交流、优秀资源评选、训后跟踪考核,达到互教互学、相互提高;通过校际展示、片区研训,发挥培训的辐射作用;通过对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推广使用,提高实效性和长久性。
三、筑平台,崇结果,创设研训新机制
1. 联动的学习共同体初步形成
我县一是搭建了多个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各学科组的QQ、微信自主互动和定期研讨,为开展工作坊研修打下了基础;二是为校本研训指引了道路,达到了“通过一节课,带动一个面”的效果;三是一批名特优教师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四是一大批优秀学员和骨干教师的涌现促成了校本研训的蓬勃发展;五是赢得了学员和基层学校对师训工作的普遍赞誉,助推教师在培训中从不燃到自燃;六是生成了一批质量高、适合本地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资源,并通过在各乡镇学校的分享,快速形成了示范效应,促进了校际之间的协同发展。
2. 县级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培训机构体系的完善。将乡镇片区纳入研修的主阵地,以基地校、幼儿园为依托,重心下移,起到了层层服务的效果,如图1所示。二是培训资源体系的完善。通过“三结合四研磨”培训,以乡镇学校为单位所形成的优质课程资源,极大地完善了培训资源体系。同时,学员撰写、专家评审所产生的优秀反思与案例,也是对培训资源的有效补充,如图2所示。
3. 互教互学、专业互助成为常态
通过送教活动搭建的交流学习平台,特别是一次次的研课磨课、示范教学、汇报交流等活动,我县不断促进学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城乡教师之间、专家学员之间搭建了一条互教互学和情感联结的纽带,让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并以此建立了常态化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培训的效益链接化。
参考文献:
[1]曹 树.研训一体:一条教师培训改革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0):10-12.
[2]张 仙,黎加厚.同侪互助:教师培训的新方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52-54.